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0例ASD患者和203例VSD患者行TTE预测封堵器类型和大小,并计算预测值。导管封堵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封堵疗效。结果210例ASD封堵成功205例,203例VSD封堵成功197例,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6%和97.0%。应用TTE预测ASD和VSD封堵器大小与实际选择封堵器大小符合率分别为94.2%和97.0%。结论 TTE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类型和大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表超声(TTE)导引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膜部 VSD,18例合并膜部室间隔膨出瘤;5例肌部VSD,其中1例为多发性,1例为心肌梗死所致室间隔穿孔,1例合并膜部室缺.缺损直径2~16 mm.在TTE引导下,采用4~18 mm封堵伞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结果 TTE明确诊断62例VSD,准确率100%.61 例VSD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8.4%.术后51例左向右分流束消失,10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轻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TTE导引在VSD封堵术中确定适应证,预防并发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夏燕枝  胡惠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81-1882
室间隔缺损(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1].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2].目前,外科手术修补以及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应用较普遍.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常规的外科手术修补,导管介入闭合治疗以及微创外科封堵近些年也开展得越来越多[1-3].目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微创外科封堵术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应用于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术的报道较少.鉴于婴幼儿TTE剑突下切面图像清晰,本研究尝试应用TTE单独引导VSD微创外科封堵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心脏杂音消失,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操作时间15~20 min,带管时间1~2 h,住院时间3~5 d.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发生率为0.24%~1.08%[1];其次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发生率为1.12%左右[2,3];少见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多发生于封堵术中,少数发生在封堵术后36 h.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庞继恩  刘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64-4464
本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上段缺如介入封堵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0 a余于2006-04-18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BP 110/60 mm Hg,HR 65次/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查体异常。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型,直径约5 mm)。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经导管VSD封堵术。术中经股动脉、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先心病患者66例,男41例,女2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4例、室间隔缺损(VSD)17倒、动脉导管未闲(PDA)1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66例,其中同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24例。观察缺损类型、大小、形态,引导封堵伞堵放置,封堵后即刻评价效果及并发症。术后TTE随访。【结果】60例患者封堵成功,ASD患者中4例封堵失败,VSD患者中2例封堵失败。所有失败病例均及时改行体外循环修补。封堵成功患者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TEE可弥补部分患者中TTE图像分辨率的不足,准确观测各种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大小、形态以及周边结构,指导封堵器的选择和释放,评价疗效,在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对14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146例(98.6%).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46例,室间隔缺损(VSD)64例.1例VSD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1例ASD因术中出现封堵器脱落而转外科手术.无死亡.1例PDA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消失;2例VSD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VSD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用介入方法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