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定位 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取法 坐位稍前倾,上肢自然下垂,约与肩胛下角相平,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2.
膈俞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该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同时也是“四花穴”之一,是治疗血症的要穴。“血会膈俞”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府会太仓……血会鬲俞。”此后历代便以此为“经典论据”,医家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症。近年来,笔者应用此穴颇有所得,兹举数例,供同道参考。[例1] 孙××,男,48岁,1988年5月19日诊。  相似文献   

3.
周章玲  王芳 《家庭中医药》2003,10(12):17-17
胃俞(Wei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直刺0.5~0.8寸;点刺放血;灸法;火罐;穴位注射。 主治 本穴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临床用于: 1、胃脘痛 急、慢性胃痛取本穴  相似文献   

4.
胃脘下俞属经外奇穴,是现代针灸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穴。该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脘下俞从古至今穴名演变颇多,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对胃脘下俞的主治病症稍有争议。为更好地认识该穴,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和国家标准等资料,分析从古至今对胃脘下俞描述的演变过程,从理论依据、解剖结构及神经分布等方面出发,对该穴穴名、定位和主治进行考证探讨。结果发现,现代教材及国家标准对该穴的认识描述与古籍有所出入。胃脘下俞应重新命名为胃管下俞,定位应为: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方一穴,左右旁开各1.5寸处两穴,计三穴。本穴的主治应为:呕吐、呃逆、胸胁痛;消渴、咽喉干、胰腺炎;胃痛、腹痛。  相似文献   

5.
肺俞(Fei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时以伏卧位较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胃脘下俞穴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属《国家标准·针灸经穴》中的经外奇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文章从胃脘下俞穴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临证针灸选穴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这次讲的是降"糖"五穴中最后一个腧穴。在我们熟知的十四经361个腧穴中是没有胰俞穴的,然而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即在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是一个空缺。2004年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  相似文献   

8.
正取穴: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向下方(或脊柱方向)斜刺0. 5~0. 8寸,轻轻捻转提插,使之得气,以患者感到局部有麻胀感为宜。留针30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针刺1~2个疗程。疗程间休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以下原因所致的呃逆,如脑震荡,登革热及不明原因偶然发生的呃逆,通过点按治疗方法,均收到一次治疗的效果。点按部位:膈神经—第四颈椎棘突双侧旁开一寸;双侧膈俞穴—第七、八胸椎旁开1.5寸;双侧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上2寸。  相似文献   

10.
蛔虫引起的腹痛,包括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阑尾蛔虫症及一般蛔虫性腹痛,我们用1%普鲁卡因俞穴注射治疗3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胆道蛔虫取胆俞穴(第十胸椎下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献和书籍对大鼠"肺俞"穴的取穴方法有着不同的叙述,而取穴是否准确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几种取穴方法的对比发现,第2胸椎棘突最高点作为标志,向下顺摸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7mm的取穴方法与解剖学研究的"肺俞"定位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周章玲  王芳 《家庭中医药》2003,10(10):19-19
肝俞(Gan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斜刺0.5-0.8寸;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3.
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赫增才 《中国针灸》2007,27(6):474-474
1胰俞的称谓胰俞作为胰腺的腧穴名称,最早出现在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学》一书中。2004年由齐强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胰俞穴功能的挖掘从解剖生  相似文献   

14.
肺俞穴的古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之一,其定位为正坐或俯卧,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采用刺灸法向脊柱方向斜刺1.0~1.2寸为宜。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对肺俞穴的研究有利于临床针灸治疗选穴的准确性和客观化,更有助于针灸的经穴——脏腑效应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膈俞穴 :与膈相应 ,故名 ,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功能 :和营血 ,宽胸膈 ,调脾胃 ,降冲逆。  主治 :贫血 ,慢性出血性疾病 ,膈肌痉挛 ,神经性呕吐等。  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症 ,慢性出血引起膈肌痉挛 ,出现不断地打呃 ,打呃又将进一步加深病情恶化 ,多为重症征兆 ,艾灸膈俞穴可呃止使疾病起到立起沉疴的作用。  病例 :我院住院病人 ,男 ,39岁 ,1999年 8月 4日住院 ,肝硬化、门脉高压 ,多次出血 ,住院施行门体分流术 ,在术前准备 ,采取保肝治疗改善肝功能 ,提高血色素。输血中过敏引起呃逆 ,病人…  相似文献   

16.
药物制备: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奈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穴位选择: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半分钟左右,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于穴位  相似文献   

17.
指压胃舒穴止胃痛胃舒穴为经外新穴,指压胃舒穴对治疗胃脘痛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对西药止痛剂不敏感者,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定位:于第十二肋与骶棘肌之夹角处,即第二腰椎棘突之高点,左右旁开各4寸5分,左右计2穴。主治:胃痛,胃痉挛。手法:令患者俯卧,操作者以两...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眼科的前房出血是由于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前房而引起,最多见于虹膜炎症或外伤,后者尤为常见,由于血液与房水相混,使前房一片鲜血遮住瞳孔,所以中医称为“血灌瞳神”,造成患者视力障碍或失明。西医在前房积血3~5d无吸收好转或前房积血量>1/2~3/4,常用前房穿刺尿激酶生理盐水冲洗等手术办法治疗,本例采用针刺肝俞穴及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效果显著。1肝俞穴取穴方法肝俞穴乃膀胱经穴,位于第9胸椎刺实下,旁开1.5寸(同身寸)。民间取穴时常采用:右眼伤,用患者左手绕颈向后背用力勾去,中指尖到达处即是穴位。左眼伤,用…  相似文献   

19.
肺俞(Feishu UB_(13),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记载: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依据现代解剖定位取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该穴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可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自汗、盗汗等病症。具体操作有两种刺法:(1)直刺,微斜向脊柱,深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向肋间扩散;(2)横刺,向上或向下沿肌层透刺,可进针1~2寸.局部感应有酸胀感,灸3~5壮;温灸5~15分钟。该穴既属常用穴,但又是“危险穴”。据《甲乙经》:“肺俞不可伤,伤及令人身心颤掉。”《铜人》:“刺入三分,留七呼”。  相似文献   

20.
1.从膝中至外踝最高点的骨度分寸是:A.15寸 B.16寸 C.17寸D.18寸 E.19寸2.从眉心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A.18寸 B.17寸 C.16寸D.15寸 E.12寸3.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A.督俞 B.心俞 C.膈俞D.胆俞 E.肝俞4.太白穴的定位是:A.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