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MTSS1蛋白在6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以及60例同一患者癌旁10cm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MTSS1在癌旁正常黏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四格表,MTSS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数据采用RxC表的x2检验,校正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TSS1在癌旁10cm正常黏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60/60)和28.3%(17/6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10em正常黏膜,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7.013,P〈O.01);MTSS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癌组织大体分型和远处转移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钟=0.134、0.019、0.002、0.334、1.433、P〉0.05);MTSS1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等因素相关(x2=9.520、13.849、7.171、8.026、P〈0.05)。结论MTSS1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217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113例伴肝转移,104例无肝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77/113)和27.9%(2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是否伴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OR=8.29,95%CI:3.37~20.37,P〈0.01)。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R:1.97.95%CI:1.10—3.53,P〈0.05)。结论SNCG在肝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NCG表达不仅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示因子,也是同时性肝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PLAC1/CP1(cancer-placenta 1)基因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AC1/CP1基因在125例结直肠癌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芯片中的蛋白表达.统计学采用χ2检验.结果 PLAC1/CP1蛋白在1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7.6%(72/125).在原发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6.7%(55/97),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高分化腺癌的表达分别为78.9%(15/19)、55.7%(34/61)、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在TNM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71.2%(37/52),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40%,18/45)(χ2=9.537,P=0.00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率为69.6%(32/4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5.1%(23/51)(χ2=5.897,P=0.015);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PLAC1/CP1在原发灶的表达显著增高(χ2=13.353,P=0.001).结论 PLAC1/CP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成套组织标本(原发灶、肝转移灶、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54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患者标本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R ×C表资料的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表达的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转移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01);原发灶中Twist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2、T3、T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4.9%、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34,P=0.031);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2,P=0.005),而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不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P=0.548,P=0.742)。结论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高表达,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对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有、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对48例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和48例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
结论:c-Met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检测c-Met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2年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40例,同时取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3例结直肠息肉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转录调节因子Ets-1和CD34在它们中的表达特性,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几乎不表达Ets-1,结直肠癌细胞高表达Ets-1;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ts-1阳性表达及MV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P<0.01;Ets-1阳性表达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ts-1、CD34在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P<0.01。结论 (1)Ets-1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与肝转移有关,可作为监测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2)检测Ets-1的表达。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YVE-1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YVE-1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管密度(LVD)及MVD.分析LYVE-1表达和LVD计数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YVE-1的表达和LVD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LYVE-1表达水平和LVD计数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低LVD组术后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90.1%,高LVD组则分别为60.0%和56.7%(均P〈0.05);而LYVE-1的表达则与术后复发及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LYVE-1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管,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VD可用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8.
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CXCR3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结果 CXCR3的阳性表达率为88%(46/52),CXCR3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有关(x2=12.1、21.5,P<0.01).SW480、SW620及HT29的CXCR3表达均呈阳性,其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 CXCR3高表达,大肠癌细胞SW480 CXCR3低表达.在体外迁移实验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发生体外迁移细胞明显增多(75±6比147±8、63±5比9l±6,P<0.01),而大肠癌细胞SW480体外迁移无明显变化(47±4比45±3,P>0.05).结论 CXCR3上调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LncRNA HIF1A-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收集其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病灶2 cm)和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标本。通过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水平。取114例入组患者HIF1A-AS2表达水平的平均数,将HIF1A-AS2表达水平大于等于平均数的89例纳入高表达组,其余纳入低表达组;分析HIF1A-A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01)。HIF1A-AS2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HIF1A-AS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HIF1A-AS2低表达组(Log-rank χ2=5.037, P=0.02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Ⅳ期、中-低分化、有远处转移及HIF1A-AS2显著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LYVE-1 and recurrence rate(P>0.05) or overall survival(P>0.05). Conclusion LYVE-1 indicates an increase of lymphangiogenesi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LV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1.
骨桥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mRNA在大肠癌及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44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20例大肠癌肝转移灶及3例正常肝组织RNA,采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其OPN mRNA的表达。并用原位杂交行组织定位检测。结果:44例大肠癌组织OPN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9,P=0.000)。44例大肠癌组织OPN mRNA表达率为18.2%,而在20例肝转移灶中表达率达80.0%(χ^2=22.42,P=0.000)。原位杂交表明,OPN mRNA定位于大肠癌细胞浆。结论:OPN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而在大肠癌肝转移灶中呈更高表达,提示OPN可能是大肠癌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FasL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中FasL基因表达。用细胞转染方法 ,将FasLcDNA转染人直肠癌细胞HR 8348,采用四唑蓝法观测FasL表达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对5 FU、卡铂杀伤作用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灶 (5 8例 )、癌旁肠黏膜 (5 8例 )、肝转移灶 (2 8例 )中FasL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4 % (14 /5 8)、14 % (8/5 8)、10 0 % (2 8/2 8)。肝转移灶中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 (χ2 =4 3 4 9,P <0 0 1)和癌旁肠黏膜组织 (χ2 =5 7 6 6 ,P <0 0 1)。肝转移组原发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组 (χ2 =3 96 ,P <0 0 5 )。转染HR 8348细胞FasL表达为阳性。用 5 FU、卡铂杀伤FasL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 ,2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t=9 0 2、t=11 93,P <0 0 1)。在相同化疗药物浓度下 ,FasL阳性HR 8348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癌细胞。 结论 FasL阳性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有较强的耐受性。FasL基因表达能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并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 ,促进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结肠癌细胞亚系中皮层肌动蛋白的表达,探讨皮层肌动蛋白的差异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应用具有不同肝转移能力的结肠癌细胞系SW1116、人结肠癌皮下5代细胞系(SW1116_5)、人结肠癌肝转移细胞系1代(CRCLM1)和人结肠癌肝转移细胞系3代(CRCLM3).4种细胞在皮下成瘤后再原位种植到裸鼠结肠观察其肝脏转移能力的差异,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PCR检测皮层肌动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行体外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临床86例结肠癌组织中皮层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PCR均证实在4种细胞中皮层肌动蛋白表达自SW1116、SW1116_5、CRCLM1、CRCLM3逐渐增高,四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物实验证实CRCLM3(100%)和CRCLM1(89%)与SW1116(40%)和SW1116_5(44%)相比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免疫组化提示皮层肌动蛋白表达在86例中57例(66%)为强阳性,29例(34%)为阴性.结论 皮层肌动蛋白差异表达与结肠癌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皮层肌动蛋白有可能成为结肠癌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转移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D)、α-连环蛋白(α-CA)及β-连环蛋白(β-CA)在结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VEGF、E-CD、α-CA及β-CA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7.4%,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57.9%,VEGF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0.01);E-CD、α-CA和β-C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减弱,且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E-CD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α-CA、β-CA表达减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肝转移发生无相关(P>0.05)。(2)P53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和VEGF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而α-CA和β-CA表达减弱者预后较差(P<0.01)。结论结合分析P53、VEGF、α-CA及β-CA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离、鉴定大肠癌肝转移相关蛋白。方法 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12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疏水蛋白表达差异,经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 双向电泳图像对比分析表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表达有显著差异。对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分析鉴定,钙调蛋白联合体、核糖核酸酶-6-前体蛋白以及XP-040720蛋白在正常肠黏膜表达,但在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组织中表达缺失。前阿朴脂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呈递增表达。β-珠蛋白在肝转移灶和正常肠黏膜中表达,而在癌原发灶中表达缺失。Cdc42蛋白在肝转移灶中特异表达。差异蛋白点C4、N7和N9肽指纹谱与已知蛋白同源性低,为候选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相关新蛋白。结论 钙调蛋白联合体、核糖核酸酶-6-前体蛋白、α-甘露糖苷酶Ⅰ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有关;前阿朴脂蛋白增强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和肝转移有关;Cdc42蛋白、β-珠蛋白表达与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属硫蛋白和FasL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FasL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及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93例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T、FasL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32.3%、81.1%、64.3%。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19.4%、62.3%、92.9%。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35.2421、57.5152,P〈0.01)。转移淋巴结MT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X^2=8.0565,P〈0.01)。肝转移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转移淋巴结和癌原发灶(X^2=8.6674、22.4455,P〈0.01)。Dukes′C、D期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Dukes′A、B期(X^2=18.8871、25.1650,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X^2=11.1546、9.2239,P〈0.05)。转移淋巴结中MT mRNA表达高于FasL mRNA表达。肝转移灶中FasL mRNA表达水平高于MT mRNA表达。结论MT、FasL增强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检测MT、FasL表达可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预防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以及与唾液酸化Lewis X(SLe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80例大肠癌SLeX蛋白表达水平。患者分3组,将SLeX阳性表达的73例随机分为2组:①组43例,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mg和西咪替丁800mg;②组30例,仅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mg;③组为SleX阴性表达者7例,治疗方法同①组。手术后第3周开始治疗,时间均为1年。对Dukes C期患者,3组均在施行LFP方案化疗基础上进行上述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0.4±2.6)年。结果以B超、CT发现肝转移灶为比较标准,在10年随访中3组共发现肝转移27例,总体转移率为33.8%,其中①组为20.9%(9/43),②组为53.3%(16/30),③组为(2/7),①组与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与③组,②组与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实施肝切除治疗转移灶21例,术后①组+②组肝转移灶SLeX免疫组化染色阳性17例,阳性率89.5%(17/19);③组2例均阴性。对肝转移灶施行切除和继续分组治疗之后,①组、②组和③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7、5/12和1/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咪替丁对SLeX蛋白高水平表达的大肠癌有一定的抗肝转移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RA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miR-142-3p及RAC1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42-3p和RAC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2-3p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0.714±2.876)比-(2.116±3.179),Z=-2.882,P=0.004];RAC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973±1.940)比(10.093±2.069),Z=-4.204,P=0.000].miR-142-3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无关(均P >0.05);RAC1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 <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均P>0.05);RAC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miR-142-3p的表达与RAC1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RAC1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C1mRNA及RAC1蛋白高表达和miR-142-3p的低表达可能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