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42例。结果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生素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14.29%),猩红热样、麻疹样、多形红斑样荨麻疹(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
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与药学监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锋  卢军  朱玉华  李丽  许静 《医药导报》2010,29(12):1573-1575
[摘要]目的分析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并对此提出药学监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 12 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确诊的药疹患者42例。结果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菌药物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14.29%),猩红热样型荨麻疹、麻疹样型荨麻疹、多形红斑荨麻疹型(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抗菌药物类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对入院患者用药史要详细询问,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对其个体化用药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的临床表现类型。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近五年的药疹住院患者,对其致病药物、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致敏药物多见的是抗生素类(42.5%)、解热镇痛药类(27.08%)和中药类(11.25%)。药疹类型多见的是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42.92%)、多形红斑型(22.92%)和荨麻疹型(9.58%)。固定性药疹81.82%是男性。结论药疹的最常见致病药物是抗生素类,中药类也不容忽视;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固定性药疹男性发患者数显著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重症药疹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华山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9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类别以抗菌药物最多见(43例,30.1%),最易引起重症药疹的两种药物为卡马西平(32例,26.9%)和别嘌呤醇(23例,19.3%);药疹类型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为最凶险的类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252例药疹住院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逸枫  蒋献 《中国药房》2010,(42):4006-4008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药疹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最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感染药(占46.06%),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占19.68%)、中药制剂(占15.51%)。药疹类型以皮疹型居首位(占38.10%),其次是多形红斑型(占16.67%)、荨麻疹型(占13.10%)。结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杜绝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引起儿童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收集1996年至2003年间110例住院药疹患儿的临床资料,从其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药疹类型以麻疹样型、荨麻疹型为主(占68.2%)。致敏药物以抗生索为主,占68.2%,中药提取的注射液类占82%,抗病毒药占5.5%,解热镇痛药占4.6%,磺胺类占3.6%,抗癫痫药占2.7%,大环内脂类占2.7%,小儿速效感冒片占1.8%。生物制品占1.8%,痢特灵占0.9%。轻型药疹100例,重型药疹10例。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列次序已发生了变化,抗生索类(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疹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对确诊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致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以青霉素类最常见,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对确诊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疹的皮疹类型依次为发疹型、荨麻疹型、湿疹型、固定型、剥脱性皮炎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紫癜型等。结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注意搜集、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疹资料,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发生规律,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石化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上报的59例重症药疹的不良反应报告,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致敏药物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重症药疹发生人群主要集中在21~60岁年龄段(35例,59.32%)。药疹分型主要为发疹型药疹(47例,79.67%)。药物剂型主要为片剂(23例,38.98%),以口服给药途径为主(40例,67.80%)。抗菌药物引起的重症药疹36例,占总例数的61.02%,其中阿莫西林胶囊所致重症药疹10例。结论重症药疹的发生机制复杂,与药物及环境因素相关,需加强患者用药监护,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药品导致的药疹进行归类并采取药学服务对策。方法统计75例药疹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和疾病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75例药疹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28.4岁;药疹的疹型分为猩红热样型(13.33%)、麻疹样型(52.00%)、荨麻疹样型(28.00%)、固定型(2.67%)、多形红斑型(2.67%)、剥脱性皮炎型(1.33%);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菌药(70.67%)、解热镇痛抗炎药(14.67%)、中成药(6.67%)、生物制品(5.33%)、抗痛风药(1.33%)、心血管系统药(1.33%)。结论抗菌药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别嘌醇片是重症药疹的致敏药。必须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及治疗药疹药品的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通过持续整改提升合理用药质量。方法: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每月(2013-2014年)按科室分布随机抽取归档的100本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检查,同时按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分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统计不合理用药医嘱984例,其中2013年占616例,2014年占368例;8种不合理用药中,构成主要问题类型的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31.24%)、用法用量不适宜(28.41%)、遴选药品不适宜(19.28%)。在12类药物中5类药物构成主要因素。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3.
181例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5年间收治的181例药疹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药疹患者中非重症药疹124例,重症药疹57例。16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的诊断标准,占8.84%。102例由抗生素所致,40例由解热镇痛药所致,9例由别嘌呤醇所致,7例由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其住院天数、平均最高皮质类固醇用量、疗程等方面与非重症药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1年来住院药疹及重症药疹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及疹型亦有变化。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光敏性药疹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的方案。方法:通过参与1例光敏性药疹患者的诊疗过程,判断其光敏性药物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导致该患者发生光敏性药疹。结论:光敏性药疹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和痛苦,尽早诊断光敏性药疹并及时停用致敏药物会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药师在患者的诊疗过程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提供药学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薛静  黄小艳  高旻  黎小妍 《肿瘤药学》2022,12(1):117-12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结直肠癌(CRC)住院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制定住院CRC患者分阶段的药学监护模式及监护内容,依据该监护模式对1例使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发生3度迟发性腹泻及2度口腔溃疡的CRC患者进行分阶段药学监护。具体内容包括化疗前的药学监护,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评估、既往不良反应程度的评估、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评估;化疗中的药学监护,如化疗药物预处理的合理性、化疗药物致吐级别的评估与监护;化疗后的药学监护,如不良反应监测、出院带药建议及患者用药教育。结果 通过制定并实施CRC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患者得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得到了及时发现与干预。结论 通过制定住院CRC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临床药师可以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用药监护;本模式可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日益广泛,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应做好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药学监护工作。近年来,药学监护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中药注射剂实施药学监护的原则与措施,临床使用中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溶媒;杜绝药物配伍禁忌;控制输液时的液体滴速;不超剂量、超疗程使用中药注射剂,做到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产科药学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产科用药咨询的特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汇总鼓楼医院临床药师接受产科临床和门诊的用药咨询363例,对基本情况、咨询内容、问题类型和药物种类进行统计,通过帕累托法则进行分析。结果:在363例用药咨询中,咨询人员以医生为主,共212例(占58.40%);咨询问题主要来自产科住院病区(229例,占63.09%);咨询内容中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大;问题类型中妊娠期用药(200例,占55.10%)和哺乳期用药(34例,占9.37%)数量最多;抗微生物药物、电解质、维生素及营养类药物、消化系统药物、中成药等为咨询药物种类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药师在产科接受的用药咨询所涉及的各分类有鲜明的规律及差异,在药学服务中宜重点把握主要因素,为产科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和评价,为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及开展临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某院2014-2016年脑出血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指南及临床路径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85名住院脑出血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78%患者合并有高血压,54.7%患者入院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种类有18种之多。治疗药物中排名前15的药物包括有降血压药、脱水药、胃酸分泌抑制剂、抗菌药物、口服降糖药、调血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及肠内营养药7类。其中不合理用药条目比例为4.7%,主要不合理原因包括无适应证用药、用法及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间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未按指南推荐用药6种情况。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种类多,合用药物品种多,部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缺乏循证医学支持,临床路径合理用药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疾病治疗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