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28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体会.方法 2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其中5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术.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9.3±1.2cm.全组死亡1例(3.6%),其余27例术后7~14天出院,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1.5年,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远期死亡.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双瓣膜置换术安全可靠,并具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 (41±10) 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 (4~6 cm),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右上肺静脉行左心房引流,经房间隔行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反流予以成形。 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60~290 (229±37)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1 (67±19) min,体外循环时间 60~136 (87±2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47 (16±11)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19~60 (30±12) h,术后胸腔引流量80~780 (320±184) ml。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9%~65%(56.0%±4.8%),二尖瓣轻微反流5例,三尖瓣轻度反流6例。术后1个月右胸切口长度3.9~6.0 (5.3±0.7) cm。术后随访1~2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二尖瓣中至重度反流。 结论 经右胸行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侧卧位60°~90°,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3肋,下端止于腋前线第5肋,在腋中线第7肋间切一1.5cm小口备用,沿第4肋骨上缘或第3肋进胸;沿右膈神经前切开心包并悬吊利于升主动脉及心脏显露;以长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插管前端,帮助完成主动脉插管。经手术切口内置入上腔静脉直角插管,从第7肋间小切口导入直角下腔静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插管灌注心脏停搏液,切开右心房或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缝合心包上段大部分,经第7肋间小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23例(1.12%),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14例(0.68%),发生其他各种并发症65例(3.16%),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无异常。2058例中共死亡6例,总死亡率为0.29%(6/2058),其中先心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20%(3/1466);心脏瓣膜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5%(3/592)。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本身固有的美观效果、较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与常规切口相比具有的优点,值得并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7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7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3例中男 10 9例 ,女 6 4例。年龄0 5~ 2 8 0岁 ,平均 (6 5± 4 4 )岁 ;体重 6~ 6 3kg ,平均 (17 6±7 2 )kg。术前均经体检、心脏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并经手术证实。全组病人心胸比率 0 4 7~0 6 8,平均 0 5 5± 0 0 6。心内畸形包括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4 1例 (中心型 2 6例、上腔型 8例、下腔型 7例 ) ,室间隔缺损 (VSD) 10 9例 (膜周部 81例、干下型 2 2例、肌部…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37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7年 3月至 1998年 10月 ,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完成二尖瓣置换术 37例 ,现将手术结果及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7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 ,男 9例 ,女 2 8例。年龄 2 4~ 6 4岁 ,平均 (37 8± 13 7)岁。体重 41~ 85kg,平均 (5 8 8± 17 3)kg。病程 3~ 32年 ,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9例 ,心包腔粘连 8例 ,左房血栓 7例 ,右侧胸膜广泛粘连 7例。 7例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病人。心功能 (NYHA)II级 2 1例 (5 6 7% ) ,III级 16例 (4 6 3% ,其中 2例入院时心功能IV级 ,经利尿及强心治疗后 ,纠正至III级 )。X线胸… 相似文献
6.
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5年3月~1997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7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09±6.4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6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微创小切口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4.2±11.2)岁;二尖瓣狭窄2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合并三尖瓣反流19例;均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收治2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照组),其中男86例,女114例;年龄(49.4±13.2)岁;二尖瓣狭窄8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6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49例;合并三尖瓣反流76例;均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无院内死亡,两组院内死亡率、体外循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和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小切口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0.2±3.1)h vs.(15.2±7.1)h,P=0.008]、术后胸腔引流量[(92.0±28.0)mlvs.(205.0±78.0) ml,P=0.000]、术后输血量[(0.8±1.6)U vs.(1.9±2.1)U,P=0.006]、住ICU时间[(14.0±8.0)h vs.(26.0±12.0)h,P=0.003)和住院时间[(14.8±4.6)d vs.(19.7±3.2)d,P=0.006]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 结论 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安全性上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相当,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术后恢复上显著优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2例,女138例;年龄3个月~9岁(3.0±1.6)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3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50例,ASD修补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矫治术12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PECD)矫治术15例,VSD+ASD修补术26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平均住院时间9 d,平均住ICU 1.6 d。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随访期间3例VSD术后发生小于2 mm的残余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6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4年6月我院腋下小切口(6~12 cm)手术治疗肺癌68例临床资料,其中中心型20例,周围型48例.病灶直径2.0~6.0 cm.结果施行肺叶切除54例(其中双腋下小切口行右肺上叶切除、上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加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例),全肺切除8例,肺叶袖切6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加肺动脉成形1例,左肺上叶袖切加肺动脉成形1例).清扫肺门淋巴结416枚[每例6~14枚,(8.5±3.3)枚],清扫纵隔淋巴结310枚[每例4~12枚,(6.1±2.6)枚],其中淋巴结转移86枚,转移率11.8%(86/726).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17.4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15 d,平均4.5d.术后住院8~15 d,平均10.5 d.围手术期死亡1例,为右肺上叶袖切加肺动脉成形,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余67例术后随访3~38个月,(17±2.4)月,9例死于肺外转移.结论腋下小切口对于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1.
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一般先天性心脏病1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9例,室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均采用右胸小切口经右第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2.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相比有较多优点,因此,近年来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针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以采用瓣环成形、三角形切除、四边形切除以及腱索转移、置换等方法。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小切口二尖瓣成形和机器人辅助的二尖瓣成形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另外,对二尖瓣关闭不全进行介入治疗也开始起步。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有更多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Norihiko Ishikawa Go Watanabe Shigeyuki Tomita Hiroshi Nagamine Shojiro Yamaguchi 《Artificial organs》2009,33(10):864-866
This case report presents the first robot-assisted totally endoscopic mitral valve plasty in Japan. A 54-year-old woman was found by echocardiography to have grade III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because of prolapse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Surgical repair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For the totally endoscopic mitral valve repair, a right-sided approach was used through four ports. A transthoracic aortic cross-clamp and novel flexible port access retractor were inserted through a 5-mm skin incision. Quadrangular resection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was performed, and an annuloplasty band was placed into the atrium. Resection of the valve segment took 13 min, and band implementation, 45 min. The total pump time was 197 min and the aortic cross-clamp time, 117 min. Post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y confirmed the absence of mitral insu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局麻下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甲状旁腺手术的另一个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局麻下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PSIL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在连续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中,选择定性、定位诊断为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且不具反指征的病人,征得其同意后行PSILA。术前以B超和MIBI明确定位,术中作PTH快速测定以及时发现多腺体病变。对多腺体病变和操作困难的病例及时中转常规手术。结果:310例病人接受PSILA,男56例,女254例,年龄(60.8±16.1)岁,病程(34.34±50.53)月。术前平均血钙(3.0±0.33)mmol/L、血PTH(228.7±360.1)ng/L。PSILA组腺瘤大小(1.90±0.96)cm,重(2.19±4.44)g。51例中转为全麻下手术,包括多腺体病变22例、术前定位错误14例、操作困难者12例、不能耐受PSILA3例。PSILA手术时间平均为(32.68±6.96)min,术后49例留置复苏室观察2h后直接出院,210例在病房观察一晚后翌晨出院。1例术后血钙高于正常(2.87mmol/L),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出现切口下血肿。B超和MIBI的定位准确率为88.39%,单发腺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14%。结论:PSI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甲状旁腺手术方式,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病人,遇到困难病例及时中转全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mitralvalverepair,MVP)同期是否需行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valvuloplasty,TVP)。方法根据MVP同期是否行TVP,将1993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35例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分成MVP组(76例)和MVP+TVP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和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采用多因素Coxregression分析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术后在院期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均为轻度或轻度以下;(2)MVP组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5.0%;MVP+TVP组患者术后5年、l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3.7%,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但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肺动脉压〉30mmHg(95%CI:1.127,137.487,P=0.040),心房颤动(95%CI:1.177,23.378,P=0.030)是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特别是术前存在肺动脉压〉30mmHg、心房颤动的患者,MVP同期应积极行TVP。 相似文献
16.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39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45~95min,平均60 min;术后住院3~6 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二尖瓣瓣中心人工瓣膜置入术进行了报道,术中保留前后瓣叶及其瓣下结构。全组术后无死亡。5例患者经28~63月(平均43.7月)随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文中讨论了此种换瓣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本组患者13例,均采用改良小切口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术。术前超声及CT扫描等检查测量肾脏的最短径作为小切口长度,辅助定位腹腔镜通道穿刺点。腹腔镜经腹行肾切除术,切除肾脏后经小切口取出。对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时间等资料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14±16)min(90~135min),术中失血(231±89)ml(100~350m1),术中及术后输血0~400ml。术后第一个24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为3~6分。术后3天内使用双氯芬酸钠纳肛50~100mg/d。术后患者恢复进食时间1~2天,下床活动时间3~5天。1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小切口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术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肾脏解剖结构,个体化设计并充分利用腹腔镜的三个穿刺造通道。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切口定位及病变间隙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准确的皮肤切口定位和突出间隙的确认是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的成功关键之一。方法:我们对5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过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术前我们采用:读、摸、按相结合的皮肤切口定位法,术中又用摸、摇、触相结合的办法对突出间隙进行再确认。结果:定位准确率可达100%。避免了使用单一固定的解剖关系定位法所可能造成的定位错误。结论:该方法是利用病人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结合病人病椎的病理变化特点,同时又考虑到病人解剖变异的可能而设计的临床定位法。它对小切口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