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率为62.5%,实验组临床护理办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办法(P0.05),实验组患者有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镇喘汤对患有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杨春湖门诊收治的患有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西医哮喘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镇喘汤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镇喘汤对患有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吸入性变应原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吸入性变应原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皮内试验;将80例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脱敏治疗组及对照组.疗程8~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0例支气管哮喘中80例皮试阳性,占100%.脱敏治疗8~1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56例脱敏治疗2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95,P<0.01).结论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39-294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80%P<0.05。且治疗组在咳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索茶碱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对患者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9.7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多索茶碱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67例,有效率89.33%,平均住院时间(10.17±2.08)d,对照组治疗有效48例,有效率64.00%;平均住院时间(15.34±1.63)d,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33%(7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33%(5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两种药物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3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纳入15例,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纳入1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两种药物行辅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等各个方面,观察组的临床情况都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属于常见呼吸科疾病,多种因素均可诱发支气管哮喘,且该病无法根治。因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针是控制患者的症状。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采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后4h、24h、48h观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同时对患者临床治愈住院的时间进行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在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治疗组平均治愈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好,宜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予以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42例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68例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药物口服进行治疗。疗程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指标好转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64/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 9%(32/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功能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35/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与临床治疗方法协同,对患者疾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钠片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改善的时间、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情况,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症状改善时间为(3.1±0.8)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为(5.2±1.0)d,复发率为7.3%,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FEV1和PEF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大于对照组(80.0%),且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孟鲁司特纳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健康宣教、穴位敷贴等综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敷贴、健康宣教对策。结果联合组取得96.9%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哮喘症状、自身健康关心度、对刺激源的反应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在治疗半年时、1年时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免疫治疗基础上及时给予健康宣教、中药穴位敷贴,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治疗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联支气管舒张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三子止咳胶囊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8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治疗的1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0.28%)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护理服务满意度(93.06%)显著优于对照组(81.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8.4±1.9)d显著短于对照组(12.5±2.3)d,哮喘知识掌握得分(86.9±1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0±1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61%)显著优于对照组(90.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个住院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艳 《现代养生》2013,(20):40-41
目的分析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舒利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监测并统计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及双肺啰音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加快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舒利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监测并统计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及双肺啰音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加快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镇静、止咳、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甲基泼尼松和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6例对照组和36例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7.78%,且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