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热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洽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009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吸痰操作前使用低热度生理盐水(50~60℃)加热软化吸痰管后,再行吸痰;对照组直接使用未经加热软化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吸痰无阻力为67例,对照组为44例;观察组黏膜损伤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成功率,减少息儿黏膜损伤的发生,减少出血,降低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对黏膜损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系统疾病患儿60例,时间2020年1月至12月,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吸痰管,观察组(30例)采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比较两组黏膜损伤率、一次吸痰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黏膜损伤率3.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经鼻吸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呼吸科新收治住院的588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5例和对照组29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鼻吸痰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观察比较2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平均吸痰次数。结果 观察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儿平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经鼻吸痰法能减少肺炎患儿鼻腔黏膜出血程度,减少吸痰次数,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经温开水软化后应用于2个月至1岁婴儿灌肠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采用软化后吸痰管和未经软化的吸痰管灌肠,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优缺点、治疗效果、患儿的接受程度、对肛周皮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44例中有2例有血丝,肛门皮肤红肿6例;观察组44例仅出现肛门皮肤红肿1例,其余效果较好。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吸痰管经软化后用于婴儿灌肠治疗效果好,提高了患儿配合程度、减轻了痛苦、对肠黏膜和肛周皮肤刺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6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比较患儿一次吸痰成功率、吸痰间隔时间、黏膜损伤、发生VAP的例数,及吸痰后患儿发生烦躁、呕吐、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发生黏膜损伤、呕吐、烦躁、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发生VAP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层吸痰可减少新生儿VAP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hallow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3月86例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儿予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46例患儿行Shallow法吸痰,观察两组患儿的吸痰间隔时间、气管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发生次数、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吸痰296次,对照组252次。观察组吸痰时发生SpO2低于85%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5);观察组吸痰时间为(8.10±1.36)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1.4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P<0.05);观察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为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0,P<0.05);两组心率异常发生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和人工气道阻塞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 分别为1.217,0.761,0.003;P >0.05)。结论 Shallow吸痰法具有吸痰时间短,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对新生儿气道的刺激和黏膜的损伤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含液吸痰管对老年患者经口/鼻置管与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需经口/鼻吸痰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管置管,观察组采用满含无菌生理盐水的吸痰管置管。观察两组在一次性成功置管、有效置管操作时间、黏膜损伤和患者耐受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黏膜损伤和提高患者耐受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吸痰管内满含无菌生理盐水置管方法能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作弯头吸痰管,观察弯头吸痰管在经鼻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鼻气管内吸痰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头部垫枕下采用弯头吸痰管进行经鼻气管内吸痰,对照组在去枕头开放气道后,用普通吸痰管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每次吸痰所需的平均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吸痰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弯头吸痰管能明显缩短吸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两种吸痰方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本院NICU住院行机械通气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吸痰后5min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肺顺应性较对照组好;心率、呼吸较平稳;烦躁、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清理气道痰液,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痰枕干预中风患者对抗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体位,试验组应用吸痰枕吸痰,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吸痰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入呼吸道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痰枕干预对抗吸痰的中风患者,可实现安全的深部吸痰,减少气管损伤及切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u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吸痰术,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操作准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即时、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值、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和吸引接头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准备时间、吸痰即时和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对照组有6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感染,感染率为21.4%;观察组仅有1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污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吸痰术省时、便捷,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小,较传统吸痰法更为科学、合理、安全性好,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最佳的吸痰体位,以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治疗的1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A组67例(采用仰卧位)、B组65例(采用半侧卧位)、C组66例(采用侧卧位),比较三组吸痰后的生理指标、吸痰耐受性、吸痰评分、24 h吸痰次数及痰液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5、7天吸痰耐受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1、5、7天吸痰评分和24 h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第5、7天痰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15°~30°同时采用半侧卧位的吸痰体位可以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与吸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呼吸机接头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诊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2d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每组神志清醒患者各10例,12d为1个观察周期。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机直管接头将人工呼吸道与呼吸机连接,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机直管接头加延长弯管(即呼吸机延长管)将人工呼吸道与呼吸机连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咳嗽反射、清醒患者恐惧感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0,P0.01)。两组患者吸痰时的咳嗽反射、痰液喷出、痰痂堵塞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0例神志清醒的患者,其吸痰恐惧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639,P0.01)。对照组患者每次吸痰平均操作时间为(128.03±23.6)s,长于观察组的(85.66±10.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4,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延长管的机械通气患者,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恐惧感低、吸痰操作时间缩短,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影响小、缺氧程度低,另外还可减少脱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吸痰对脑卒中意识障碍行人工气道管理患者的影响。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海军总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行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吸痰,吸痰压力为0.05MPa;观察组为低负压吸痰组,吸痰压力为0.025MPa。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在实验的第3、7、10、14天血白细胞数、呼吸道压力的变化。结果低压力吸痰对患者吸痰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数、呼吸道压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降低吸痰压力对于脑卒中患者仍可实现有效的吸痰,维持患者血压平稳,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ICU机械通气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深吸痰)和对照组(浅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吸痰效果和吸痰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吸痰前后,研究组患者潮气量、呼吸道峰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情况以及吸痰间隔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时,增加插管深度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同时还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吸痰的老年患者34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吸痰前及吸痰后2min的脉氧饱和度、吸痰后舒适度及黏膜出血、恶心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引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964,P〉0.05);两组吸痰前脉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min脉氧饱和度实验组(97.38±3.64)%高于对照组(95.02±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5);实验组黏膜出血(4例)、恶心呕吐(4例)情况均低于对照组(11,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963,4.510;P〈0.05);实验组吸痰后舒适度(320例)高于对照组(1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2,P〈0.05)。结论改进后的吸痰法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可减轻患者吸痰时的不适。  相似文献   

17.
2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2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情况及平均操作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延长(1周后),感染率低(P〈0.05),观察组工作量及喷出痰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肺炎患儿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需吸痰的108例肺炎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间歇拍背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2h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咳嗽缓解时间,痰呜音消失时间及吸痰副作用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拍背吸痰法是适合婴幼儿吸痰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晓敏  徐碧英 《全科护理》2009,7(33):3021-3022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婴儿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360例需要吸痰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78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182例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吸痰,对比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鼻黏膜损伤例数、阻塞堵管例数。[结果]对照组吸痰后有效311次,无效78次,试验组有效384次,无效17次;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2,P〈0.05)。[结论]婴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吸痰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可缩短婴儿肺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20.
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IC U坠积性肺炎患者30例,按入院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痰吸引,对照组采用咽喉部痰吸引,对两组患者一周内的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吸痰总量及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氧分压(PaO2)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一周内SpO2、PaO2、吸痰总量及次数、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咳嗽反射,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