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178例(215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其中男62例、女116例,178例中162例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2个月。结果:根据Merle D’Aubigne评分方法,优40例,良69例,中50例,差3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相似文献   

2.
髋臼加深全髋置换治疗成人先天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索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髋关节半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12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髋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髋臼加深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结果:经1-8年随访,段体稳定,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髋臼加深全髋关节置换是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髋关节半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时,通常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髋臼重建方法包括结构性植骨、高髋臼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内移等,但如何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方法存在较大争议。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35例(3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内陷的处理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继发性髋臼内陷症21例28髋,男12例17髋,女9例11髋;年龄26~68岁,平均56.3岁;原发疾病:类风湿关节炎9例14髋,强直性脊柱炎6例8髋,感染4例4髋(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各2例2髋),髋臼骨折畸形愈合2例2髋;轻度髋臼内陷6髋、中度髋臼内陷12髋、重度髋臼内陷10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单纯植入生物型臼杯6髋,打压植骨后直接植入生物型臼杯18髋,直接植入骨水泥杯2髋,打压植骨后骨水泥杯固定2髋。结果术后21例28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8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4.1)分,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5±3.3)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优22髋,良6髋,优良率100%。臼杯平均外翻角(42±3.5)°。植骨均骨性融合,无臼杯再次内陷及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屈曲增加(64.3±4.5)°,外展增加(20.5±3.5)°,内旋增加(16.5±2.5)°,外旋增加(19±2.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假体均获得骨性稳定。术前股骨头内陷3~30 mm,平均13 mm;术后股骨头内陷0~5 mm,平均2 mm。人工股骨头旋转中心外移3~28 mm,平均10.5 mm。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下沉,植骨与髋臼融合,无髋臼再次内陷。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内陷时,恢复患髋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可获满意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过程中髋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3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在髋臼周围做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片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吸收现象,植骨块对髋臼的平均覆盖率为35%,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0.6分,术后平均90.3分,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暂无二期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及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应用Mark髋臼四分法判断臼杯假体的实际位置。行Harris临床评分及X线检查做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2 mm,术后为1.52 mm;术前垂直距离平均为10.26 mm,术后为5.68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k髋臼四分区中,臼杯假体位于内侧区者为46髋,其中内下区34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2.5~60.3分,术后为76.6~96.5分。无假体松动和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在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中,应强调向内方或内下方加深髋臼,接近于真臼安放臼杯假体,以尽量恢复髋关节理想旋转中心;选择小型臼杯假体以获得髋臼宿主骨的良好覆盖,减少髋臼植骨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往往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重者出现髋臼上方骨囊性病变,如截骨面上有较大囊变区,会影响Chiari骨盆截骨的效果,需采用一些特殊手段加以解决。本文总结1994~1995年资料完整的行Chiari骨盆截骨治疗的8例髋臼上方不同大小骨囊变区...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30例患者33髋。结果:随访25例28髋,平均随 访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髋,良9髋,可4髋,差2髋,结论:术前准确测定髋臼骨质分布、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正确重建髋臼,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患者大都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病人基数巨大,约占世界病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每年新发病人约10~20万,是致残率较高的骨科常见病[1]。ONFH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构成复杂,主要包括创伤、激素和酒精性ONFH,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暴露史(特发性),病理过程表现为骨细胞进行性凋亡,骨质变性坏死,软骨下骨骨折,股骨头结构塌陷,进而引发髋关节加速退变的级联反应,病人在病程中髋部疼痛逐渐加重、髋关节畸形、僵硬、跛行甚至丧失下肢运动能力,导致残疾。  相似文献   

11.
数十年来,我国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保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理论上逐渐明晰了股骨头髋臼的血液供应、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早期髋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临床上推广了髋臼周围截骨、髋关节外科脱位、髋关节镜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继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形成机制、病理状况、干预措施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机制和细节尚不明了,如髋关节不稳、临界争议等。该文在总结上述临床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传统治疗方法的回顾,进一步对保髋工作的历史发展作了阐述,对保髋的随访和评价、微创及个体化治疗作了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前后脱位的区分是以Nela ton线为标准 ,脱位后的股骨头位于该线前方为前脱位 ,位于该线后方为后脱位〔1〕。我院自 1992年以来共收治 5例特殊类型的髋关节脱位 ,其脱出的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前方 ,但X线征象及临床体征均与一般髋关节前脱位有所不同。笔者就这种脱位受伤机制、命名及治疗提出探讨 ,以供商榷。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0~ 6 0岁。右髋 3例 ,左髋 2例。致伤原因 :高处摔伤 3例 ,车祸 2例。 5例均单2 0 0 1-0 2 -2 6收稿 ,2 0 0 1-11-0 6修回作者单位 :伊犁地区人民医院骨科 ,新疆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翼型髋臼加强杯在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12月,对25例髋臼肿瘤切除后HarringtonⅢ型骨缺损患者行带翼型髋臼加强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重建术。男13例,女12例;年龄13~73岁,平均51.2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部及臀部疼痛;病程1~96个月,中位病程6个月。转移瘤1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Ⅰ级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联合应用RIBBED人工全髋关节(LINK公司,德国),6例应用国产春利正达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其余患者均应用SPⅡ人工全髋关节(LINK公司,德国)。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发生深部感染1例、髋关节假体脱位2例。转移瘤患者中,8例死于肿瘤进展,平均生存11个月;10例患者生存,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术后2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多发性骨髓瘤及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均生存,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软骨母细胞瘤与软骨肉瘤患者分别随访58个月及1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3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导致髋臼内植物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内植物失败。23例患者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行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 93)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57%~93%,平均81%。结论采用带翼型髋臼加强杯重建HarringtonⅢ型髋臼骨缺损,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重建关节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Guo W  Yang RL  Tang XD  Tang S  Li DS  Y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19-1422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与重建的方式及合并症。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髋臼部位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3l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软骨肉瘤12例、尤文瘤1例、骨肉瘤3例、淋巴瘤1例、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髓瘤2例、骨巨细胞瘤9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2l例患者行髋臼切除、骨盆重建,其中人工半骨盆8例、马鞍式关节7例、灭活再植 人工髋关节置换6例。10例患者行肿瘤刮除 骨水泥填充 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 2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的患者中,5例出现局部复发,其中3例为行半骨盆灭活再植的患者。3例骨肉瘤中2例死亡;12例软骨肉瘤患者中,随访9人,6例无瘤生存。术后2个月后,21例患者能够正常坐、扶单拐行走。结论 髋臼区域的肿瘤切除后可行异体或人工半骨盆移植进行修复,或将瘤段骨壳灭活再植进行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重建的过程中应注意:(1)广泛切除肿瘤;(2)熟悉各种髋臼重建方法的优缺点,防止合并症的发生;(3)髋臼重建后的稳定性较差,应注意站立时在健侧拄一手杖,保护再造髋关节;(4)预防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盆肿瘤切除容易发生伤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治疗中的有关问题,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3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早期手术疗效优良,2例陈旧性损伤疗效差,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较好疗效,对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同时关节内有游离碎骨者,不宜手法整复脱位,就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肿瘤切除股骨头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4例,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前行局部动脉栓塞,手术前后常规化疗。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 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失败的翻修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技术挑战.翻修时面对广泛的髋臼骨缺损,可能需要采用几种不同技术,尽可能使髋臼侧恢复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骨量.获得翻修假体初始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文就全髋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术前计划和翻修重建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CDH128髋,平均随访5a2个月。[结果]股骨头坏死15髋(11.7%),髋关节障碍28髋(21.8%),髂骨变形、变小18髋(14%),髋臼发育不良复发4髋(3.1%)。[结论]脱位高者术中短缩股骨,避免损伤髋臼上缘软骨,截骨距髋臼上方0.5~1cm处,截开的髂骨问嵌插入足量的髂骨松质骨骨块和短缩的股骨或异体骨,保护髂骨骨骺及附着的肌肉血管束,术后3个月内避免持重,髋关节功能障碍者,给予松解后,应用CPM(continuous passitive motion),对预防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178例(215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其中男62例、女116例,178例中162例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2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优40例,良69例,中50例,差3例.结论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各种髋关节病变终末期的终极治疗方法。国内外每年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尽管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有可能会引起十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现对1例髋臼附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报道,希望引起骨科同行警惕,尽量避免类似危险的发生。该研究已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因“右髋反复疼痛伴活动受限、跛行2年”由门诊以“右髋疼痛查因”收治入院。既往史:有轻度贫血,否认有消化道出血病史,否认地中海贫血史,否认服用激素及酗酒史,否认髋部外伤史及感染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