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往发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真菌所产生,几种植物病原细菌也只产生β-内酰胺类结构的毒素。本文报导从假单孢杆菌的新种中第一次发现两种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Sulfazecin 和 Iso-sulfazecin。作者使用绿脓杆菌超敏感菌 P_sC~(ss)和缺乏染色体控制的β-内酰胺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1B 的大肠杆菌超敏感菌 PGB,以 pH4.5琼脂平板筛选土样,得到两种产生β-内  相似文献   

2.
引言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通过水解β-内酰胺键使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同时也提供了鉴定β-内酰胺酶所需要的β-内酰胺底物.后来,Abraham和Chain证明,一些细菌(埃希氏菌属杆菌)产生的酶能够"破坏青霉素的抑制生长性质".青霉素的结构被确定之后,Abraham证实了灭活作用是酶催化β-内酰胺键水解生成青霉酸的结果(图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7年日本国内发表的抗生素论文183篇和专利112份进行综述。β-内酰胺抗生素类从约氏纤维粘细菌PB-5266的培养液,用色层分离技术分离到新型的单环β-内酰胺PB-5266A、B和C。它们与以前报道过的单环β内酰胺不同,有脱氢天冬酰胺基。它们对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变株的抗菌活性弱。它们的结构式见图1所示。氨基糖苷抗生素类从产生SporaricinA糖多孢菌(S.hirsta subsp.kobensis)分离到新的类似物2″-N-甲亚胺氧基sporaricin A。它对包括氨基糖苷耐药菌在内的革蓝氏阳性和阴性菌有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替卡西林(Ticarcillin,α-羧基噻吩青霉素)为广泛用于治疗绿脓杆菌感染,但对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一些重要病原体无效。由Str.clavuligerus ATCC27064分离得到的克拉维酸(棒酸,Clavulanic acid)是一种有效和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替卡西林合并使用,不仅能扩大其抗菌谱,而且可协同抑制一些产生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5.
头孢匹罗抗菌活性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抗菌药.然而其疗效由于耐药菌株的扩散而受限.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有如下三种:(1)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降低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亲和力;(2)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3)抗生素分子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简称β-lase)水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类新抗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及其在临床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的产生已严重地影响其疗效。特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使肺炎克雷自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由质粒介导耐药性发展很快,使细菌对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内酰胺类等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7.
FK027(图1)首先被命名为第三代口服有效的头孢菌素.虽然FK027抗葡萄球菌能力比其他口服有效的β-内酰胺抗生素要低,但其抗链球菌的能力和氯氨苄头孢菌素相似而且抗革蓝氏阴性菌具有广泛抗菌活性并且大大超过其他口服有效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本文报道了FK027抗革蓝氏阴性菌活性的分子机理.使用大肠杆菌研究其抗菌活性和其对靶酶亲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渗透外膜能力和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以后,能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1],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筛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采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超敏感菌株~[2]和相应的耐药菌株组成配对菌株来筛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样是可行的。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生的β-内酰胺酶~[3]也可作筛选手段。我们从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突变株出发进行了筛选模型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9.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合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在感染性疾病领域中 ,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许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被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灭活。鉴于此 ,已有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问世 ,并已广泛应用 ,如克拉维酸 ( clavulanicacid)、舒巴坦 ( sulbactam)等 ,近年来又研制了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三唑巴坦 ( tazobactam)。哌拉西林 ( piperacillin)和三唑巴坦 ( 8∶ 1 )的合剂 1 992年在法国上市。该合剂抗菌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见 ,能抑制耐药株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 ,国外用于治疗各系统感染获满意疗效。1 抗菌活性三唑…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动力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β-内酰胺酶是指能催化水解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及其N-酰基衍生物分子中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的灭活酶,是大多数致病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随着临床β-内酰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新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不断开发,β-内酰胺酶所致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为此,对β-内酰胺酶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β-内酰胺酶动力学是在分子药理水平上研究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作用以及影响水解速率的各种因素,即研究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反应速度以及抗生素浓度、酶抑制剂浓度、温度、pH及酶量等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以寻找酶作用的规律性.对于一些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特性,近年来已有各自的报道,现将β-内酰胺酶动力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克拉维酸(CVA)是棒状链霉菌(S.clavuligerus)产生的第一个含氧非典型的天然β-内酰胺抗生素(图1),具有抗菌活性弱,抑制β-内酰胺酶强的特点,同许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强的协同作用,与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制成的合剂Augmentin和Timen tin已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棒状链霉菌在发酵中除产生克拉维酸外,还同时产生包括头霉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化合物。因此,搞清克拉维酸的生物合成,通过代谢调控对开发新品种,提高克拉维酸产量都有一定的意义。早已搞清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自40年代初应用临床以来,由于其高效、低毒,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强有力武器,但由于长期广泛的应用,使多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人们通过研究发现,β-内酰胺酶(β-lase)是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酶能使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而失  相似文献   

13.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用,增强后者抗菌活性.扩大其抗菌谱,已成为提高抗感染疗效的重要手段.Tazobactam(TAZ)是继克拉维酸、舒巴坦(Sulbactam)之后的又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该品由日本大凤公司开发并转让给美国Cyanamid公司生产.目前它与哌拉西林(PIP)的复合制剂(PIP/TAZ)已完成了临床试用,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该品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扩大抗菌谱,亦可产生拮抗作用, 产生协同作用存在于以下情况: 1.抑制β-内酰胺酶 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对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G-细菌无效,因而在使用  相似文献   

15.
Tazobactam/哌拉西林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哌拉西林(PIPC)是日本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临床使用多年,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较高评价.PIPC对各种细菌耐药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不稳定.目前,全球有90%以上金葡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因此,由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类导致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耐药问题,已成功开发并应用了数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紧随舒巴坦(SBT)和克拉维酸(CVA)后,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tazobac-tam(TAZ)并与PIPC制成合剂(1:8),目前已在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上市.TAZ/PIPC比已使用的Unasyn(舒巴坦/氨苄西林),Aug-mentin(克拉维酸/阿莫西林)等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适应症.现将TAZ/PIPC的药理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 Lactamase inhibitors)是一种新的 β-内酰胺类药物〔1〕。质粒传递产生 β-内酰胺酶 ,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 ,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饱菌素类 )耐药的主要方式。为了克服这种耐药性 ,除了研制具有耐酶性能的新抗生素外 ,还要不断寻找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前对竞争型抑制剂的开发已有一些进展。竞争型抑制剂按其作用性质分为可逆性与不可逆性两类。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钠等 )属可逆性竞争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它们可与一些细菌的 β-内酰胺酶活性部…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面临β—内酰胺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微生物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已经形成一个大的酶系家族。它们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该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虽然早已发现了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能够产生β-内酰胺酶,而且也被重视,但许多种其它微生物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在不断地充实着这个酶家族。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分枝杆菌、军团菌、放线菌和诺卡菌等菌  相似文献   

18.
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内酰胺酶种类较多、特性各异,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AmpC、碳青霉烯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产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毒性低,对胎儿无不良作用,抗菌谱广和具有杀菌作用。然而,随着新β-内酰胺类的使用,对其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生水解抗生素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有关。目前已确定,产生新型β-内酰胺酶的潜在可能性尚未得到控制。因此,研制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是很有前途的。《Unasyn》是美国费歇尔公司生产的氨苄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克坦复合剂(A/S)的商品名。舒巴克坦是青霉素核的衍生物,它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