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闫文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76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39例)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39例)。TPN组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术后第1天始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夜。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基本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花费情况,术后第1天及第8天监测总蛋白、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功能恢复早于TPN,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与TPN基本相同,肠功能恢复早,且操作方便和营养花费少。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采用单纯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衰竭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癌肿术后单独与联合使用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对患者营养和免疫恢复促进作用的可行性与效果比较。方法:选择胃肠道癌肿患者36例,随机分对照组13例、全肠外(TPN)组14例、全肠外(TPN)一部分肠外(PN)一部分肠内(EN)、全肠内(TEN)联合营养支持组(以下简称实验组)9例,观察各项营养评定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没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实验组和TPN组的数值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和TPN组的氮平衡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期与对照组比较表明,实验组前白蛋白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IgG、IgM与T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CD3亚群与T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在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指标方面,能起到更有利的效果。并且适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节省费用、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进而确定胃癌术后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台并分析.结果 (1)共纳入29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包括胃癌根治术患者2407例.(2)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合并后的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的OR(95% CI)值为0.51(0.14,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OR(95%CI)合并值为0.42(0.32,0.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的OR(95% CI)合并值为-18.43(-19.68,-17.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血清白蛋白恢复更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更短,所以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为目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最佳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幼兔全胃肠外营养动物模型,观察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4-016/2005-05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幼兔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右颈静脉结扎后自由饮食,其余两组经右颈静脉插入硅胶管;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每天输注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液(735kJ/kg,200mL/kg),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输注精氨酸占总热量2%的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液。7d后分别取血浆及回肠标本进行检测:①肠黏膜形态学改变。②肠菌移位率。③血浆D-乳酸含量。(9血浆和回肠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回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结果:纳入动物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肠黏膜在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变薄、萎缩(P〈0.01),而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肠黏膜的萎缩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减轻[黏膜厚度分别为(333.12&;#177;36.29),(279.13&;#177;49.01)μm,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5%,0,P〈0.01),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肠菌移位率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2.5%,62.5%,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⑧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血浆D-乳酸含量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降低[分别为(3-886&;#177;1.243),(7.218&;#177;1.470)mg/L,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仍偏高(P〈0.05)。(少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回肠组织的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强度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有显著增加卜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163&;#177;0.123),(0.901&;#177;0.252)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85.92&;#177;16.92),(67.76&;#177;15.57)μkaL/g;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分别为71.0&;#177;10.1,60.4&;#177;9.4,P〈0.05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对维持肠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肠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一氧化氮有关,添加适量外源性的精氨酸具有改善全胃肠外营养所致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对照组(Con组)、肠外营养组(TPN组)、造模后24h行肠内营养组(EN-2组)和造模后12h行肠内营养组(EN-1组)。从胰尾部开始被膜下多点缓慢均匀注入3.8%牛磺胆酸钠1mL建立SAP模型,于第3、6天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外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取空肠测量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结果建模第3、6天,血清TNF-a、IL-10、DAO水平EN-1、EN-2组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TPN组比Con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N-1、EN-2组比TPN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DAO测定EN-2组与EN-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EN-2组和EN-1组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较Con组、TPN组明显增高(P〈0.05);EN-1组与EN-2组相比,也显著改善了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幼兔全胃肠外营养动物模型,观察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5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幼兔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右颈静脉结扎后自由饮食,其余两组经右颈静脉插入硅胶管;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每天输注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液(735kJ/kg,200mL/kg),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输注精氨酸占总热量2%的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液。7d后分别取血浆及回肠标本进行检测:①肠黏膜形态学改变。②肠菌移位率。③血浆D-乳酸含量。⑤血浆和回肠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回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结果:纳入动物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肠黏膜在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变薄、萎缩(P<0.01),而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肠黏膜的萎缩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减轻[黏膜厚度分别为(333.12±36.29),(279.13±49.01)μm,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5%,0,P<0.01),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肠菌移位率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2.5%,62.5%,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血浆D-乳酸含量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明显降低[分别为(3.886±1.243),(7.218±1.470)mg/L,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仍偏高(P<0.05)。④精氨酸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组回肠组织的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强度较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组有显著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163±0.123),(0.901±0.252)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85.92±16.92),(67.76±15.57)μkat/g;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分别为71.0±10.1,60.4±9.4,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对维持肠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肠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一氧化氮有关,添加适量外源性的精氨酸具有改善全胃肠外营养所致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问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32例)。肠内营养组为在内镜引导和证实下将空肠营养管越过十二指肠乳头送达空肠并妥善固定,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患者腹痛后48h内即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并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分别为:36.36%、24.24%、39.39%和21.21%;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40.63%、50.00%、46.88%和25.00%。两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相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在体液中的微观改变,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3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15例.入院48 h内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分别测定入院后3 h及伤后或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EEN组与PN组两组CRP含量在伤后3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变化两组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明显.EEN组与PN组CRP含量在伤后第1天分别为(60.50±6.31)mg/L、(60.82±5.8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EEN组CRP含量分别为(50.22±5.02)mg/L、(34.49±4.17)mg/L、(13.68±1.76)mg/L,PN组CRP分别为(53.88±0.04)mg/L、(42.08±3.20)mg/L、(19.11±3.1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EEN组伤后第14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胃肠道肿瘤切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但EN组肠功能恢复较早,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术后早期EN治疗,减少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使用营养液前、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脂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代谢和预后情况.结果 EN组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检验指标高于PN组,EN组好转率80%、感染性并发症40%,PN组好转率70%、感染性并发症8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有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7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可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要素营养(early enteral element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阶段性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临床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EN)和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血清白蛋白、淀粉酶水平、胃肠功能,比较其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和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肠道蠕动恢复较早,且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阶段性营养支持组(P<0.05).结论:在SAP的治疗中,72 h之内行EEN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实施原位肝移植术后32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16例,检测两组病人肠道pH值及菌种比例、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EEN组肝移植术后肠道pH值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比例明显低于TPN组:EEN组手术后3、57、d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较TPN组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EN,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史丽 《天津护理》2018,26(6):66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为主,结合肠外营养的营养方式对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方式;对比术后3 d、5 d和7 d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免疫学指标(包括IgG定量、CD3+、CD4+和CD4+/CD8+),炎性指标(血清白细胞计数、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和临床指标(排气时间、大便潜血和切口感染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白蛋白、前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IgG定量、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5 d和7 d血清白细胞计数、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水平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潜血和切口感染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肠内营养为主,结合肠外营养的营养方式可改善腹腔镜下巨大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减轻炎性水平,提高临床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SPF大鼠模型,观察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后全胃肠外营养(TPN)、TPN液中添加Ala-Gln(TPN加Ala-Gln)和经口进食(TEN)3种营养模式对肠粘膜免疫系统、肠粘膜菌群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探讨Ala-Gln是否对损伤后肠粘膜屏障有修复作用。方法:24只SPFWistar大鼠实施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后以TPN、TPN加Ala-Gln和TEN3种营养方式支持7日后剖杀。以回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计数、回肠革兰氏阴性细菌粘附率及血浆LPS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上述各项指标在TEN组变化最轻;,在TPN组变化最重,表现为肠固有层CD3 、CD4 、CD8 淋巴细胞和IgA浆细胞明显减少,肠腔细菌S-lgA包被率下降,肠道微生态发生紊乱,细菌粘附率和易位率上升,血浆LPS水平升高,死亡率高;TPN加Ala-Gln组各参数接近TEN组。结论:标准TPN能削弱肠粘膜免疫系统,加重粘膜屏障损伤;而适量补充Ala-Gln能减轻这种损害,有利于肠粘膜屏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撤机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 ( 30例 )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 30例 ) ,观察撤机的时间 ,同时在营养支持前 1天及营养支持第 8天观察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5 ) ,2周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 ;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较前升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 ,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 ,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增加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