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用免疫接种预防儿童疾病,已经取得很大成功。1959年苏联开始DPT免疫接种。目前百日咳发病率约为10/10万,即为采用DPT免疫接种前的1/40。为了进一步降低发病率,自1980年起,将注射第1剂DPT时间改为3月龄,而不是5~6月龄(详见表1),然而,仍未引起婴儿免疫接种率显著增高。近年来,发现白喉发病率有所增加。1983年和1984年的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411和1609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欧洲白喉发病率逐年下降,从每年16/100万下降到0.2/100万,在一些国家仅见散发病例,而在另一些国家有小规模流行.本文报道了对意大利某地283名9~18岁女性青少年白喉类毒素基础免疫后的免疫持久性的研究结果.她们在2岁内都按基础免疫程序接种了3剂氢氧化铝或磷酸盐吸附的白喉与破伤风类毒素,此后未接受过加强接种.用家兔皮肤试验测定接种后6~15年间血清白喉抗毒素滴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在英国中部Avon河地区,对291名学龄儿童,分别在加强免疫接种以后10年、6年和2年采血,测定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滴度。并从学校的健康登记表上,了解每个儿童的免疫接种史。其中接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171人,只进行基础免疫的93人,没有进行基础免疫接种的27人。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免疫接种率较低.为此,作者于1986年12月~1987年1月在某医院,对传染病科和两个普通儿科病房中173例3月龄~4岁的住院患儿进行了为期6周的免疫接种史调查研究.白喉、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为89%(154/173),百日咳和麻疹的接种率为64%(111/173)和64%(77/121).有106例患儿接种不完全,其中91例因不恰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化县伤寒流行特征及Vi多糖疫苗效果,为更好的控制伤寒流行与传播提供策略。方法分析安化县1999至2008年伤寒流行特征及Vi多糖疫苗接种情况、Vi多糖疫苗接种率,对比分析各年发病率、接种人群抗体产生率、接种人群与未接种人群发病率。结果随着接种Vi多糖疫苗,安化县地区的发病率逐年降低,1999年至2008年分别为2.16/10万、15.15/10万、50.88/10万、7.28/10万、2.97/10万、1.68/10万、2.63/10万、0/10万、0.21/10万、0/10万,两次接种人群与未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0.07/10万VS2.83 /10万,0.03/10万VS2.71/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接种后抗体产生率分别为89.34%,88.12%。结论安化县的伤寒分布具有季节性、地域性、职业性等特征,伤寒Vi多糖疫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89年,瑞典在10龄学童中进行了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的加强接种。作者对其中527名儿童作了抽样调查,其中388人初次免疫接种3剂吸附DT,69人初次免疫接种3剂非吸附DTP,其余60人接种不完全,排除在分析之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06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0-2006年间,马鞍山市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50/10万,最高10.90/10万,最低2.94/10万,麻疹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麻疹病例最小1个多月,≤8月龄、9~24月龄、3~6岁、7~19岁和20~39岁组发病人数分别占2.73%、13.66%,5.67%、52.10%和25.21%,发病率分别为30.53/10万、51.60/10万、6.18/10万、18.19/10万和3.3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0.64.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6月份.地区分布以金家庄区最高(9.60/10万),城区高于农村.本市儿童主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60.92%,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39.08%.2004年以后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和麻疹疫情专报系统的报告结果渐趋一致.   结论 本市人群中,≤8月龄、9~24月龄和7~19岁人群麻疹发病增多,因此,要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并适时开展对入学儿童或在校学生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3,(46):4382-4382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获得推荐疫苗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例如,接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白百破)三联疫苗全面接种的婴儿比例在过去3年稳定在83%。  相似文献   

9.
4:29, 1981(俄文)] 本文目的是探讨抗白喉、破伤风加强免疫接种的合理时间并测定DT加强接种的免疫效力。观察对象为800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化验血清总计2,070份。实验时作者将幼儿园6岁儿童分作两半:一半不做加强接种,一半(对照组)用DPr加强免疫接种,另外将n岁小学生也分作两半:一半  相似文献   

10.
在发达国家由于广泛实行免疫计划,已基本消灭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接种使白喉杆菌产毒株的传播大为减弱。尽管如此,在某些免疫接种率很高的国家仍有白喉爆发的报告,这是由于部分成人抗毒素含量低于最低保护水平0.01IU/ml。 作者评估了意大利不同地区青年人群中对破伤风和白喉无保护力的比例。 从来自意大利各地区17~22岁的新兵采取血清标本。白喉抗毒素的评估方法是:制备0.1ml被检血清和0.1ml毒素混合物及另1份0.1ml标准白喉抗毒素与毒素混合物。室温培育60分钟后,把两个混合物皮内接种于成年白兔。48小时后,测被检血清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1981年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关于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进展综述的修订本,并收编了1984年关于百日咳及其菌苗对有惊厥史的婴幼儿危险性的补充说明.流行病学白喉1921年,美国报告的白喉病例超过20万例,主要患者是儿童,约5~10%病例死亡,幼儿和老年人病死率最高.由于开展了免疫接种,1975年发生306例,1979年仅为59例.1979年以后,皮肤白喉不再需要报告.1980  相似文献   

12.
邓治铭  顾彰 《贵州医药》1995,19(2):78-79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2个县(市)3320000人口,少数民族占53%,经济文化均较落后,划为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就有5个,群众I3我保健意识较差,开展预防接种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难度较大。全州自1986年起装备冷链设施,并有计划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白喉曾是严重危害全州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计免前年发病率最高为121.26/10万,年均发病率为9.06/10万;1986年开展儿童计免局至1993年,年均发病率降到0.21/10万。为了解计免前、后全州易感人群的白喉免疫状况,评估计免工作质量,以便科学制定白喉免疫规划,达到控制流行和消除…  相似文献   

13.
陈圣俊  雷显希 《贵州医药》2006,30(11):1046-10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后5%~20%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病死率高达6%~7%[2].仁怀市2000~2003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是27.78/10万、24.12/10万、26.24/10万和11.47/10万,2004年5月,我市组织接种了5万余人的乙脑疫苗,当年乙脑发病呈大幅下降,报告发病率仅为5.42/10万.  相似文献   

14.
扩大的免疫规划(EPI)提出,到1990年为全世界儿童提供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病的免疫接种,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EPI 特别注意加强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也寻求简单、有效、价廉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血清抗毒素水平的测定,评价了在医院内白喉暴发时,成人接种含1LfU白喉类毒素和10LfU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剂的作用。用HeLa细胞中和法测定可能接触白喉的211名成人的血清白喉抗毒素滴度,86人低于0.01U/ml。对其中72人接种上述剂量的制剂。1个月后随访血清抗毒素水平及观察副反应。接种后抗毒素滴度从低于0.01u/ml升至0.01U/ml或以上者为血清阳转。接种4~7周后,19人白喉抗毒素仍低于0.01u/ml,其中9人接种第2剂。67人接  相似文献   

16.
部分儿童在接种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后 ,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免疫接种反应 ,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发热 ,伴疲倦、嗜睡、烦躁不安、厌食等症状 ,严重者高热不退 ,甚至发生惊厥、休克 ,导致家长对预防接种产生了抵触情绪 ,个别儿童也因此拒绝参加计划免疫接种。自推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 ,我院从 2 0 0 1年下半年开始使用 ,并对分别接种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WDPT)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ADPT)的儿童产生的预防接种反应进行了临床追踪观察。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在 2 0 0 1年 10月至 …  相似文献   

17.
张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83-684
百白破疫苗主要为氢氧化铝吸附百日咳菌苗液、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制成的,用于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的混合疫苗。百白破疫苗在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中。其在预防应用中针次多、广泛。第一针接种于婴儿满3个月,继第一针后30d内给予第二、三针,并分别在之后的3个月内每月为婴儿注射一针,在婴儿18~24个月时再给予一针加强。长期的应用数据统计表明,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极高。所以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来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成为焦点。本文将对儿童接种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减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白喉类毒素接种 1 0年后加强 1针是否可获得足够的保护作用 ,有无必要再加强第 2针 ,作者就此在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加强接种的对象为 1 6~ 6 0岁完成 3针白喉类毒素初免的、最后 1次接种距此研究1 0年以上的健康人群。接种用类毒素为成人用吸附型白喉类毒素或白喉 -破伤风类毒素(Td) ,两种类毒素均含白喉类毒素 2 IU/ml。所有 41 5名受试者于 0天加强 1针 ,其中2 0 3名受试者于第 1针加强后 4周再加强第2针。分别于第 1针接种前、第 1针接种后 4周、第 2针接种后 4周采血 ,用 VERO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瑞典457名儿童接种破伤风菌苗后血清抗毒素水平及其保护作用。作者将457名儿童分为四组:5,6,10,16岁年龄组。其中,1963~1979年出生的儿童接种非吸附白-百-破三联菌苗,每毫升含20×10~9灭活的百日咳杆菌、30Lf白喉类毒素和5Lf破伤风类毒素。1979年及其后出生的儿童接种0.5毫升磷酸铝吸附白喉-破伤风二联菌苗(DT),含7.5Lf/ml破伤风类毒素和1.0Lf/ml白喉类毒素。于生后第2或第3个月进行首次基础免疫,间隔4~6周进行第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次用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对3~36月龄幼儿进行广泛免疫接种的结果,并对此次免疫接种运动的效果作了评价。作者用WHO推荐的整群抽样法在印度马德拉斯市的150个行政区中选出30个区为调查范围。在各选定的区中,从6~12月龄、13~24月龄和25~36月龄三个组分别抽出10人进行调查,并随访家长。随访内容包括家长如何知道这次接种运动的消息、OPV服用史、本次运动中接种OPV的次数或未接种OPV的原因及是否发给免疫接种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