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各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衰竭是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人工通气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呼吸衰竭的患者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啷,但机械通气也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合并症及不利影响,如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病死率高达50%~70%眦)、呼吸道黏膜溃疡、气管血管瘘、气管胸膜瘘。只有掌握严格的气道管理,才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功能障碍,造成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易引起Ⅱ型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目的是辅助病人呼吸,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它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插管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减轻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包括经口和经鼻途径)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慢性呼吸衰竭(简称慢性呼衰)患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纠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有力措施。本旨在探讨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纠正慢性呼衰患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心律失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衰竭的救治往往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为基础 ,为避免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我们试用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救治呼吸衰竭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应用纤支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53例 ,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7例 ,女 2 6例 ;年龄 3582岁 ,平均61 .7岁。呼吸衰竭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肺…  相似文献   

5.
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积极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较好地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大多在保留自主呼吸下实施,给常规的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带来很大困难,有时难以成功,而采用逆行气管插管可明显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本院对呼吸衰竭伴有困难气道者试行逆行气管插管,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呼吸、气体经过鼻对吸入气体有过滤、保湿、加温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当呼吸衰竭时,病人呼吸费力,张口呼吸,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尤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对吸入气体缺少鼻功能作用,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使呼吸道不畅更加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因此,气道湿化对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和防止各类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我们从2003年1月-2004年6月对308例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萍  谢琪 《临床荟萃》2009,24(12):1080-1081
无创面罩双相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是一种新型无创型呼吸支持模式,患者自主呼吸不受限制不必经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苦痛,避免创伤大、并发症多、呼吸机依赖等诸多弊端。BiPAP为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吸气相为高压,是影响潮气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呼气相为低压,即呼气终末加压(PEEP),是影响氧合的重要因素,可以保证气道持续畅通,防止气道塌陷及肺泡萎陷,增加肺泡内正压,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氧合,达到尽快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8.
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积极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较好地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大多在保留自主呼吸下实施,给常规的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带来很大困难,有时难以成功,而采用逆行气管插管可明显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本院对呼吸衰竭伴有困难气道者试行逆行气管插管,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2002-2004年呼吸科、综合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95例,平均年龄73.2岁,…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60例口腔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18%~60%,口腔细菌移位进入下呼吸道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有67%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相同[1]。口腔护理对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肺心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李国华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与肺性脑病是临床急症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辅助通气是一至关重要的步骤。近年来我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  相似文献   

11.
李华  刘强  郭洪妮  孙洪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32-1232,1235
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常常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如治疗效果不佳可导致呼吸肌疲劳,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导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肺性脑病,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对这些患者以往的措施是尽快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必将导致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的增高。而近年来无创通气的发展使这些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之前又多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出现意识障碍时加用无创性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后的呼吸指标、血气指标和神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的一种重要手段 ,有助于缓解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减轻呼吸功消耗 ,为治疗呼吸衰竭争取必要的时间 ,以达到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1 机械通气的治疗原理机械通气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痰液堵塞、改善通气功能 ,以达到人体足够的潮气量。同时在呼吸机应用中采取了呼吸末正压呼吸 (PEEP)和延长吸气时间 ,可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不均匀、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分流 ,从而提高动脉氧分压。机械通气还可减少呼吸功 ,缓解膈肌疲劳 ,减轻呼吸肌的负担 ,使其耗氧量减少 ,有利于缺氧的改善。2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2 1 急性…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3ICU的呼吸护理34机械通气护理机械呼吸器是控制或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治疗性仪器。它应用反馈自动控制原理,在向病人呼吸道吹入一定容量气体后即转为呼气。用来维持病人有效通气量,改善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减少病人因呼吸肌活动所造成的氧...  相似文献   

14.
对Ⅱ型呼衰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可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实施机械通气以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病人生命.但是气管切开术破坏了病人的发音功能,导致"语言交流缺陷",致使大部份病人出现急躁、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使病人心率、呼吸增快,耗氧量增加,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可出现人机对抗或呼吸机依赖.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 ,能保证有效肺泡通气量 ,湿化气道、吸痰 ,保证呼吸道通畅 ,因此能有效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作者观察了 2 0例由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因病情危重 ,行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在通气量、氧浓度、吸气时间保证的情况下 ,经皮血氧饱和度 (SiO2 )和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一直改善不明显 ,本文就其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选择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在我科行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 2 0例 ,男 11例 ,女9例 ,年龄 5…  相似文献   

16.
何秀曼  王立毅 《现代护理》2007,13(32):3119-3120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对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治疗组17例各种原因导致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采取其他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照组21例昏迷患者只给予经口或经鼻吸痰,2组患者其他处理相同。结果17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占70.6%,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0.2±5.8)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对病情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很罕见,患者常因气道梗阻严重,手术单靠气管插管不能维持正常的通气,所以需要建立体外循环来改善患者的通气困难,减轻二氧化碳潴留[1].  相似文献   

20.
咀嚼肌神经阻滞在危重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咀嚼肌神经阻滞在危重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熊东林(深圳南山人民医院麻醉科,深圳518052)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某些危重病人,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由于存在呼吸困难或呼吸道不通畅,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常需要麻醉科医生参与抢救,开放气道,建立有效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