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患病率达 81 2 8%。我们在糖尿病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和多贝斯 (羟苯磺酸钙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40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8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均为 2型糖尿病 ,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40~ 80岁 ;糖尿病病程 6~ 2 5年 ;并周围神经病变 6个月至 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异常 (麻木、发冷、蚁走感 )及肢痛。对照组 40例 ,其临床资料与治疗组有可比性 (P >0 0 5)。…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2000年1月~2003年12月,选择住院的82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给予维力安与654-2合用进行治疗,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与分组全部病例系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并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四肢的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性肢端麻木、刺痛、闪电痛或灼痛、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 ,通常为对称性 ,下肢较上肢严重 ,病情进展缓慢 ,患病率高达 6 0 %~ 90 %。我们于 1997年 3月~ 1999年 6月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7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共 76例 ,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 ]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6 .7岁 ;糖尿病病程为 6个月~ 19年 ,平均 7.8年。观察组 76例 ,男 33例 ,女 43例 ;糖尿病病程 4个…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6 0 %~ 90 % ,且治疗棘手。我科自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9月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蚓激酶治疗 36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7例糖尿病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均符合WHO(1998年 )诊断标准[1] ,经临床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①有麻木、蚁走感、烧灼、刺痛等下肢感觉异常 ;②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等运动神经病变 ;③检查时发现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共 36例 ,男 2 0例 ,女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70.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同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尿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约2/3病人有周围神经和植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受累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对病人影响颇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7年2月至1999年12月应用清栓酶对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进行治疗,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5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四肢末端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均排除各类中毒、感染、营养不良等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天麻素6 m L,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10 m L,均为每日1次静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减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一种慢性的四肢远端的对称性损害的多发性神经病 ,主要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 ,生长激素过多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液流变性改变 ,凝血机制失调等有关。治疗应针对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的药物治疗综述如下。1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1 川芎嗪[1]  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 ,缓解高凝状态的作用。治疗组10 5例 ,对照组 10 7例。治疗组用加川芎嗪 2 80~4 0 0mg(5mg/kg)于 0 .9%氯化钠溶液 5 0 0ml中缓慢静滴 ,每天 1次 ,2周为 1疗…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血脂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在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 ,根据WHO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的 14 3例 2型糖尿病病人 ,按有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对照 ,以期探讨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血脂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共 14 3例 ,分为两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 6 9例为研究组 ,其中男 39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6 1 5 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 36例 ,冠心病 2 0例 ,脑血管病 6例 ,糖尿病足 2例 ,周围神经病变 8例 ,视网膜病变 14例 ,糖尿病肾病 18例。 2型糖尿病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降糖药、B族维生素、654-2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及六味地黄丸;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28.6%),有效35例(62.5%),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1加利多卡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90%[1],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占84.29%[1],目前对这一常见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对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用前列腺素E1加利多卡因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9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60±10岁;病程10±8年。 1.2 诊断标准:糖尿病按WHO1985年诊断标准[3]。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感觉异常、蚁走感,痛温觉过敏或迟钝、麻木,末梢束缚感、袜套感,对称性针刺痛、钝痛、灼痛,走路不稳似踏棉花感或活动受限;病情加重干扰睡眠。 1.3 方法:90例分为两组:前列腺素E1(PGE1)组50例,对照组(刺五加组)40例。两组均予以标准饮食并应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治疗组用前列腺素E1200μg、利多卡因50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刺五加60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一疗程,进行两疗程。 1.4 疗效标准:显效:肢体疼痛、麻木等不适缓解≥85%;有效: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缓解≥45%、<85%;无效: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缓解<45%。  相似文献   

14.
孙耀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28-14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Pre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达60%~90 % ,我科在2000年1月开始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PN36例 ,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病历选择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1985年的诊断标准 :(1)所有病人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2)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 :肢端感觉异常 ,麻木、针刺感、蚁走感、灼热感、疼痛、感觉迟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4)肌电图检查有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5)根据病程程度按积分值分为轻度 (<8)、中度 (8…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6月在我院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使用美络宁注射液进行 42例临床观察 ,并与 15例肌注维生素 B1 、 B1 2 进行对照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美络宁组 42例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43~ 75岁 ,平均 6 0± 6 .1岁。维生素 B1 、 B1 2 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45~ 73例 ,平均 5 9.5± 7.3岁。全部病例均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证据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大于 7.0 mmol/L ,对称性远端型多发性神经病变。2 用药方法美络宁组为美络宁注射液 40 mg置于 5 %葡萄糖盐水2 5 0 ml内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42例用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比较2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降糖药、B族维生素、654-2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及六味地黄丸;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28.6%),有效35例(62.5%),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42例用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比较2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0例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4 5例进行对照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 95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 :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 /或感觉障碍 ,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4 5 m/ 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4 0 m/ s。1.2 一般资料 :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0例中 ,男…  相似文献   

20.
杏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杏丁治疗组(80例应用杏丁注射液2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治疗期为21d。观察病人肢端末梢的感觉变化情况及体感诱发的变化情况。结果 杏丁治疗组病人总有效74例(92.5%),有效31例(38.75%),显效43例(53.7%),无效6例(7.1%)。结论 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病人肢端末梢麻木、疼痛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