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先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TGF-β1组(1、2、4、8μg/L),观察TGF-β1对VSMC的影响;再分为正常对照组、钙化组(TGF-β1 4μg/L)、罗格列酮(RSG,20μmol/L)组、钙化+罗格列酮(RSG,20μmol/L)组,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VSMC钙化后的作用,对细胞进行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VSMC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PARγ、成骨样细胞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后的VSMC钙盐沉积和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TGF-β1浓度为4μg/L时作用最明显,成骨样细胞标志物Runx2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时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减少(P0.05)。而加入罗格列酮后,VSMC的钙盐沉积和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α-SMA、PPARγ表达明显上升(P0.05),相反,Runx2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TGF-β1可以诱导VSMC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和钙化,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抑制TGF-β1诱导下VSMC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华法林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华法林(10μmol/L)干预组及华法林(10μmol/L)+维生素K(10μmol/L)干预组。对细胞进行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unx2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及Runx2的表达变化。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磷组相比,华法林干预组钙化结节明显增多;钙含量测定结果与茜素红染色结果基本一致。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磷组相比,华法林干预组ALP活性明显增加(P0.05),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MP-2、Smad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华法林干预组相比,华法林+维生素K干预组细胞钙含量、ALP活性及BMP-2、Smad1、Runx2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BMP信号通路参与了华法林促进的大鼠VSMC钙化,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介导了VSMC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体外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化(VSMC)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5组,即正常组(常规细胞培养液)、钙化组(加入10 mmol/Lβ-磷酸甘油、1×10-7mol/L胰岛素及50μg/L维生素C钙化培养基)和阿托伐他汀(1μmol/L、5μmol/L和10μmol/L)组,后者在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之前,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μmol/L、5μmol/L、10μmol/L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钙化培养基诱导细胞钙化,连续培养14 d。细胞爬片茜素红S染色观察VSMC钙化;比色法测定细胞Ca2+浓度和细胞蛋白质含量,两者之比作为细胞钙沉积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ALP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阿托伐他汀各组钙结节计数减少,细胞钙沉积含量减少,ALP活力和细胞增殖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钙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s分为5组:(1)5. 5 mmol/L葡萄糖(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G);(2)25 mmol/L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组,HG);(3)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PIO(HG+PIO);(4)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PIO+10μmol/L GW9662 (HG+PIO+GW9662);(5) 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GW9662 (HG+GW9662)。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VSMCs中RAGE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高糖增加VSMCs中RAGE的mRNA(P=0. 001)和蛋白(P=0. 002)表达;PPAR-γ激动剂PIO可抑制高糖增加VSMCs中RAGE的mRNA(P=0. 014)和蛋白(P=0. 006)表达的作用;加用PPAR-γ抑制剂GW9662后可明显减弱PIO对RAGE的mRNA(P=0. 001)和蛋白(P=0. 004)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PIO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吡格列酮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KD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IO),每组各6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糖组(Con)、高糖组(HG)、吡格列酮处理组(HG+PIO)、HG+空载组(HG+E)和HG+PPARγ过表达组(HG+PPARγ)。免疫细胞荧光观察细胞中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和NRK-52E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KD组PPARγ表达降低(P0.05),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Ⅳ型胶原(Collagen Ⅳ)、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KD组比较,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表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HG组PPARγ降低(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表达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PPARγ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Collagen Ⅳ和Collagen Ⅲ表达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上调PPARγ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减少ECM沉积,延缓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联合培养大鼠骨髓EPCs,并使用双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将大鼠骨髓EPCs置于含不同质量浓度PIO培养基中,检测EPCs凋亡情况.EPCs培养7d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PIO、PPARγ拮抗剂GW9662、PIO及PI3K/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PIO及ERK通道阻滞剂PD98059,检测EPCs的凋亡情况.结果 PIO为50 μmol/L时,可最大程度抑制EPCs的凋亡,凋亡率为(2.39±0.37)%.这种作用在PI3K/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及PPAR-γ拮抗剂GW9662存在时消失,而在ERK通道阻滞剂PD98059作用下仍存在.结论 PIO可抑制EPCs的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 设立10 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在大鼠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RTEC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罗格列酮( RGZ )组和GW9662组。 RGZ组加入15μmol/L RGZ,GW9662组加入25μmol/L GW9662,将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放入真空罐中制作RTEC缺氧模型。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做处理。造模36 h后,采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TEC 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PPARγmRNA表达显著升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相比,RGZ组RTEC PPARγmRNA表达降低,GW9662组表达上升( 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比较,RGZ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上升,GW9662组表达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缺氧性RTEC损伤中PPARγ的蛋白表达与TGF-β1的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结论 PPARγ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缺氧性RTEC损伤的发生;RGZ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蛋白的表达而减轻缺氧性RTEC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根皮素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设置对照组、低浓度组(25μmol/L根皮素)、中浓度组(50μmol/L根皮素)、高浓度组(100μmol/L根皮素)、高浓度+LiCl组(100μmol/L根皮素+20 mmol/L Wnt激活剂),MTT法检测SW480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W480细胞中增殖、凋亡及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SW480细胞存活率、c-Myc、Cyclin D1、β-catenin、p-GSK-3β/GSK-3β水平显著降低,克隆细胞数减少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与高浓度组相比,高浓度+LiCl组细胞存活率、c-Myc、CyclinD1、β-catenin、p-GSK-3β/GSK-3β水平显著提高,克隆细胞数增加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d组、3.2 mmol/L Pi 6d组、3.2 mmol/L Pi 8d组);钙化+3-甲基腺嘌呤(3-MA)组(3.2mmol/L Pi 8 d+5 mmol/L 3-MA)。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录因子蛋白(Runx2)、α-肌动蛋白(α-SMA)和自噬相关蛋白—膜型微管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表达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VSMC内自噬小体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SMC中LC3和Runx2定位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 mmol/L Pi 8 d组钙结节、钙含量、Runx2和LC3Ⅱ蛋白表达量及自噬小体均显著增高,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2 mmol/L Pi 8 d组相比,钙化+3-MA组细胞钙含量增多,LC3荧光分布量降低,Runx2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在磷酸盐诱导的VSMC钙化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诱导大鼠肝细胞自噬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肝脏原代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替米沙坦1μmol/L组(Tel 1组)、替米沙坦3μmol/L组(Tel 3组)、替米沙坦10μmol/L组(Tel 10组)、替米沙坦10μmol/L联合PPARγ抑制剂GW 9662组(Tel+G组)。Tel 1、Tel 3、Tel 10组分别按1、3、10μmol/L浓度加入替米沙坦,Tel+G组加入10μmol/L替米沙坦及PPARγ抑制剂GW9662,培养24 h。检测肝细胞胆固醇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蛋白区域(Beclin-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表达水平。结果 Tel 3、Tel 10组胆固醇水平低于Con、Tel 1组(P<0.05)。Tel 1、Tel 3、Tel 10组LC3Ⅱ/Ⅰ比值、Beclin-1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与Con、Tel 1组比较,Tel 3、Tel 10组p-AMPK/AMPK蛋白比值升高(P<0.05),p-mTOR/mTOR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Tel 10组比较,Tel+G组胆固醇水平、p-mTOR/mTOR蛋白比值升高(P<0.05),LC3II/I比值、p-AMPK/AMPK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通过诱导大鼠肝细胞自噬影响肝脏细胞胆固醇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途径和上调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β-甘油磷酸钠联合丙酮酸钠制备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予不同浓度(10、50、100 μmol/L)吡格咧酮干预。用Von Kossa 染色、茜素红S染色测定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钙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RP78、Caspase-12和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钙化组其钙含量、ALP活性较对照组细胞增多(P<0.05),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和ALP活性(P<0.05);钙化组其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0.05);钙化组GRP78、Caspase-12和Runx2 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Caspase-12和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吡咯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作用可减轻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其作用可能与GRP78、Caspase-12及Runx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信号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形成。方法采用巯基乙酸盐腹腔灌洗法获取C57BL/6J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取3~6代胸主动脉VSMC分为对照组、共培养组、CD137激动组和MMP-9抑制组(n=3)。对照组用重组CD137L蛋白干预VSMC,共培养组用PM和VSMC共培养,CD137激动组和MMP-9抑制组分别用重组CD137L蛋白和MMP-9抑制剂干预PM后,与VSMC共培养,再加入重组CD137蛋白(10μg/ml)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钙化相关的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微板法检测钙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程度。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OPN和Runx-2蛋白表达、钙离子浓度及ALP活性明显高于共培养组(P<0.01),而MMP-9抑制组VSMC中OPN和Runx-2蛋白表达、钙离子浓度及ALP活性明显低于CD137激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5±0.27 vs 2.12±0.34,0.30±0.32 vs 2.63±0.41,(1.92±0.09)mmol/g vs(4.99±0.37)mmol/g,(1.11±0.50)KU/g vs(2.63±0.04)KU/g,P<0.01]。共培养组VSMC中OPN和Runx-2蛋白表达、钙离子浓度及AL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7激动组茜素红染色红色颗粒物质沉积和Von Kossa染色黑色颗粒物质沉积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共培养组;MMP-9抑制组钙化程度显著降低;对照组和共培养组钙化程度则无明显差异。结论CD137-CD137L信号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MP-9表达影响VSMC钙化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对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调节及相关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不同浓度t-AUCB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阻断剂GW9662预干预EPC,检测上述EPC体外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情况。结果在1~100μmol/L范围内,t-AUCB呈浓度依赖性增强EPC体外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能力,而5μ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可抑制EPC上述功能。结论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参与EPC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等功能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介导了高糖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方法体外高糖(35μmol/L D-葡萄糖)处理VSMC模拟糖尿病环境,观察高糖是否引起VSMC内质网应激反应和凋亡,探索高糖是否引起VSMC表型转化(收缩型转变为成骨样细胞),观察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和抑制剂对VSMC钙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和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通过比色法、O-cresolphthalein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结果应用35μmol/L D-葡萄糖分别处理VSMC不同时间,可以上调VSMC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表达、ALP活性、钙沉积和骨分化标志蛋白;然而,4-PBA预处理抑制VSMC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同时,也能阻断高糖引起的VSMC钙化,表现为ALP活性、钙沉积和骨分化标志蛋白下降。结论高糖可以激活VSMC的内质网应激和凋亡,进而促VSMC钙化的发生,提示可能内质网应激介导了此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酸性环境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管中膜钙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功能衰竭组、血管钙化组和酸干预组,造模成功后采用von Kossa染色和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血管钙化情况。体外实验:分离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酸干预组和抑制剂组(BMP信号通路抑制剂Noggin),采用茜素红染色和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MP-2、Smad1、Runx2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成功制备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与血管钙化组相比,酸干预组大鼠血管钙盐沉积明显减轻(P0.05)。体外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磷组细胞钙盐沉积明显增加(P0.05),ALP活性和Runx2表达均增高(P0.05);与高磷组相比,酸干预组细胞钙盐沉积减少(P0.05),ALP活性、Runx2、BMP-2和Smad1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磷组相比,抑制剂组细胞钙盐沉积和Runx2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酸性环境可以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管中膜钙化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BMP-2信号通路抑制了VSMC成骨/成软骨样表型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钙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氯化钙(CaCl2)联合β-甘油磷酸钠(β-GP)建立大鼠VSMCs钙化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钙化+过氧化氢(H2O2)组和钙化+过氧化氢酶组。8天后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DCFH-DA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成骨转录因子Runx2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钙化组活性氧的产生、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钙化+过氧化氢组与钙化组相比,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过氧化氢酶组活性氧产生量、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钙化组和钙化+过氧化氢组,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Runx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化钙联合β-GP通过激活ROS-Runx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VSMCs钙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果糖-2,6-二磷酸酶3(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PO对高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钙化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VSMC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高磷诱导(β-GP)组、高磷诱导+3-PO(...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积雪草酸(AA)对AM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的大鼠制备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AA高剂量组、AA中剂量组和AA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干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AA。28天后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SIRT3、β-catenin和PPAR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变差,微血管密度(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和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增加,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A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升高,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酸抑制大鼠梗死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泽替米贝(ezetimibe)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研究对象,以20 mg/L Chol:MβCD孵育细胞48 h形成荷脂细胞模型。不同浓度的依泽替米贝(3μmol/L、10μmol/L和30μmol/L)处理细胞24 h,或以30μmol/L依泽替米贝分别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和48 h),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凹蛋白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依泽替米贝(3μmol/L、10μmol/L、30μmol/L)作用于VSMC源性荷脂细胞不同时间,细胞内TC、FC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以30μmol/L依泽替米贝孵育24 h作用最强。Chol:MβCD明显减少细胞小凹蛋白1蛋白表达水平,依泽替米贝能够逆转这种作用。结论依泽替米贝抑制Chol:MβCD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中胆固醇蓄积作用可能与小凹蛋白1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