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报道口服抗凝剂疗法(OAC)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及栓塞的发病率至68%。OAC尤其被推荐用于存在中风或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年龄>65岁,收缩期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前的中风史。本文旨在探讨以OAC治疗门诊心房颤动患者其合并症发生率是否受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综合性医院非心脑血管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非心血管内科及神经科,出院诊断包括"心房颤动"且符合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根据住院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及出院前抗凝治疗方案。结果共查找到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患者212例,院内启动抗凝治疗63例,未启动抗凝治疗149例,抗凝治疗组患者在糖尿病患病率、初发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例、其他住院原因比例、抗凝会诊率、住院天数均大于非抗凝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1. 81,P <0. 05)及院内抗凝会诊(OR:5. 14,P <0. 05)与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独立相关。结论影响院内非心脑血管专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启动院内抗凝治疗的因素是专科医师抗凝会诊及是否糖尿病,临床医师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理念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4.
作  者  (a)波士顿地区房颤抗凝试验研究者(b)SingerDE ,HughesRA ,GressDR ,SheehanMA ,OertelLB ,MaraventanoSW ,BlewettDR ,RosnerB ,KistlerJP(c)KistlerJP ,SingerDE ,MillensonMM ,BauerKA ,GressDR ,BarzegarS ,HughesRA ,SheehanMA ,MaraventanoSW ,OertelLB ,RosnerB ,RosenbergRD标  题  (a)非风湿性房颤病人低剂量华法林对卒中危险的影响(b)非风湿性房颤病人中阿司匹林对卒中危险的影响 :BAATAF研究(c)房颤病人低剂量华法林抗凝对凝血系统活性水平的影响参考文献  (a)NEnglJMed ,1990 ,32 3…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 ,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房颤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加近 5倍。因此 ,对房颤患者 ,尤其是高龄或合并其它脑卒中危险因素者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 ,国外相继开始了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以评估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5个临床试验 (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高龄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对 5184人随访 30年 ,发现 60岁以上人群约 3%~ 5%有房颤。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50~ 59岁为 0 5% ;60~ 69岁为1 8% ;70~ 79岁为 4 8% ;80 %~89 %为 8 8%。从 17世纪即发现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房颤病人每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 4 %~ 6%。随年龄增长 ,由房颤所致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当中所占的比率增高 ,50~ 59岁占 6 7% ,60~ 69岁占 8 1% ,70~ 79岁占 2 1 3% ,80~ 89岁占36 2 %。我国 199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心房血流减慢,易产生涡流,凝血物质在左心耳聚集形成静脉样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到脑部,形成缺血性卒中。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15%~20%的卒中由房颤导致,而房颤患者卒中年发生率为3%~4%。房颤所致的卒中危害严重,其在1年内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近1倍,复发风险更是增加4.7倍。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该病患者易并发脑血管及体循环血栓栓塞。本文总结七组大样本房颤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并从其流行病学及自然转归来探讨抗凝治疗的很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单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率的主要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33例,记录CHA_2DS_2-VASc栓塞风险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和口服抗凝治疗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491例(92.1%)CHA_2DS_2-VASc评分≥2,平均抗凝治疗率42.0%;心内科患者的抗凝治疗率高于神经内科、外科和其他内科(54.0%比39.7%、37.3%和24.6%,P<0.001);抗凝药物中,华法林使用比例最高(63.1%),其次是达比加群酯(31.8%)和利伐沙班(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内科住院(OR:1.509,95%CI:1.281~1.777,P<0.001)、持续性心房颤动(OR:1.795,95%CI:1.234~2.611,P=0.007)、CHA_2DS_2-VASc评分≥2(OR:2.275,95%CI:1.213~4.266,P=0.017)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OR:2.837,95%CI:1.309~6.148,P=0.002)是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HAS-BLED评分>3(OR:0.316,95%CI:0.129~0.775,P=0.007)和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OR:0.516,95%CI:0.285~0.936,P=0.010)是其未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本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有所不同,总体抗凝治疗率仍然较低,不同科室住院和是否为持续性房颤仍然是影响医生抗凝治疗决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西关中地区县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查询住院电子病历和门诊存档病历,采用临床资料分析、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2019年1~12月于陕西关中地区8家县级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房颤患者,分析中高危栓塞风险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长期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心内科医生房颤患者的栓塞风险评估、抗凝药物选择、栓塞风险及抗凝获益宣教情况。结果 共纳入房颤患者4 577例,平均年龄(67.9±10.1)岁,其中男性2 793例,女性1 784例,门诊患者1 968例,住院患者2 609例。采用CHA2DS2-VASc评分,门诊抗凝治疗率为14.9%,住院抗凝治疗率为44.9%。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依从性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0%、26.7%、49.3%;NOACs抗凝治疗1年依从性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7%、25.2%、42.1%。影响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频繁监测凝血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难以保持目标水平、过于担忧出血风...  相似文献   

11.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非瓣膜病房颤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观察其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服用华法林.从3.0mg。1次/d开始.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低抗凝强度组患者(46例)INR为1.5~2.1.标准抗凝强度组患者(66例)INR为2.2~3.0.两组均持续服药,随访1~4年.观察有无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低抗凝强度组中有1例发生脑栓塞,当时INR为1.5.栓塞年发生率为2.2%;标准抗凝强度组无栓塞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华法林期间.低抗凝强度组1例肉眼血尿,出血年发生率为2.2%;标准抗凝强度组发生皮肤黏膜出血4例.牙龈出血3例,球结膜出血1例.出血年发生率为12%。当时的INR除3例为〉3.其余均在2.6~3.0之间,未发生严重大出血.低抗凝强度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抗凝血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在1.5-3.0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现就其抗血凝治疗简要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新型口服抗凝剂为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现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文章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分层、心脏复律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合理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增高,且较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卒中有更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故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环节,抗凝治疗在心房颤动患者管理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逐渐提高.近年来,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有重要进展,现对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与出血风险评估、抗凝策略选择及抗凝药物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心房纤颤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房颤病人并发卒中的危险日益受到关注。现已公认房颤病人抗凝治疗有预防塞的作用。老年人用抗凝治疗的利和弊目前仍有争论;但有充分证据说明抗凝治疗对多数房颤病人利多于弊。因有出血危险,以往医生对60岁以上病人用抗凝剂有顾虑。抗凝药剂量不足会影响疗效,而使用量过大又可引起副反应甚至死亡。新近研究通过调整用药强度、改进监测方法以及仔细选择适应证等措施,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抗凝疗法的  相似文献   

18.
房颤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循证医学证据很多,但仍有很多房颤患者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华法令作为有效的抗凝治疗药物,因影响因素较多和需要频繁抽血监测,使其临床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死因构成,并探究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队列中服用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排除了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及1年内失访的患者后,共纳入2 248例患者。对入组的患者进行随访,入组后第3、6个月进行随访,之后...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显著增加卒中风险,抗凝治疗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仍然很低,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该文在新近发表文献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包括超高龄在内的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净获益;同时强调了与相对年轻的房颤患者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中同样具有优势;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