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诺和锐30三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降血糖平均费用。结果实验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降血糖的平均费用上显著低于胰岛素泵组(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与胰岛素泵疗效接近,但效价比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价比。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d);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门冬胰岛素输注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相当,但皮下注射胰岛素者住院费用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3.
叶健波  林东源  李剑军 《内科》2013,(6):604-60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加强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的HBAIC、FPG、PPG水平及胰岛素总量。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注射次数减少,操作方便,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保持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但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较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更容易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对比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有效地减低血糖,但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4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两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84例T2D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分别监测病人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给药模式,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应用胰岛素泵组患者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控制好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更低,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更少。结论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好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选取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应用普通胰岛素R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普通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应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D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①A组空腹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B、C组和D组三组间空腹血糖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和D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指尖空腹指尖血糖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4组间血糖下降差值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长,B组胰岛素用量最多;④D组低血糖发生率最高,C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结论: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均较好;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门冬胰岛素30可做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及对患者胰岛功能影响。方法入组该院2018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的用量、出现低血糖次数、血糖波动幅度、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β、HOMA-IR、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胰岛素的用量、出现低血糖次数、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降低,HOMA-β均显著升高,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低血糖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26<0.05)。结论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对血糖波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更好控制血糖和减少胰岛素的用药量,促进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比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不赘述,两组患者治疗区别在于对照组采用的是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胰岛素泵的治疗。治疗两组后对比两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占1%,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16例,占16%,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方面,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强化的临床对比,胰岛素泵的降糖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该院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三餐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CSII和MSII两种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CSII组强化治疗后患者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控制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并评价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取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泵)和试验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持续治疗,于治疗6个月以及1年时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空腹胰岛素、体质量、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更少,HbAlc下降更明显,胰岛素敏感性较前明显增加,HOMA—IR下降值更大。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可迅速有效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毒性,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5.
观察、随访、对照性分析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9.0mmol/L)所需时间等。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后6个月、1年、2年一直到第五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优于皮下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结论:胰岛素泵可迅速有效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8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泵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显著下降;且平均血糖低于多次注射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偏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果: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探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以来该院就诊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相比胰岛素泵能够更好的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可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胰岛素泵开展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GDM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观察组(经胰岛素泵开展皮下注射),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FP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高症、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巨大儿等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比,予以GDM患者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能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和母婴并发症出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痰菌转阴率、病灶有效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有利于肺结核痰菌转阴、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肺结核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是否相关。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且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继续予以皮下胰岛素注射,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评估调整,通过对患者自身前后的比较和两组间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间住院期间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无明显差异,但在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A组胰岛素用量小于B组,但A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体重是否下降,短期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均能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体重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偏小,血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