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在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病理科收集的浆膜腔积液6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浆膜腔积液32例,良性浆膜腔积液37例。均实施免疫组化检查和细胞蜡块检测。统计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蜡块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结果。比较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蜡块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结果经免疫组化检查、经细胞蜡块检测、联合检测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真阳性例数分别为23、21、31例。免疫组化和细胞蜡块联合检测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较单一检测高,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单一检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和细胞蜡块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浆膜腔积液制作细胞块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诊断的方法。方法:对84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分别制作细胞涂片、细胞块,并对细胞块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块行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离心涂片。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而且细胞蜡块能长期保存并反复切片,进行后续各种检查,包括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FISH及PCR等多种分子病理检查,拓展了体液细胞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蜡块行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检测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的性质、组织来源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集的恶性浆膜腔积液病例70例,分别进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标记及EGFR突变基因检测。结果:70例恶性肿瘤中,明确来源60例(85.7%)。其中,25例肺腺癌患者行基因EGFR突变检测,阳性率为48%(12/25)。结论:细胞蜡块免疫标记与基因检测相结合,可鉴别浆膜腔积液来源及基因突变情况,为晚期癌症患者进一步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小伟  黄必飞  陈艳  吴爱姣  吴丹丹  常亮 《浙江医学》2015,37(23):1891-1894
目的 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组织来源及分子病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 42 例患者 的恶性浆膜腔积液,分层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并制作成细胞蜡块,应用 HE 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结果42 例患者中,利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明确组织分型及组织来源 40 例,其中肺癌 29 例(腺癌 24 例、鳞癌 3 例、小细胞癌 2 例),恶 性淋巴瘤 2 例,胃肠道癌 4 例,乳腺癌 4 例,卵巢癌 1 例。29 例肺癌样本中 24 例进行了肺腺癌基因检测,其中 9 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包括 E19(del E746-A750)缺失突变 6 例和 E21(L858R)替代突变 3 例。 结论 细胞块技术对于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 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查找组织来源,同时能够进行组织分型及分子病理检测,有效指导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8,(2):111-112
目的对恶性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病理诊断为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61例行以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61例行以常规细胞学涂片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可以通过抗体CK7、CR以及CEA鉴别。结论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方式进行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而且能够有效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斯向东  李庆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4-115,133,F0003
目的探讨运用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诊断腺癌与增生间皮细胞。方法对44例经证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学涂片与细胞块切片结合CEA、CK7、WT-1、Calretinin(CR)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P〈0.01);CEA、CK7、CR是鉴别诊断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较为有用的抗体。结论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是鉴别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的有效方法,CEA、CK7、CR的抗体组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凝固物的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块制作方法。方法将带有凝固物的胸、腹水离心,取离心沉淀物制成细胞块,按常规组织标本处理程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此方法制成的切片细胞形态结构保持完好,核浆染色对比良好,图像清楚,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原位杂交定位清楚、准确。结论有凝固物的浆膜腔积液制作细胞块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细胞块可用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查,对浆膜腔积液的正确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cell block,CB)行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检测在浆膜腔积液性质和组织来源判断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细胞学制片后的细胞标本制成CB,HE染色,并且根据形态、 病史、 临床检查选择TTF-1、NapsinA、CK7、CK20、Villin、CDX2、WT-1、CR、CA125、PAX-8、ER、PR等抗体,对来源不明的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标记,并对诊断明确的肺腺癌病例采用基于实时(real-time)PCR基础上的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 175例细胞蜡块中恶性肿瘤79例,其中胸水45例,腹水34例.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其中肺腺癌28例,卵巢癌17例,胃癌6例,乳腺癌3例,子宫内膜癌3例,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2例,肺小细胞癌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卵巢内胚窦瘤1例,未能明确来源的腺癌14例.对28例肺腺癌中的20例采用ARMS法行EGFR检测,其中9例有突变:[6例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3例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突变阳性率45%(9/20).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可有效鉴别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和恶性肿瘤的组织器官来源,并且可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6例浆膜腔恶性间皮瘤、36例浆膜腔转移癌,采取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浆膜腔恶性间皮瘤与浆膜腔转移癌在形态上存在差异,浆膜腔恶性间皮瘤高表达MC(100%)、Vimentin(100%),与浆膜腔转移癌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腔转移癌高表达CEA(83.3%),与浆膜腔恶性间皮瘤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同时高表达EMA、P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杨红敏  李振芬 《中外医疗》2014,33(1):179-179,18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集8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胸腔积液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K7是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R是间皮性肿瘤细胞较为特异性的抗体,各抗体在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均有交叉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重要的意义.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