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疫发斑     
刘××男 20岁农民湘阴人 1978年9月22日诊一周前突起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无汗,鼻塞流涕,精神不振。诊为感冒,服解表剂而得汗出,恶寒止,鼻塞流涕,咳嗽已除。但身壮热,头剧痛,心烦躁动,大渴引饮,自汗出,时有谵语,胸背部皮肤有红斑。经某医院诊为时疫发斑,投以化斑汤加减,服完三剂,其效不显,邀余会诊.  相似文献   

2.
湿热证一例     
李××,男,29岁,××厂工人 住院号:24604 患者以右前臂中上1/3不完全断臂入院。入院后经扩创克氏钢针内固定、植皮等手术治疗,创面已基本愈合。壹周后突然觉恶寒,继则高热不退,波动于38.6°—39.8℃之间经用抗菌素及中药银翘、清热解毒之类无效。82年9月21日查肝功能SGPT400单位,HBSAg(一),即转传染病房。 82年9月22日初诊:见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腹胀,口渴不欲多饮,时时自汗,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四肢头身沉重,时有呕吐恶心,小便少而黄赤,大便四日未行。舌质  相似文献   

3.
某患,女,25岁,入院前1周因感冒出现发烧、咽痛、周身不适,自用青霉素静点效果不明显.于1998年6月3日出现胸闷痛、心悸、气短,4日以急诊入院,刻诊:胸闷痛、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手足欠温,舌隐青苔白,脉沉细而数.5日晚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肢冷汗出,查血压5.3/0kPa,心率130次/min(患者在持续低流量氧及心电监护中),立即给予静点多巴胺60mg,间羟胺55.5mg,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50ml.  相似文献   

4.
魏××,女,24岁,农民。1990年2月30日入院。50天前足月顺产1女婴,次日汗出湿衣,手足心烦热,神疲乏力。经用西药抗炎、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及抑制汗腺分泌之品治疗1周,汗出无好转:又经用中药玉屏风散、桂枝汤、当归六黄汤等治疗半月症状无减。渐感心慌心悸、头晕目眩,不能行走,速转我院住院治疗。症见:汗出如绿豆大小,1日4~5次,动则加重,汗出湿  相似文献   

5.
周玉华 《西部医学》2013,44(5):41-41
<正>产后自汗是产科临床常见病,而西医无有效的针对性治法。笔者临床采用自拟的"黄芪苍术小麦汤"治疗气虚湿阻型产后自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与排除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中相关标准拟定。①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或汗出不能自止,动辄益甚,持续7 d以上不减;②气虚湿阻特点:周身涔涔汗出,动则益甚,面色白,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舌淡苔白厚或微黄厚腻。并排除产褥期生理性汗出及产后中暑、产后血晕、产后发热所致汗出者。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 ,不因劳动 ,也非炎夏盛暑而津津汗出的 ,谓之自汗 ;睡时汗出 ,醒后汗收的 ,称之盗汗。前人有“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之说 ,故治盗汗多采用养阴清热为主。而复杂多端的临证并非所然 ,盗汗亦非独阴虚所致。兹举验案 4例 ,以资印证。1 瘀血盗汗曾某 ,男 ,36岁 ,干部。 1 999年 1 2月初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致头、胸、腰部受伤 ,经治疗后体伤得愈 ,唯天亮时盗汗 ,衣湿如浸。盗汗发作时胸口发闷 ,身轰热而汗出即醒。即使寒冷之日复如此。曾行头颅CT、心电图、胸片、腰椎片检查均无异常。服用白参、六味地…  相似文献   

7.
尹璐 《中国医学创新》2007,4(6Z):128-128
吴×,女,41岁。初诊日期:2006年8月21日。主诉:盗汗2年,兼自汗6个月。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自然流产后出现夜间盗汗,逐渐加重,曾服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柴胡龙牡汤、玉屏风散等方鲜获疗效,尤其近1年来,每当夜间入睡则汗出如洗,被褥均湿,每夜须更换3次睡衣,心烦不能安睡,咽干、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近半年以来日间也常有自汗,每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则大汗淋漓、晨风怕冷.多方医治均无疗效。遂来我处针灸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周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以心悸气短、头晕、神疲乏力、胸闷、自汗等症为主.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运用自拟当归黄芪汤治疗顽固性感冒69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9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2~55岁,男40例,女29例,病程7天~3个月,平均15天。主要症状为头晕、身热不畅、身重肢倦、心烦胸闷、脘痞胀满,全身乏力,有汗或无汗,脉紧或弦滑。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珍青 《广州医药》2003,34(3):73-7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和解之功。原用于治疗少阳病之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妇人伤寒 ,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而有少阳病见症者[1 ] 。笔者临证以此方加减治疗其他病症 ,收效较好 ,现举例如下。1 妊娠恶阻女 ,2 6岁 ,1 999年 4月 1 2日就诊。月经停经 5 6天 ,胸闷脘胀 ,恶心呕吐 ,神疲乏力 ,头晕思睡 ,不欲饮食 1 0多天 ,尿妊娠试验阳性。在门诊经补液、止呕等治疗未能见效而求是中医治疗。诊见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 ,有时饮水亦…  相似文献   

11.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12.
正湿温是由湿热病邪,阻遏脾胃,壅滞肠道,致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痞腹胀、苔腻脉缓等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伤寒、副伤寒。1诊断依据(1)初起身热不扬,继则发热呈梯形上升,高热持续,汗出不解。伴有面色晦垢,表情淡漠,纳呆,脘痞腹胀,便溏或秘,舌苔白腻,脉缓。(2)病程中可见胸腹部红疹、白。或皮肤、巩膜发黄,或心悸自汗,胸闷气短。后期可出现腹痛急剧,大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八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胸腹胀满,大便干结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笔者用此方治疗高热、呕烦、眩晕、痞满、腹痛、热毒等,略有心得,现举例说明,以供同道者参考。1 退高热 李某,男,60岁,偶感风寒,而畏寒发热,头身疼重3日。服西药解热镇痛2日无效,而求中医诊服麻黄汤2剂未愈。 患者寒热时作时止,体温高达40℃,得汗稍减,咳嗽轻微,吐痰粘稠。2日未食,大便3日未行,小溲色赤。诊…  相似文献   

14.
一外感误治伤津头摇症: 张××、女、22岁、未婚、农民。感冒,头身疼痛,发热恶寒,经当地卫生所治疗发汗后出现头摇手颤,颈项强痛,汗出,往来寒热、口舌咽干等症。1982年7月24日就诊,脉两寸浮而稍数,关弦,舌质淡红,少津。乃外感风邪,误汗伤津,太阳经俞不得津液濡养,故头项强痛,太阳表虚故汗出,往来寒热,口苦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 3岁 ,1998年 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乏力等 ,上楼即有胸闷憋气 ,休息后症状缓解 ,随到某医院查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奥心血康等住院治疗 15天 ,症状明显减轻出院。 11月 18日因情绪波动及家务操劳于夜间 2时 ,突发寒战 ,盖 3床棉被不解 ,伴乏力、头晕、汗出、心慌 ,无胸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 6mg ,5分钟后缓解 ,诸症消失。 11月 19日 2 1时因操劳症状再次发作 ,又含硝酸甘油 0 6mg ,5分钟缓解。次日来院就诊 ,门诊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收住心内病房 …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0岁。因咽痛、心悸、胸闷3天,突发四肢无力5h入院。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心悸、胸闷、乏力,在当地拟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头孢噻肟钠3.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1日1次,ATP40mg和维生素C3.0g同加5%葡萄糖液50(01,静脉点滴,1日1次,连用2天,病情无好转。于入院前5h突发四肢无力、不能动弹,而急送我院。详细追问病史,  相似文献   

17.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阉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以自汗、盗汗多见,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汗出,名日自汗;睡时出汗,醒后则止,名日盗汗. 1 证候特征 汗证的中心证候即是汗出异常.目前尚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评定.白昼时时汗出,动则尤甚并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者称为自汗;若兼汗出恶风,体弱,面色少华,多是肺卫不固;若局部汗出,甚至半身汗出,兼恶风,周身酸楚,是为营卫不和而致.  相似文献   

18.
万某,女性,34岁,教师。1980年12月27日初诊,本月29日复诊,81年元月1日三诊。病情经过: 病员于三天前,因发烧恶寒,心烦欲呕,头痛身痛,咳嗽痰稠,心累心跳就诊。诊见面目红赤,尺趺灼手,舌质红,舌苔黄,左脉寸关中取数而有力,尺部稍减,右脉关迟紧张弹手偏浮取。小便黄有涩痛感,大便2天一次,先干后溏,汗出气粗,饮食不香。  相似文献   

19.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2006年7月初诊。时发热,自汗恶风,倦怠乏力,不思饮食7天。患者10天前突发高热、咽痛,西医按病毒性感冒输液治疗3天后,高热退、咽痛除,继出现午后发热,时汗出热退,淅淅恶风,一身倦怠乏力,渐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伴口渴,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参苏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疾患,用之得当,往往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兹略举病例,以资验证。例1:刘某,女,7岁,患儿3d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选用抗病毒颗粒、百服宁,服药后汗出,体温暂降,须臾汗收则身热复发,又加用安痛定1mL肌肉注射,紫雪散口服,热仍不退,遂来本院治疗。现症: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恶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薄,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