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约占肿瘤的10%-20%。主要有激素分泌活性腺瘤(功能型):包括生长激素(GH)腺瘤,催乳素(PRL)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Nelson综合征,促甲状腺索(TSH)腺瘤,促性腺激素(FSH和LH)腺瘤。以入非激素活性的无功能细胞腺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人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培养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颅外移植术应用垂体腺瘤细胞作为移植物供体细胞的实施,以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组织做体外培养,动态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放免测定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 人垂体腺瘤细胞经体外培养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6例GH腺瘤均有大量GH分泌,5例PRL腺瘤分泌大量PRL,3例无功能腺瘤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有不同程度的FSH及LH、PRL分泌。结论 培养成功的14例人垂体腺瘤细胞在体外均具有激素分泌功能。为应用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18%,病理上分为嫌色细胞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嗜碱性细胞腺瘤和混合性腺瘤4类,目前根据有无激素分泌分为分泌性腺瘤、无分泌性腺瘤。  相似文献   

4.
数据证明,在促进垂体腺瘤患者就诊的症状中,有近1/3是视线模糊,也就是医学上所言的视力视野障碍,但是由于症状呈现眼部,经常使患者在几经辗转后,才得知自己患有垂体腺瘤。垂体腺是人体的内分泌腺,本身会分泌激素,还有一些下丘脑激素也通过垂体产生,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垂体腺瘤一般指发生在垂体前叶  相似文献   

5.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对垂体腺瘤发生和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催乳素(PRL)瘤组织以及不同类型的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量,探讨PTTG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用皮下植入乙烯雌酚的方法诱发大鼠垂体PRL瘤模型,用RT-PCR方法分析PRL瘤组织中rPTTGmRNA的水平。临床研究:收集32例垂体腺瘤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hPTTG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rPTTG基因在大鼠1PRL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TTGmRNA水平与大鼠垂体重量呈明显正相关(γ=0.9920,P<0.01);hPTTGmRNA和bFGFmRNA在所有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hPTTGmRNA和bFGFmRNA水平随着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的增高而升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PTTG表达与大鼠PRL瘤以及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PTTG在垂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11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4例垂体腺瘤的GH、PRL、ACTH、LH、TSH、FSH。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垂体腺瘤的功能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新军 《现代保健》2014,(24):64-6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已确诊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MRI平扫,并对其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血PRL均〉40 ng/mL。常规MRI平扫28例中有16例可见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 1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5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有诊断意义,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态MRI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垂体内分泌异常症状并经手术确诊的30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I检查资料。结果30例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信号异常者28例,垂体形态异常22例,垂体柄偏斜15例,阳性率93.3%。结论动态增强MRI检查有诊断率高,定位明确的优点,应作为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与单独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7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85例给予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措施,B组患者90例给予单独伽马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75例患者有160例(91.4%)症状得到缓解,其中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79例(92.9%),单独伽马刀组81例(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B组(单独伽马刀组)52例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患者及38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相比,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48例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及37例GH腺瘤患者血清GH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头颅MRI检查及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瘤体均缩小,B组有2例患者出现瘤体略变大,但症状未加重;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总体疗效好于单独伽马刀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更明显降低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与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剑英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04-1105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男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E2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SH、LH、PR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E2降低和FSH、LH、PRL升高可作为估计男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促性腺激素腺瘤(FGAs)是一种罕见的垂体良性肿瘤,分泌一种或两种促性腺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FGAs的发病十分罕见,而且存在非特异性的体征或症状,其流行病学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回顾性分析三例F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保护患者生育力。  相似文献   

12.
顾冬云  罗恒  朱红芬  俞湘 《现代保健》2011,(34):120-12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眼部临床表现及中心视野的改变。方法应用Humphrey Ⅱ-750型电脑视野分析仪,对42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检查。结果眼底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2眼,占38.1%;54眼有视野缺损,占64.3%,其中24眼出现典型的双颞侧偏盲;33例(66眼)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53眼明显好转,占80.3%。结论垂体腺瘤可引起视功能的损害,充分认识垂体腺瘤在眼部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磁共振信号强度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方法58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根据手术中肿瘤的质地分为2组:质软组(44例),质韧组(1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测量TI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I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腺瘤质地相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质地软44例,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均值2.20;质地韧14例,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均值1.41。两组之间N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术前MRI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以LT2WI瘤体/白质作预测指标较准确,T2WI瘤体/白质小于1.9者提示垂体腺瘤质地较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58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良性肿瘤垂体腺瘤中p16抑癌基因的改变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p16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结合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PCNA的改变,以进一步了解p16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p16基因在垂体腺瘤中不发生缺失,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其免疫组化阳性百分率的高低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复发密切相关;p16的表达与PCNA呈高度正相关。结论p16、PCNA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对临床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宏军 《大众健康》2012,(8):125-125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分泌乳汁都是在一种由脑垂体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刺激下发生的,这种激素叫做“泌乳素”。一般情况下,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会大量分泌,以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泌乳素或催乳素,直观理解是女人在生育后哺乳阶段体内大量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而在平时的状态下,泌乳素的水平是比较低下的,如果过高就可以给人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泌乳素是脑下垂体分泌的,脑下垂体功能亢进,或者生长了小瘤子(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和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5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25例,手术组)和伽玛刀治疗(27例,伽玛刀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或恢复正常19例(76.0%),激索水平下降或正常18例,占激素有异常者78.3%(18/23),症状体征及激素水平改善时间2~4周,平均20.3 d;伽玛刀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或恢复正常23例(85.2%),激素水平下降或正常22例,占激素有异常者88.0%(22/25),症状体征及激素水平改善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术组2例继发脑脊液漏,1例因术后颅内感染死亡;伽玛刀组2例出现反应性脑水肿,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的症状体征改善率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好转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伽玛刀治疗,且影像学复查结果也好于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效果略高于手术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下降,但治疗后激素水平下降缓慢,需服用药物辅助治疗.对垂体微腺瘤的治疗,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40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 it-1在垂体催乳素腺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⑴制备雌激素诱发的大鼠催乳素(PRL)瘤模型。成年雌性W istar大鼠切除卵巢后随机分两组,催乳素瘤组:皮下植入含有乙稀雌酚的硅胶管;对照组: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8周后处死动物,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称重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垂体组织PRL蛋白的表达和分布。⑵用RT-PCR方法检测rP it-1 mRNA在两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借助于计算机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表达量。临床研究:⑴收集了31例垂体腺瘤标本,于液氮中保存。⑵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术前外周血激素水平。⑶用RT-PCR方法检测hP it-1 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动物实验:用药8周后,根据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重量以及垂体组织学的改变,证实已诱发出催乳素瘤。rP it-1 mRNA在催乳素瘤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研究:31例垂体腺瘤患者,PRL瘤11例,生长激素(GH)瘤5例,PRL和GH混合瘤4例,无功能瘤11例,hP it-1 mRNA在所有PRL瘤、GH PRL瘤、GH瘤和81.8%(9/11)无功能腺瘤中有表达。hP it-1 mRNA在PRL、GH和GH PRL三组腺瘤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1)。PRL瘤患者术前血清PRL值与腺瘤组织hP 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P<0.01),GH腺瘤患者术前血清GH值与腺瘤组织hP 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P<0.01)。结论⑴P it-1与垂体PRL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⑵P it-1 mRNA在垂体腺瘤的细胞特异性表达形式,提示P it-1对垂体PRL腺瘤的特异性分化和其分泌功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一个侧面探讨伽玛刀的作用地位。方法:采取“伽玛刀”和“开颅手术”两治疗方法对垂体腺瘤治疗的住院日、治疗率、后续治疗率,以及病人收治数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39例垂体腺瘤的治疗中,伽玛刀治疗的平均住院日只是开颅手术的31.40%,治疗率占64.85%,后续治疗率2、58%(开颅手术为38.10%),病人收治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伽玛刀在医疗绩效中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