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浆管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残石率及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结石残留32例,残石率为21.0%,术后发生并发症37例,占24.2%,术后3 d血浆管平均引流量50 ml.153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术前均做好心理护理及检查护理,加强术后"T"管、血浆引流管观察与护理.结论 严密护理和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减少结石复发,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及时观察病情,加强术后"T"管、血浆引流管观察与护理是防止和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术前全身及营养情况做详细评估,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该153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做了肝叶切除术,无1例手术死亡,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7例(24.2%),围手术期死亡4例(2.62%).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从而巩固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术中联合运用B超治疗30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结石病病人无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肝脏残面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术后T管造影显示结石残存2例,术后结石残存为13.3%;术后完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3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术中B超,反复探查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引导、监测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各支肝内胆管,协助取石,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效果确切。术中B超技术操作简便,可降低残石率;联合胆道镜技术的应用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153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综合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残石率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7例(24.2%),术后围手术期死亡4例(2.62%),合并胆管狭窄123例(80.4%),残石残留35例(残石率22.9%);153例共81例获得0.5~10年随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57例(占70.4%),术后偶有上腹不适,但不影响生活工作者17例(占20.9%);结石复发率8.6%(7/81).结论 肝段(叶)切除联合其他手术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卫伶  朱伟峰  林菊英  黄洁婷 《全科护理》2013,11(13):1203-1205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腹腔引流管和T管引流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结果]25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发生胆瘘1例,术后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26个月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1520例外科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小结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2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外科治疗护理体会,总结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重点是不同的。结果:(1)手术组、单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489例,左肝叶切除86例,右肝叶切除25例,胆肠吻合术31例;(2)胆道镜组、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789例,左肝叶切除63例,右肝叶切除21例,胆肠吻合16例,术后结石取净率,残石率5例。10年复发率分别为手术组71.8%、29%、45.8%、66.7%;胆道镜组88.8%、1.2%、2.9%、7.2%;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组27.6%,胆道镜组5.6%。结论:手术配合胆道镜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手术胆道镜治疗,都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只要观察处理及时,治疗护理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方法:将70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引流量、残石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量、残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可有效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90例精准肝叶切除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认为加强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精准肝叶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顾春妮 《全科护理》2016,(12):1202-1203
正胆结石可能发生在肝内胆管、胆囊或胆总管。在第一次手术后通过手术取石,现国内报道残石率可高达40%~70%,再次手术比例呈上升趋势接近50%[1-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其中术后6h内有轻度恶心、呕吐占20%~42%[3]。现将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残石并发呕吐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现状1.1手术设备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术后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10.
田茂金 《华西医学》2006,21(2):367-36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手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应用于手术常规取石,结石取出率66.67%;再经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84.62%;术后再经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96.1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59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5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14.5%)发生术后并发症,ll例死亡.516例(86.3%)随访4-15年,疗效优良者436例(84.4%),术后胆道残余路石151例(29.3%),经再次手术与纤维胆道镜取石等方法,残余结石率降至15.3%(79例)。随访期间14例死亡。结论 准确的定位诊断,适宜的手术方式和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肝内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临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科250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护理经验。介绍了术后并发症:T管瘘管穿孔、胆道出血、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导管脱出、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3.
肝叶、段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4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区域性肝切除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未切肝组,且残石率低。而切肝组中胆肠引流组术后优良率也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组,残石率也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组术后优良率低而残石率高。结论:区域性肝切除加肝内胆管与空肠引流疗效最佳。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4.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86例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术中一次性结石取净,25例术后经T管窦道一次性结石取尽;另7例术后多次取石,其中3例因T管脱落未及时插回而致窦道闭合,无法取净结石。结论纤维胆道镜应用于治疗胆管结石可有效减少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田茂金  袁慧 《华西医学》2009,(8):1948-1950
目的:探讨胆石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过去5年收治的134例胆石症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石症再次手术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86.57%),医源性胆管损伤(4.48%),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4.48%),残留胆囊炎伴结石(2.99%),胆肠吻合口狭窄伴结石(1.49%)等。再次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检查取石"T"形管引流术、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叶段切除,残留胆囊切除术为主。本组患者痊愈131例,死亡3例,死亡率2.29%,术后残石率5.17%。结论:对于胆石症,无论是首次手术还是多次手术,均应做好术前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利用胆道外科和肝脏外科技术,努力贯彻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三原则,力争将残石率、复发率、再手术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腔T型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组术中放置多腔T型管;对照组术中放置普通T型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胆汁丢失量及平均术后住院日和住院总费用;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反流性胆管炎、胆漏等)及术后2个月结石残留率、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胆汁丢失总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20.00%),包括切口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反流性胆管炎1例、胆漏1例;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6例(53.33%),包括切口感染3例、电解质紊乱7例、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漏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3)治疗组结石残留率(3.33%)稍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中放置多腔T型管,具有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术后结石残留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术前营养护理、有效控制感染、皮肤护理、疼痛护理等.术后胃管,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结果115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剩下114例中出现腹腔内出血2例,胆瘘4例,胆道感染8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因胆瘘或粘连性肠梗阻而行第2次手术5例,其余90例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8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取出并取尽胆总管内结石,一期胆总管缝合43例,放置T管引流5例;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116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14 d,平均8 d。术后发生胆瘘1例,保守引流9 d后痊愈;5例放置T管引流者,术后4~6周行T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拔除T管。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管狭窄及残留结石等情况发生。结论 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娴熟的输卵管导管冲洗取石技巧、丰富的腹腔镜经验及术中细致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肝实质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石残留率8.9%(4/45),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膈下感染5例,结石复发9例,复发率为20.0%。结论胆道镜联合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取净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年老、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危重患者急诊手术或不具备肝叶、段切除手术条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