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 方法 对29颗缺损达龈下3 mm的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根长度分为A组(13颗患牙,根长≥1.5 cm)和B组(16颗患牙,1.2 cm≤根长<1.5 cm),于术后6周常规修复.比较术前、术后6周、修复后1月及3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松动度(MD),以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29颗患牙术后牙周状况良好,总有效率为86.21%.术后各时间点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松动,B组术后56.25%出现Ⅰ度松动. 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治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的意义。方法选择牙冠折断及龈下(≥3.0 mm)、牙体龋坏及龈下(≥3.0 mm),而使牙龈增生的病例40例50颗牙,行常规骨切除术及根向复位瓣术。结果术后40例病例均愈合良好,牙龈色泽正常,断端暴露。结论牙冠延长术的成功运用可允许并有利于修复治疗的开展,还可提高修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劈裂牙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病例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的患牙23颗,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完全暴露断面,再行常规桩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的龈袋深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牙龈切除术组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数分别为4.3,2.4,2.3mm;牙冠延长术组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数分别为4.4,1.8,1.4mm。两组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减少;而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牙冠延长术组的龈袋深度均明显低于牙龈切除术组。结论: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牙体劈裂达以下较深部位患牙均能明显改县龈袋深度,而后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金爱萍  李海如 《吉林医学》2012,33(30):6499-6500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或龋齿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牙122颗,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牙冠延长组(A组,70颗患牙)及牙龈切除组(B组,52颗患牙)。比较两组修复后总有效率及术后龈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修复后6个月,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龈袋深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SB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术后残根残冠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不同部位牙冠延长术后的疗效。方法:对3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以恢复患牙的生物学宽度。术中将31例缺损位于龈下≤3mm的患牙的牙槽嵴顶降至断缘根方3mm,4例缺损位于龈下≥4mm仅进行骨缘的修整。≥5mm的仅做牙龈的部分切除:并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及6周以及永久修复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牙体缺损位于龈下≤3mm的31例在术后6周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结果.修复6个月后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牙体缺损位于龈下4mm的7例患牙在术后6周及修复6个月后牙龈仍呈现炎症。结论:当牙体缺损断端位于龈下≤3mm。手术去除牙槽骨高度达3mm时,冠延长术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治疗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意义。方法 选择牙冠折断及龈下(≥3mm)、牙体龋坏及龈下(≥3mm)而使牙龈增生的病例40例50牙,行常规骨切除术及根向复位瓣术。结果 术后40例病例均愈合良好,牙龈色泽正常,断端暴露。结论 牙冠延长术的成功运用可允许并有利于修复治疗的开展,还可提高修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前牙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者行冠延长术,探讨冠延长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前牙牙体缺损达龈下患者36例(41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牙体缺损位于龈下<2 mm,采用龈切除术;牙体缺损位于龈下2~4 mm,采用翻瓣去骨及骨成形术,术后6~8周行全冠修复。比较修复效果及修复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松动度(TM)、延长出的冠高度、黑三角发生率。结果 141颗患牙的牙体缺损断面术后均暴露,无松动;1年后仅1例出现冠脱落,其余良好。2术后6、12周SBI(0.98,0.76)、PLI(0.70,0.44)低于术前(2.35,1.52),TM(0.65,0.52)高于术前(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周[(3.02±0.51)mm]、12周[(3.24±0.59)mm]延长出的冠高度均高于术后2周[(2.35±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修复即刻(78.05%)、修复后6个月(21.95%)、修复后12个月(19.51%)黑三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修复后12个月SBI(1.14)、PLI(0.71)高于修复即刻(0.76,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严格控制冠延长术适应证和术后修复方法 ,以及正确牙周护理,前牙牙体缺损达龈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治疗断缘位于龈下的冠根联合折断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门诊因龋病和外伤等导致的冠根联合折断牙患者20例(23颗患牙),对其实施了牙冠延长术,并且术后6周做冠修复,观察其临床牙断端暴露效果。结果20例23颗牙成功19颗牙,成功率82.61%,其中断缘各位点距龈缘的距离(PD)≤4 mm的10颗牙有9颗牙术后断端暴露3~4 mm,牙周探诊深度为2~3 mm,成功率90%。4 mm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劈裂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患者共68颗劈裂牙,随机将其分为A、B2组各31例,A组劈裂牙36颗,B组劈裂牙32颗。A组予以牙龈切除术,B组予以牙冠延长术。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多时点患牙断端与龈缘情况,包括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及修复效果等。结果:2组均按既定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各时间点牙周指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牙周指数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组牙松动率为25.00%,B组未见松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修复有效率均为100%,满意率A组为63.89%、B组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应用于劈裂牙修复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改善、保持修复牙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0.
王文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5-36,3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2010年25例患者6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8周行桩冠修复。记录手术前后残根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及修复效果、Kay牙齿美学效果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1周牙龈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在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龈正常。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经冠修复后残根残冠无松动,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满意,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并有利于修复后牙龈的美观和健康。  相似文献   

11.
雷琼  陈燕 《四川医学》2012,33(1):58-60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患者46例(54颗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PD、GI、TM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13.
磨牙纵折保留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桩核烤瓷冠辅以牙龈切除术或牙冠延长术修复纵折至龈下的磨牙,以提高纵折磨牙保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56例劈裂至龈下的第一磨牙去除牙折片后采用镍铬合金桩核加3种不同种类烤瓷冠(镍铬合金烤瓷冠、金铂合金烤瓷冠、IPS EmpressⅡ铸瓷冠)进行修复,部分配合牙冠延长术或牙龈切除术,随访观察1年,比较直接修复和配合牙周手术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烤瓷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纵折磨牙拔除牙折片后采用桩核烤瓷冠直接修复和配合牙冠延长术修复,随诊观察1年后的修复有效率分别为80%和94.4%,后者治疗效果好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修复方法中,失败者均出现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中。结论:修复劈裂至龈下的纵折磨牙采用桩核烤瓷冠配合牙冠延长术或牙龈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贵金属烤瓷冠和全瓷冠的应用会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78颗上前牙内倾、龈线低、露龈笑要求改善美观的患者采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比较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患牙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牙科放大镜临床牙体预备后对金瓷冠唇侧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修复科患者98例共233颗完善根管治疗后的上前牙,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配戴牙科放大镜辅助临床牙体预备;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牙体预备.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和1年分别采集金瓷冠唇侧龈沟液,测定金瓷冠唇侧牙周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牙周探诊深度(Pocket depths,PD)以及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后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修复后6个月和1年检测的PD、GI值和龈沟液ALP、MPO值与修复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修复后6个月和1年检测的PD值和龈沟液ALP值与修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修复后6个月测定的GI值和龈沟液MPO值与修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修复后1年测定的GI值和龈沟液MPO值与修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牙科放大镜临床牙体预备有利于改善金瓷冠唇侧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彭利伟  郭东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6-147,155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后的基牙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和15例临床牙冠颌龈距过小且被选为固定义齿基牙的病例,行冠延长术,然后于6~8周后进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检查义齿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固位体边缘、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固定义齿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义齿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固位良好,边缘密合,牙龈无红肿。实验牙与对照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残冠残根及临床牙冠颌龈距过短者作为基牙,冠延长术是提高固定修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