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 H TdR掺入法、3 H 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2 %FCS)组、AngⅡ组(其浓度为 10 -10 ~ 10 -6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10 -7~ 10 -5Mol/L)、MCP 1mcAb组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 (含 5 %的酵母多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 3H-TdR掺入法、 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5组: 2%胎牛血清(2% FCS)组、 AngⅡ组(其浓度为10-10~10-6 Mol/L)、 Losartan组(其浓度为10-7~10-5 Mol/L)、 MCP-1mcAb组(终浓度为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含5%的酵母多糖活化血清). 结果: (1) 对照组也有少量的VSMCs移动, 提示胎牛血清中有生理量的VSMCs的趋化物质或生长因子; 在AngⅡ组中, VSMCs的迁移数量随着AngⅡ浓度由10-10~10-6 Mol/L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加(P<0.01); Losartan或MCP-1mcAb均能显著地抑制AngⅡ介导的VSMCs的迁移效应(P<0.01). (2) AngⅡ促进VSMCs对MTT的摄取与代谢、 VSMCs内DNA和蛋白质合成量; Losartan或MCP-1mcAb均能抑制VSMCs内细胞代谢、 DNA和蛋白质合成量; AngⅡ、 MCP-1mcAb、 Losartan对VSMCs的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1) AngⅡ和MCP-1系VSMCs迁移与增殖的主要因子, 其机制均通过AT1所介导, AngⅡ在10-12 Mol/L浓度时无上述效应, 在10-10~10-6 Mol/L浓度仅在超生理浓度情况下, 才发生病理性反应. (2) AngⅡ受体1(AT1)拮抗剂Losartan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MCP-1mcAb)均能有效的抑制VSMCs迁移与增殖效应, 一方面为Losartan或MCP-1mcAb防治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提示AngⅡ或MCP-1虽然是VSMCs迁移与增殖的主要因子, 但并非唯一的因子, 从而提示VSMCs迁移与增殖效应系多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扰组、颈总动脉损伤对照组和颈总动脉损伤干扰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照组别分别用阴性对照腺病毒(AD-NC)和沉默CIRBP腺病毒(AD-CIRBPI)转染,28 d后观察CIRBP表达及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将小鼠VSMCs分为对照组和腺病毒沉默组,分别用AD-NC和AD-CIRBPI转染细胞48 h,然后加入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的胰岛素。通过RT-qPCR检测CIRB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IRBP、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S6Ser235/236)和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变化,Ki67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沉默CIRBP后,VSMCs的活力下降,Ki67阳性细胞比率降低,细胞迁移速度减慢,同时mTORC1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5.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核糖核酸(miRs)通过调节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在VSMC的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s是一类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主要通过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或促进靶基因m RNAs降解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多种miRs在VSMC中特异性地表达,有可能成为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就miR-21、miR-26a、miR-130a、miR-133、miR-143/145、miR-146a、miR-221/222和miR-663等多种miRs通过调节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在VSMC的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单克隆抗体 (MCP 1mcAB)或Losartan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可能性 ,为防治动脉硬化 (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H TdR掺入法、3H 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 2 %FCS)组、AngⅡ组 (其浓度为 10 - 1 0 ~ 10 - 6 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 10 - 7~ 10 - 5Mol/L)、MCP 1mcAb组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 (含 5 %的酵母多糖活化血清 )。结果 :( 1)AngⅡ具有剂量依赖性地促进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 ;( 2 )MCP 1mcAb、Losartan能有效地拮抗AngⅡ介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结论 :MCP 1mcAb、Losartan拮抗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为其防治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血管重塑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细胞病理学基础[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促生长作用参与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血管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实验观察AngⅡ对VSMCs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血管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细胞培养与试剂:80~100 g健康雄性SD大鼠,取胸腹主动脉血管中膜用贴块法分离、培养VSMCs[2].取3~6代细胞进行实验.待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后换用无血清培养液饥饿培养16 h,使细胞处于静止期,然后换用含2%FBS的培养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8、10-7和10-6 mol/L)的AngⅡ(Sigma公司)孵育24h,或10-7 mol/L的AngⅡ孵育不同时间(3、6、12、24和48 h),收集细胞用于实验.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膜迁徙的机理。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总动脉, 实验组于术前2 d开始给与ACEI(temocapril-HCl 10 mg·kg-1·d-1), 术后2 d、3 d、5 d分批处死。用抗人PDGF-A、-B及其受体, 抗人MMP-1、MMP-9等抗体以ABC法行免疫染色。动脉组织行放射自显影乳剂原位酶谱分析。电镜下观察细胞质内小器官及细胞周围弹性、胶原纤维的密度。结果: 给ACEI后, PDGF及其受体、MMP-1、-9蛋白阳性细胞率及明胶酶活性显著降低, 并抑制了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结论: ACEI可能通过继发地抑制PDGFs、MMPs蛋白表达, 阻碍细胞表型转换, 从而阻止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膜迁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iRNA对CTGF表达及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脂质体法将抗CTGF483siRNA进行转染,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MTT法及划痕实验测定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转染CTGF483siRNA组的CTGF表达明显低于未转染组,MTT法显示转染CTGF483siRNA后VSMCs增殖减慢,划痕试验证实转染CTGF483siRNA后VSMCs迁移受到抑制。结论CTGFsiRNA可以抑制VSMC增殖和迁移,有望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曾嵘  李进 《解剖科学进展》1996,2(3):193-197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过程。寻找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将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故该研究已成为近年文献报道中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肝素、前列腺素、cAMP、钙通道阻滞剂、干扰素和雌激素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剂的主要作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 方法: 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PDGF及AICAR干预24 h、48 h、72 h后,分为A组(AICAR)、P组(PDGF)、A+P组(AICAR+PDGF)和对照组,4个组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不同AICAR作用时间下(30 min、1 h、3 h、6 h、12 h)AMPK的活化情况和mTOR 的蛋白活性,以及上述各组中AMPK活化和mTOR 蛋白活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DGF干预组的MTT值显著增加(P<0.05),AMPK激活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MTT值的增加效应(P<0.05);(2) AICAR可诱导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AICAR的诱导效应有随药物干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 AICAR干预后p-mTOR表达活性显著减弱(P<0.05),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p-mTOR表达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各组干预12 h后分别检测p-AMPK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减弱(P<0.01),A+P组显著增强(P<0.01),而A+P组与P组比较,A+P组强于P组(P<0.01),A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检测p-mTOR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增强(P<0.05),A+P组较低(P<0.05),A+P组低于P组(P<0.05),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GF刺激能促进VSMCs增殖,该促增殖效应可被AMPK激活剂AICAR所抑制;细胞mTOR活性下调可能参与AMPK活化诱导的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TEB2)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BTEB2反义腺病毒载体Ad.ASBTEB2转染VSMC,通过RT-PCR检测BTEB2反义RNA在VSMC中的表达;经免疫印迹法检测BTEB2蛋白质表达;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BB)在VSMC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VSMC被Ad.ASBTEB2转染后,可检测到BTEB2反义RNA的表达; Ad.ASBTEB2转染可显著抑制VSMC的BTEB2蛋白表达及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使VSMC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Ad.ASBTEB2转染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PCNA、AT1R和PDGF-BB表达。 结论: BTEB2反义RNA可显著抑制VSMC增殖; 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SMC增殖相关基因AT1R、PDGF-BB和PCNA等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醛糖还原酶基因的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着密切的联系 ,醛糖还原酶可能参与了再狭窄的形成。认识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在再狭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临床上再狭窄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氟伐他汀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特异性单克隆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phospho-HSP27)抗体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27的活性;用F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进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AngⅡ和PDGF-BB呈浓度依赖性诱导VSMCs的HSP27磷酸化,使VSMCs内F-actin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形成应力纤维丝,并促进细胞迁移。100μmol/L HSP27阻断剂槲皮素可阻抑AngⅡ、PDGF-BB刺激VSMCs后产生的应力纤维丝形成,对AngⅡ、PDGF-BB诱导的VSMCs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55.3%和53.6%,P0.01。氟伐他汀抑制AngⅡ和PDGF-BB诱导的HSP27磷酸化,并有量效关系,抑制作用在10-5mol/L时最显著,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2.1%和58.5%,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HSP27磷酸化影响VSM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嵘  李进 《解剖科学进展》1996,2(3):198-203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过程。近年来,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报道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对其刺激因子的研究,故本文将近年文献中涉及的八类有丝分裂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多肽、催乳素、凝血酶、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丙烯胺)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GSP)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及[3H]-TdR检测细胞增殖,用DCFH-D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P对VSMC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分析其相关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HCY浓度依赖性地诱导VSMC的增殖与迁移, 1 mmol/L HCY使VSMC的增殖与迁移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9倍及4.1倍(P<0.01);DCFH-DA结果显示, 1 mmol/L HCY使VSMC的活性氧(ROS)水平比对照组升高4倍(P<0.01)。而在不同浓度的GSP(5-20 g/L) 处理组,HCY诱导VSMC的增殖、迁移以及活性氧水平都被显著抑制(P<0.01)。在GSP 20 g/L 处理组,VSMC的增殖、迁移以及活性氧水平都接近空白对照组。与HCY组相比,GSP还显著降低HCY诱导VSMC MCP-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P<0.01)。GSP还阻断HCY诱导的NF-κB的激活及显著降低NF-κB的活性(P<0.01)。结论: GSP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抑制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是许多胞外促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的核心环节。MAPK磷酸化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影响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增殖。生长因子及一些血管活性多肽等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MAPK,促进VSMC增殖,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人生长终止特异性同源异型盒基因(hGax基因)转染对血清刺激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静脉桥再狭窄基因治疗新策略提供帮助。方法: 构建含 hGax 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感染兔VSMCs;应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G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 MTT法观察hGax基因过表达对血清刺激后VSMCs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测定细胞迁移;流式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成功构建Ad5-hGax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48 h后 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示转染 hGax 基因的VSMCs中存在目的基因特异性片段(174 bp)和目的蛋白表达;MTT法示hGax蛋白显著抑制血清刺激后VSMCs增殖;划痕法示hGax基因过表达明显抑制血清刺激后VSMCs迁移;流式结果示血清刺激72 h后,Ad5-hGax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S期细胞减少。结论: 含hGax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在细胞中过表达。hGax基因过表达能有效抑制血清刺激后兔VSMCs的增殖和迁移,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素-1(ET-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机制。方法: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对VSMC增殖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T-1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GF和ET-1能协同促进VSMCBrdU掺入和细胞增多,并且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量效、时效关系。同时ET-1剂量依赖性上调bFGF和FGFR-1蛋白,表达高峰分别为24和48h,二丁酸佛波脂(PDBU)预耗竭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结论:bFGF和ET-1对VSMC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与ET-1上调bFGF和FGFR-1蛋白有关,上调作用呈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方法 经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的兔VSMC,应用3H-胸腺嘧啶胞苷渗入法、透射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基因芯片测定As2O3对VSMC的细胞活力、生长、增殖及凋亡.结果 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增加显著抑制了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TUNEL检测出现了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峰.基因芯片扫描杂交结果数据显示其中26条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 As2O3对VSMC具有抑制增殖、促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