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12 5I放射粒子植入内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依据治疗计划 ,在直肠B超引导下 ,经会阴穿刺植入前列腺12 5I放射粒子对 10例C期前列腺癌行三维适形内放疗并结合手术去势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 ,平均植入12 5I放射粒子 5 8粒 ,平均手术时间 80分钟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5 .9天 ,随访 9例术后 3个月结果 :前列腺体积及PS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前列腺平均体积由35 .2cm3 降至 2 4 .7cm3 ,平均PSA由 19.8ng/ml降至0 .74ng/ml,随访 6例术后 6个月结果 :5例PSA进一步降低 ,平均 0 .11ng/ml,1例升高 ,由 0 .5 1ng/ml升高至 1.6 5ng/ml,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前列腺三维适形内放疗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辅助内分泌治疗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2例T1 ~ T2c前列腺癌患者在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4 ~ 7个月。术前2 ~ 4个月,术后1 ~ 4个月。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 ~ 120 min,植入125I粒子40 ~ 75枚,术后随访12 ~ 48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 ng/ml 15例,1 ng/ml≤PSA<2 ng/ml 2例,PSA≥2 ng/ml 5例。结论 辅助内分泌治疗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列腺癌患者20例,年龄52~80岁,中位年龄74岁,PSA:6.83~643.8ng/mL,Gleason Score:7~9分,临床分期T3NOM0.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直肠超声从前列腺基底到尖部进行扫描,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术中计划,根据计划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结合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PSA达到0ng/mL,并稳定2个月后停止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上升,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使用穿刺针26~36根,植入粒子57~99粒,平均73粒.术后随访8~51个月,平均22月.1例术后16个月发生骨转移,1例术后22个月死亡.术后3~5个月所有患者的PSA都降到正常范围,其中3例PSA未达到0ng/mL,未停药.4例术后5~26个月,出现PSA反弹,再次用药3~5个月PSA值达到0ng/mL:目前12例未出现PSA反弹,第一周期脱离治疗时间2~44个月,平均16.9个月.近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轻至中度尿路刺激症30%(6/20),急性尿潴留5%(1/20),直肠刺激症和血便25%(5/20),多数患者症状随访1年后缓解.目前18例患者的PSA值在0~1.2ng/mL之间,其中17患者PSA≤0.17ng/mL.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25)I放射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价值。方法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22例,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结果 22例手术顺利,平均植入125I放射粒子42粒,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5天,术后随访8-28月,术后3月前列腺缩小,术后短期IPSS评分上升,但3月后开始好转。完全反应16例,部分反应3例,病情稳定3例,PSA无进展生存率10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经会阴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 (TIPB)早期前列腺癌 ,以求保存前列腺及其功能 ,已经开展近 30年 ,10年来发展迅速[1 6] 。早期前列腺癌采用粒子植入治疗 ,优于根治手术 ,已经逐渐被泌尿外科及放疗科所接受 ,尽管仍有争议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据美国放射肿瘤学会估计 ,因为放疗优于根治切除手术 ,明显降低并发症 ,2 0 0 0年早期前列腺癌只有 5 %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但 2 0 0 5年将上升到35 % ;同期的外科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将从 35 %降至 5 % [2 ] 。因此 ,熟练掌握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技术 ,特别是注意预防放射性粒子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 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72例,临床分期T2bN0M0至T3aN0M0期63例,T3N0M1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进行雄激素全阻断辅助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1~2 h,4~6 d拔除尿管出院.术后随访6~53个月,平均17个月.CR 52例,PR 12例,SD 6例,PD2例.本组病例PSA无进展生存率为97.2%(70/72).Ⅰ级排尿症状47例,Ⅱ级排尿症状25例,无Ⅲ级和Ⅳ级排尿症状发生.伴有直肠刺激症状21例,多为轻度.术后严重出血性直肠炎1例,尿道直肠瘘1例,为同一患者,行结肠造口术和膀胱造瘘术.死亡1例. 结论 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肯定、创伤小,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副作用主要为尿路和直肠症状,多为轻度和自限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雄激素最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晚期前列腺患者22例,观察雄激素最大阻断 伽玛刀治疗后PsA、尿流率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2周内,PSA降至基础值25%左右,1个月内降至4 ng/ml之下,治疗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增加,前列腺体积减小.无严重的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雄激素最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排尿症状,减小前列腺体积,并且没有明显的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分析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水平和意义.方法 62例前列腺痛患者,60例采用调强放疗,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56例放疗前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精囊95%计划靶体积的中位处方剂量为78 Gy,盆腔的为48 Gy.放疗前、后测量血液中PSA水平,观察PSA最低点值与预后关系.观察正常组织早、晚期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4个月.全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87%、90%和9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5%、69%和83%.放疗后PSA最低点≤2 ng/ml与>2 ng/ml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88%%与56%、11%(χ~2=16.39,P<0.01;χ~2=28.87,P<0.01).1、2级早期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0%,1、2级早期直肠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1、2级嗍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2级晚期直肠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结论 前列腺癌适形调强放疗疗效好,早、晚期副反应小;放疗后PSA监测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睾丸切除术后复发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方法8例前列腺癌去势术后复发实施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2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 Gy,2例先行外放疗,外放疗剂量为40~45 Gy.粒子活度0.35~0.40 mCi.随访3~29个月,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biochemical failure).结果粒子治疗前后PSA分别为(7.53±7.64)ng/mL 和(1.25±1.19)ng/mL,统计学处理明显下降,t=2.297,P=0.038.2例生物化学失败,生物化学控制率(biochemical control rate)为6/8例,1例出现1级泌尿道并发症,1例出现2级泌尿道并发症.1/8例患者粒子发生移位,但是并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没有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是一种较理想的补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 110例 ;前列腺增生症 42例 ;前列腺炎 15例 ;前列腺癌 2 5例血清PSA水平。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平均水平 (40 72 5±19 6 0 2ng/m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2 745± 1 12 4ng/ml) (P <0 0 1) ;而前列腺增生症组 (3 35 2± 1 30 2ng/ml)和前列腺炎组 (3 72 5± 1 412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及挽救性放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对PSA变化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5年间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行放疗患者58例资料(IGRT 50例,IMRT 8例),辅助性放疗21例,挽救性放疗 37例。前列腺精囊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74 Gy,盆腔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50 Gy。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Pearson法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6.2个月。3年BRFS率为82%,3年OS率为96%。全组PSA放疗后降至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值为0.04 ng/ml。辅助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034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5.4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4.6个月。挽救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540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69.7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9.4个月。1、2级急性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30%、8%;1、2级晚期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6%和9%、3%。直肠D50与早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相关(P=0.012、0.026)。结论 辅助性放疗比挽救性放疗PSA降至最低点时间短,二者早期晚期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列腺癌患者20例,年龄52~80岁,中位年龄74岁,PSA:6.83~643.8ng/mL,Gleason Score:7~9分,临床分期T3NOMO.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直肠超声从前列腺基底到尖部进行扫描,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术中计划,根据计划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结合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PSA达到0ng/mL,并稳定2个月后停止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上升,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使用穿刺针26~36根,植入粒子57~99粒,平均73粒。术后随访8~51个月,平均22月。1例术后16个月发生骨转移,1例术后22个月死亡。术后3~5个月所有患者的PSA都降到正常范围,其中3例PSA未达到0ng/mL,未停药。4例术后5~26个月,出现PSA反弹,再次用药3~5个月PSA值达到0ng/mL。目前12例未出现PSA反弹,第一周期脱离治疗时间2~44个月,平均16.9个月。近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轻至中度尿路刺激症30%(6/20),急性尿潴留5%(1/20),直肠刺激症和血便25%(5/20),多数患者症状随访1年后缓解。目前18例患者的PSA值在0~1.2ng/mL之间,其中17患者PSA≤0.17ng/mL。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术结合间歇性内分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将72例同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7例)和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变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改变、肿瘤控制率、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随访5~118个月,平均56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差值、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及治疗后1年、3年、5年和8年的PSA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3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年、8年的生存率和早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降低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大体积前列腺癌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前列腺体积对手术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 2017年3月应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癌35例患者临床资料(前列腺体积≥100 ml),tPSA水平为6.5~58.5 ng/ml,平均(19.5±8.7) ng/ml,Gleason评分≤6分4例,7分19例(3+4分8例,4+3分11例),8分7例,9~10分5例。3例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史,5例术前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手术方式均采用经腹膜内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高危患者同时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并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2~18个月。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直肠损伤及输血病例。手术时间为86~191 min,平均(154±19.8) min;术中出血量45~330 ml,平均(132±60.5) ml;住院时间5~9 d,平均(6.5±0.8) d。术后病理切缘阳性3例(8.6%);盆腔淋巴结阳性2例(5.7%)。术后漏尿1例,术后2周停止。1例吻合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术后1~12个月复查,无生化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有不同程度尿失禁9例(25.7%),1年内控尿满意33例(94.3%)。结论:大体积前列腺癌手术难度明显增大,需在具备丰富手术经验的前提下完成,采取合理的技术优化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方法:患者术前接受3个月(仅1例为6个月)的雄激素最大限度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加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结果:31例患者平均随访40.3个月(18~72个月)、治疗后PSA均下降,28例(90.3%)降至0.5ng/ml以下,3例(9.7%)未降至0.5ng/ml,其中2例术后PSA升高和局部复发。治疗后临床分期与治疗前相比降低4例(12.9%),升高5例(16.1%)。前列腺切缘肿瘤阳性2例(6.5%)。8例(25.8%)术后20.4个月(6~50个月)出现PSA升高,其中6例(19.4%)术后33.2个月(13~59个月)肿瘤复发,1例死亡。结论: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分期和前列腺切缘肿瘤的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联合去势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效果.方法:对25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VP)联合去势术治疗.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21g~103g,平均(42.6±12.8)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4.3±3.2)分降至术后平均(8.3±3.7)分(P<0.01),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4.3±2.3)ml/s升至术后平均(19.9±2.1)ml/s(P<0.01),剩余尿量由术前平均(165.5±51.3)ml降至术后平均(33±12ml),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1±2.0)分降至术后平均(1.8±0.5)分.术后22例平均随访1.5年,1例因尿潴留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TUPKVP安全性高,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肿瘤》2002,11(1):5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黄毅副教授、超声诊断科张武教授、冉维强副教授和放射治疗科王俊杰副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通力合作以及相关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历时3年多的准备、筹措,于2001年11月19日成功地率先在国内实施了首例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立体种植治疗前列腺癌.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尤其是新型、低能、安全易防护放射性核素125I和103Pd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出现,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前列腺癌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这一技术的原理是将具有镍钛合金包壳的放射性粒子125I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通过125I核素释放低能γ射线对肿瘤细胞直接进行杀伤.术中需要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适时根据前列腺的大小和人体解剖结构的变异对靶区进行剂量调整、超声和CT的介入使放射性粒子在前列腺内的空间分布高度精确合理、肿瘤靶区剂量分布高度集中适形,周围直肠、膀胱等正常组织接受剂量最小,同时这一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大缩短住院周期,深受患者欢迎.临床应用5年生存率达97%,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58%.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所照射的前列腺体积仅是外照射靶体积的1/20~1/8.美国西雅图前列腺癌研究所每年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400多例,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术.2000年亚洲的泰国和韩国相继开展了这一先进技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已开设前列腺癌专业治疗门诊.王俊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常水平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展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血清PSA值为0~4 ng/ml并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7.5岁。B型超声检查发现阳性5例,后经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确诊;2例骨扫描异常,后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结果 T1期6例,T2a期3例,T3期1例,M1b 期2例;Gleason评分:2~4分2例,5~7分3例,8~10分7例。随访11例,术后3、6、9个月内分别死亡7、10、11例。结论 血清PSA水平为0~4 ng/ml进展型前列腺癌症状相对较轻,多数肿瘤细胞分化低,病情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