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建钛板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40例,用重建钛板即刻修复,术后定期复查,对面部外形,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开口度,并发症等进行回访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37例愈合良好,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1例发生金属钛板外露,1例发生口内瘘,1例发生骨瓣缺血坏死并肿瘤复发。结论:应用重建板钛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在功能和外形方面,大多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是目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及同期种植体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骨缺损行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于术中同期植入Frialit-2台阶柱状牙种植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2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X线与CT检查骨愈合良好,骨重建形态与种植体位置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与同期牙种植体植入重建下颌骨缺损可有效地恢复面部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肿瘤、感染、外伤等原因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由于下颌骨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破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和外形障碍,需要进行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当前仍主要依靠自体骨移植,特别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髂骨移植,能取得较好的修复重建效果。但受骨源、骨量及自体骨塑形等方面的影响,尤其对大范围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来说,要达到较理想的形态和功能修复仍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CAD/3DP)迅速发展,其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能个体化恢复下颌骨的自然外形、成功设计制作与患者下颌骨自然外形匹配的修复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目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的独特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血管化游离平行折叠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7岁;其中,折叠修复5例,部分折叠修复4例,下颌支缺损仅行单层腓骨修复。结果:9例患者术后移植腓骨肌皮瓣均成活,颌面部及腿部术区创口一期愈合,颌面部外形满意,无开口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基本正常,下肢腓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例行二期种植义齿修复,4例因经济原因行可摘义齿修复,2例暂未行义齿修复。已行修复病例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提示移植腓骨愈合良好,移植骨高度较正常下颌骨略低。所有病例均随访1-3 a,均无复发。所有患者自我评估对颌面部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克服了传统腓骨瓣修复后骨质高度不足的缺点,为义齿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能获得良好的颌面部美学形态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游离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时骨块的塑形、定位和固定方法。方法:15例患者根据下颌骨六种缺损类型,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坚固定内固定。结果:15例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8例,三段者3例,4例未截断。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13例,咬合关系正常者12例,张口度正常者14例,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1例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腓骨复合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断塑形,定位钢板能保证移植骨块的准确就位,根据应力分布原理进行坚固内固定可保证移植骨块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本组选取7例下颌骨病变病例,术前均采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设计下颌骨切骨范围和拟用髂骨瓣或腓骨瓣的骨量和形态。术中按拟定方案切除下颌骨病变,并同期以钛板、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定期观察随访。 结果 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者3例,游离腓骨瓣移植者3例,单纯以重建钛板固定者1例。移植骨块均顺利成活。已随访6个月~2年。下颌骨形态和面型基本对称,无下颌偏颌。余留牙咬合关系同术前,张口度正常,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提供良好桥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  相似文献   

9.
腓骨肌(皮)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游离腓骨肌 (皮 )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瓣 ,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 ,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 ,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 ,用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 10例 ,三段者 3例 ,5例未截断。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 16例 ,咬合关系正常者 14例 ,张口度正常者 14例 ,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 ,1例行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腓骨肌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吉来  陈宁  陶江丰  杜一飞  张双越 《口腔医学》2007,27(4):190-192,203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情况。方法7只Beagle犬,在一侧下颌骨制备长4.0 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节段性缺损,钛钉固定。将切除后的下颌骨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 mm颗粒,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进行下颌骨X线片、组织学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移植的颗粒骨成骨良好,未见明显吸收,形成成熟的骨结构,与下颌骨断端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论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成骨良好,重建后的下颌骨外形满意,能够提供满足义齿修复和种植义齿所需的牙槽突高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1.
血管化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修复各型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骨瓣存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摄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段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特别是对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Ⅱ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5只Beagle犬,每只动物一侧下颌骨制备长3.5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钛钉固定。将切除的下颌骨块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mm颗粒,将皮质骨和松质骨混合(按体积比约为3:1),并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硬组织切片荧光观察和Van-Gieson染色。结果移植骨的表层由多层平行排列的板层骨构成,板层骨皮质骨较薄,孔隙较多。板层骨下方移植骨内部呈现为众多粗大的小梁骨相互融合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内部可见大量排列有序较致密的骨单位。结论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骨组织学结构,有利于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9例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 9例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咬合良好。结论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大段或中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重建对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语音清晰度测试,探讨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不同修复方法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2例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汉语语音清晰度字表,对其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清晰度(SI)无显著差异,短句测试效果满意。不同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之间以及不同修复方法之间比较,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连续性中断组(8例)与连续性恢复组(24例)之间,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对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并无显著影响;不同重建方法(拉拢缝合、钛板重建、钛板+骨瓣修复等)对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语音清晰度测试可能无法精确反映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于肿瘤切除后采用血管化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骨内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移植骨存活,植入的13枚种植体均与移植骨形成骨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48个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患者外形、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运用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冷冻病变骨-肋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对2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作骨段切除,病变骨冷冻后复合肋骨即刻移植。结果2例切口一期愈合,面部外形满意,口腔功能基本正常,经8~9年复查,肿瘤无复发。结论自体冷冻病变骨-肋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是治疗下颌骨良性肿瘤术后节段性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整复外科的发展,因肿瘤切除术后或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临床上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自体骨肌瓣移植修复等均可成功地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形态恢复。但在口腔功能的重建,尤其在咀嚼功能的重建方面,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较系统地复习了下颌骨缺损移植修复后牙列重建的有关文献,着重介绍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的方法:即small氏U型夹板修复法和Branemark氏骨整合性种植体修复法及其相应的应用指征。为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并获得高的成功率,下颌骨缺损的骨移植修复宜选用带旋髂深动静脉的复合髂骨肌皮瓣。文中也介绍了移植骨上行种植体牙列重建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出种植体牙列重建对恢复下颌骨缺损行植骨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外形和语言功能的改善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提高该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为功能外科的开展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骨节段缺损的病人,通过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建立下颌骨连续性,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结果:移植的骨块成活,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行使功能。结论:此方法可以实现下颌骨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