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肝气、肝血、肝阴、肝阳肝的主要作用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主疏泄主要是指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藏血,实质上是疏泄作用对血行的影响。但是,临床上之肝不藏血症,除包括血行失常之出血等症外,还指肝血濡养失常症。此外,肝阴、肝阳一些独特的作用,还不易概括到疏泄或藏血中去。故分别介绍肝气、肝血、肝阴、肝阳的作用,更能概括肝的复杂机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胃痞壅滞,主用通降,慎用开破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满闷、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响气机的通畅,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木郁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则升降气机痞塞,或逆乱失常,导致气滞中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积、气滞、血瘀、情志、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和;肝失疏泄,则脾壅胃塞,此谓木(肝)土(脾胃)不和。脾胃互为表里,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影响胃主纳谷和腐熟水谷的功能;脾气不升,气机阻滞,必碍胃通降浊气的功能;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在脏  相似文献   

5.
胃痞壅滞,主用通降,慎用开破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满闷、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响气机的通畅,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木郁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则升降气机痞塞,或逆乱失常,导致气滞中满;脾胃不和,则木可侮之,使气机乖常而生痞满.  相似文献   

6.
<正>肝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肝性喜升,而恶降,胃以通降为顺。五行中,木能疏土,肝气条达,中土疏利,即肝气的疏泄升发,有利于胃气之和降下行。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肝胃之间的相互协调对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脏腑辩证中却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故就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内科常见病,以胃脘部疼痛、胀满、嘈杂,暖气反酸等为主症,其病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肝与脾是木土同源,机体水谷的运化,精微的吸收转输必赖肝的疏泄功能协同完成。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皆生”,故调理脾胃,为治疗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8.
黄西园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3):174-174,177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Functionaldyspepsia,FD),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反胃”等范畴,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伴有餐后饱胀、嗳气、嘈杂、厌食、烧心、反胃、排便异常等症状。其诊断虽简单明了,但其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认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与FD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其临床表现多属肝胃同病,即以肝胃不和证最为多见。据此,治疗的重点应以疏肝和胃为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着重从肝与胃的生理与病理关系探讨疏肝和胃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1肝气疏泄为胃气通降的根…  相似文献   

9.
鼓胀治验     
1 肝郁气滞、湿停水聚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唯有肝气舒畅,则脾升胃降,纳运正常。若精神剌激,或情志抑郁,则肝之疏泄失于条畅,生发之气违和,可导致气机阻滞,瘀血内生;木郁侮土,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气血水湿停滞,  相似文献   

10.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具有疏泄功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 ,才能使气机调畅 ,肝气有上升之路。只有在肝气功能健全、强盛的情况下 ,肝气才能顺其本性而上升 ,不然则气不升为病 ,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和肝气虚弱导致肝气不升。肝气不升不能助脾气主升 ,脾运化功能失常 ,故消化不良 ,泄利下重。肝气虚表现为气虚症状 ,表现为疲乏无力、自汗短气等。明确了肝气不升的病理、生理 ,治法确立就不难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因而 ,肝气不升 ,可以升提肝气法治疗。具体分述如下 :( 1 )肝失疏泄肝气不升 ,以疏气升提法 ,《…  相似文献   

11.
肝与津液的关系尤为密切.肝藏血,津血同源,血足则津沛;肝主疏泄,调畅三焦气机,有助于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调达则是津血输布的目的保证.肝主疏泄、藏血功能失调则口干、眼干、疲乏诸症蜂起.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为肝失疏泄及肝血不足.从肝论治,使肝气条达,气津得宣,津必上承;养血柔肝,以期肝疏气调,气血平和;加以怡情养性,调肝解郁,疏畅气机,燥证自除.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各种理化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导致的胃黏膜的炎症性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压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而明显增大,长期情志郁闷不畅,导致肝气不疏,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胃炎气机不调多由肝失疏泄引起,现代医家更注重肝郁气滞这一病机[1]。吾师自拟  相似文献   

13.
调肝理气 慢性胃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胀满不适,中医称之为“胃痛”、“胃痞”等。根据中医肝主疏泄理论,认为肝可调畅脏腑气机,助脾胃运化受纳。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脾升胃降,运化健旺。否则,可影响中焦的纳降与升清,致胃中气机郁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 肝病辨治 三纲为主 《肝病证治》是《西溪书屋夜话录》(残本)唯一留 存于后世对肝病证治进行论述的医书。由清·王泰 林(1798-1862) 所著,作者通过对前人治疗肝病方 法的归纳,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总结出治肝三十法, 王泰林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 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 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重点强调肝病虽然复 杂而变化多端,应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 辨证施治。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以条达通畅为顺, 若由多种原因引起抑郁则气机壅滞不利,肝气郁结 而为病。故肝病初起,首见气郁之证。始为气郁本 脏,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由于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气郁则血瘀,肝病则可由气及血,致络脉瘀阻。本脏 气机失调则会致全身气机失衡而累及他脏病变,木 能克土,脾胃与肝同处中焦,肝气首先会影响脾胃运 化功能,造成肝脾不和,肝气犯胃;金克木,肝升肺 降,故肝气不利则肺气难平,形成肝气犯肺,肝气横  相似文献   

15.
张昭  董洋  王莉  梁凤鸣 《中医学报》2024,(3):453-457
肝主疏泄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均为维持机体代谢关键环节。自噬又为肝主疏泄功能在微观层面的体现。肝体阴而用阳主动,肾主阴水而主静,肝阴肾水即为一体。肝主疏泄,气血上注于目,因而明目必先养血柔肝。肝疏泄条达依赖于肾水的滋养,木得水养,则疏泄有度,气机畅达,目中玄府通利,气血津液上承目窍,神光方可发越无阻,实现肝气和则目能辨五色。  相似文献   

16.
肝气是对肝中所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各种功能的概括。肝气虚是由于肝的精气减少,使得肝的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主藏血、主筋,荣爪、养目、升发等功能减弱。人体进入衰老期以肝气虚为起点,从而启动了五脏的衰老进程。在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目始不明"、"筋不能动",以及更年期女性表现的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或抑郁等情志异常,都与肝气不足,失于滋养以及疏泄不利有关。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肝气的正常对于延缓衰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陆老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理气和胃清热法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理论依据,分析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以临床经典案例加以佐证。[结果]陆芷青教授认为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等多种因素伤肝,肝失疏泄,横犯胃气,甚至肝郁化火,灼伤胃络,导致胃气不降或胃络失养引发疼痛。针对该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并自拟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进行治疗,所用方药标本同治、肝胃兼顾,临床应用每获良效。[结论]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拟方思路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8.
<正>胃痛(二)三、肝郁气滞证本证多由精神因素所致,如忧思恼怒,不得宣泄,致肝气郁滞,胃失和降,遂引发胃痛,故称之为"肝胃气痛"。其临床表现以胃脘胀痛,或攻窜不定,连及两胁为特点,遇有情绪波动特别是气恼则发作或加重,常伴有胸闷嗳气,或长叹息等症状,而嗳气或矢气之后则感舒适,大便每每不爽,舌苔薄白,脉沉弦。本证的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治肝可以安胃",使肝气舒畅,则胃气自能和降而疼痛得止。可选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川芎、  相似文献   

19.
论肝主疏泄精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肝主疏泄对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精气物质化生运行的生理病理影响,认为肝主疏泄精气也是肝主疏泄的主要机能之一,与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调节情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肝失疏泄,能影响精气的化生和生理功能,产生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方面的多种病证。临床治疗应注意调畅肝气。  相似文献   

20.
谈治肝安胃     
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症状多以胃院部胀痛为主,或兼见两胁胀痛,或喷气、嘈杂、呕逆、食不下或黑便等。往往虚实并见,寒热兼有,病情复杂。在治疗上或主温散,或主攻下,或单纯进补,或见症用药,虽可暂时获效,但仍难中征结。土需木疏,木需土荣:从正常生理角度来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康容川《血证论》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这说明胃之受纳,靠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则靠肝之疏泄;而肝之疏泄功能,又要靠脾胃水谷之精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