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常见的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项目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五项,俗称“两对半“或“乙肝五项“.两对半的组合模式多达几十种,其中有些模式概念模糊,不能为临床提供较为清晰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把检测抗HBc-Igm纳入了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常规检测范围(1)为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对半”是指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虽为阴性而其它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仅此一项阳性并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乙肝两对半通常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HBsAg阳性提示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肖倩 《吉林医学》2006,27(9):1147-1148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故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误区,应引起大家的关注。1对乙肝五项进行定量检测以判断临床治疗的效果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1.1众所周知,目前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抗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类: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误区,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乙型病毒性(HBV)肝炎患者的"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分析,为乙肝预防作用提供有利根据。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上述所有患者乙型病毒性(HBV)肝炎"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98例乙肝患者中,"大三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检验结果呈阳性者30例,结果阳性率为30.6%;而"小三阳":HBs Ag,乙肝病毒表e抗体(抗-HBe)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验结果呈阳性者24例,结果阳性率24.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免疫标志物"两对半"检验,能通过其检验结果更加完善的制订乙肝预防措施。故此检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脐血采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 744例HBsAg阴性的孕妇在产检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模式进行归类.结果 单项抗-HBc阳性15例(0.8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抗-HBc双抗阳性62例(3.5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双抗阳性20例(1.15%),抗-HBs、抗-Hbe和抗-HBc 3个抗体阳性140例(8.03%).单项抗-HBc阳性15例孕妇,经核酸检测均为HBV DNA阴性.结论 脐带血捐献者属于HBV感染低风险人群,实施产检两对半和产前HBsAg检查模式能有效筛查乙肝.  相似文献   

11.
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是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些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对减少医患纠纷,帮助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就这些检测项目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乙肝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物(HBV-M)定量和定性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验证定量检测在临床乙肝诊治、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280例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不一致标本再采用美国Abboutt公司生产的Axsym雅培试剂检测.并运用Excel管理数据库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两种方法比较得出定量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定性检测,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HBsAg,P<0.05;抗-HBe、抗-HBc,P<0.01.结论 HBV-M定量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定性检测更适合于常规筛查体检.TRFIA法定量检测HBV-M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治疗和疗效评价都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抗HBs)同时性的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其e抗体(HBeAg和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中,有98例(2.3%)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这98例中HBeAg阳性占60%(59/98),抗HBe阳性占28.5%(28/98)。HBeAg、抗HBe阴性占11.5%(11/98)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HBsAg阳性者即使有抗HBs的存在,也需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人群中,HBV感染率一直较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HBV感染的检测血清标志物很多,即通常所说的乙肝两对半或乙肝六项(两对半加上抗HBc-IgM)。其中HBsAg检测作为注射乙肝疫苗、体检、临床诊断和无偿献血的项目而被广泛应用,但HBsAg阴性作为排除乙肝病毒感染的依据并不足够。目前,我国血站筛查乙肝指标是HBsAg加上ALT。有  相似文献   

16.
刘士敬 《肝博士》2010,(4):30-31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常见的化验单有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指标,如: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通过这些指标,可初步判断是不是乙肝、病毒复制情况等,但这些指标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另一大类——肝功系列指标。以下简明扼要地介绍如何释读这两大类化验单。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Hepatits B virus, HBV)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应用免疫技术测定HBV特异性抗原抗体是HBV感染诊断的主要手段.由于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低水平HBV感染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Pre-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关系,以探讨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re-S1,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139例HBsAg阳性Pre-S1阳性为73例,阳性率为52.5%,19例HBsAg阴性Pre-S1均为阴性;再将139例HBsAg阳性标本按照HBeAg阴阳性分为两组,HBeAg阳性组Pre-S1检出率为72.1%(44/61),HBeAg阴性组Pre-S1检出率为37.2%(29/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44例,73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44例。结论:Pre-S1与HBsAg、HBeAg具有相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分为三部分:一是外壳,含有表面抗原(HBSAg),二是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HBeAg),三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DNA多聚酶(DNAP)。HBV感染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可检出三种抗原和相应抗体,即抗·HBS、抗—HBC、抗—HBe。通过病人血清中HBV的各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二对半)的动态变化来了解HBV在体内的感染状态及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20.
在慢性HBV(乙肝病毒)感染中,复制状态通过血清HBeAg(e抗原)的存在而证实,而血清转变为抗—HBe(e抗体)时,通常认为病变已转为静止。然而,有一些抗—HBe阳性病人却有肝病的继续活动。传统认为,若查到血清HBV—DNA阳性,则与持续的HBV复制有关,若有HDV(丁肝病毒标志物存在,则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