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最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92例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同期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男63例、女29例,年龄52~81(68.7±10.5)岁。CE术后和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观察患者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结果92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靶血管直径均〉1.5mm。术中有63例(69支CE桥)行桥血管血流量测定,显示59支(85.5%)桥血管血流量满意[血流量13~42(23.4±12.7)ml/min,搏动指数(PI)1.6~4.2(2.1±1.1)o术后6例(6.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术后30d内死亡4例(4.3%),其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随访73例,随访率83%(73/88),15例失访;随访时间6~108(49-3±26.7)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CE术后的桥血管通畅率为83.9%。随访期间死亡4例(5.5%),1例死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恶性肿瘤。CE术后5年生存率为87%。CE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EF)较术前增高(55.6%±9.7%VS.50.2%±10.5%,P〈0.05),患者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缓解。结论CABG同期CE可提高弥漫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2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40例;年龄62~72岁(67.2±4.5岁)。均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3例。单侧颈动脉狭窄(≥50%)95例,双侧狭窄(≥50%)26例。术后观察围手术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单侧CEA,其中左侧71例,右侧50例,颈动脉阻断时间20.5±7.0 min。在OPCAB中,每例远端吻合口数为2.9±0.3个。围术期无死亡,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手术前后自觉神经精神症状好转87例,无明显变化32例,加重2例。随访121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7.5±12.5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脑卒中、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和新发生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OPCAB术后脑卒中的发生,而远期疗效尚待积累手术经验、远期随访观察,并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壁重构和再塑,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防治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和血管外支架治疗等,血管外支架联合基因治疗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97例cABG术后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CABG术后按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是否有移植血管狭窄,将197例患者分为两组,狭窄组(n=87),非狭窄组(n=110)。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移植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的87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血管狭窄,累及吻合口321处,其中远端吻合口305处,近端吻合口16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远端吻合口吻合于右冠状动脉系统、靶血管狭窄〈70%、靶血管管径〈1.5mm、应用大隐静脉桥和非体外循环CABG等因素与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OR=3.654)、血脂异常(OR=2.625)、靶血管狭窄〈70%(OR=1.763)、靶血管管径〈1.5mm(OR=1.337)、远端吻合口位于右冠状动脉系统(OR=1.694)和大隐静脉桥(OR=1.652)是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靶血管狭窄〈70%、靶血管管径〈1.5mm、远端吻合口位于右冠状动脉系统和大隐静脉桥是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一站式”CEA+OP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冠状动脉及颈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均先行CEA,再同期行OPCABG。结果 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8~69(63.7±3.4)岁。颈动脉狭窄均为单侧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0%~90%,病变位置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CEA+OPCABG,术中移植桥血管2~4(2.8±0.6)支,CEA手术时间16~35(25.7±5.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随访期间动脉桥血...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76岁。因上腹部疼痛20余天,偶感心前区疼痛,无心悸和胸闷,院外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肿瘤,收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10/60mmHg(1kPa=7.5mmHg),心率84次/分,律齐、款闻及心脏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  相似文献   

9.
例1 男,48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有心肌梗死病史,病程2年。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舒张功能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后降支(PDA)阻塞约95%。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47岁。反复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2d,心前区不适发作每次约3~5min,同时向左肩部放射。2d前反复出现夜间发作性胸痛伴出汗,持续约30min,口服消心痛后可缓解。于2006年1月4日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脉搏62次/分,肺、心脏听诊无异常,血脂正常,心肌酶学检查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V5~6导联T波低平倒置,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射血分数60%,短轴缩短率30%,心腔大小正常,心脏各瓣膜无反流,左室壁和室间隔运动正常。入院后第2d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远端90%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 女34例;年龄39~78岁, 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 低分子肝素组),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 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 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 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 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 3 169.63)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完成心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8例,其中对5例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瓣膜置换患者术中紧急行CABG,现对其临床表现和手术对策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类急症患者的治疗水平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4岁。心前区发作性憋痛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12/70mmHg。心电图示:下壁、前壁导联ST段明显下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LM)远端99%局限性狭窄,左前降支(LAD)开口100%闭塞,回旋支(LCX)开口99%局限狭窄(图1A,箭头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到LAD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形成(图1B,箭头所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8%。血脂、血糖等化验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825例,其中单纯CABG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反复发作胸痛5年。此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90%,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9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心绞痛分级Ⅳ级,心功能(NYHA)Ⅲ级。术前血肌酐136μmol/L、尿素氮7.23mmol/L;术后血肌酐137μmol/L,尿素氮7.  相似文献   

16.
病人 男,58岁。因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重度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入院手术治疗。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左心室射血分数(EF)0.36,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心端90%狭窄累及第1、2对角支,回旋支中段有大于50%狭窄,并向右冠远端有侧支提供少量循环。右冠状动脉近心端完全性闭塞。1990年8月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两条静脉序贯式桥带5支冠状动脉对心脏血管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76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年,加重2d余入院。患者反复发作胸痛,多在劳累后发作,呈心前区压榨感,发作时伴大汗淋漓,无放射痛,持续数分钟即好转。因胸痛晕厥1次,来我院就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病程不详。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心肌桥呈80%~90%狭窄(图1),长度约2.7cm(图2),其余冠状动脉正常。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7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性气促10年,间断性咯血2个月余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咯血,咯血量约300~400 ml,在外院治疗后好转,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治疗。入院后经抗感染,解痉平喘,护心及止血治疗后病情好转后转入我科。查体:桶状胸,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扩大,心率92次/分,心房颤动,心尖部闻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例59岁男性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最初的策略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前行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n,QFR)测定提示后降支无需处理,回旋支细小,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的QFR<0.8,故主要针对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进行再血管化,更改手术策略为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最终策略为左乳内动脉-第一对角支-前降支(序贯桥)。术后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评估CABG后前降支远段和第一对角支的FFR均>0.8,同时行CABG术后SYNTAX评分为20分,功能学SYNTAX评分为3分,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入院。4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手术,既往发现高血压病18年和高脂血症5年。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间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闭塞,回旋支中段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5%狭窄(图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8。图1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胸骨正中切口,用心尖固定器显露心脏,用组织固定器稳定冠状动脉,依次完成左乳内动脉到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到右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到钝缘支旁路移植术,超声流量仪测得移植血管流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