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治勇 《齐鲁药事》2001,20(2):30-31
1 中药的真伪 中药的真伪 ,实指中药的品种 ,品种不真能够影响临床疗效 ,甚至引起毒副反应。如川贝母 ,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而同科植物益壁坚 (丽江山慈姑 )的球茎 ,含有有毒的秋水仙碱 ,作为贝母服用 ,极易造成中毒。2 炮制不规范 历来有“遵法炮制” ,“遵古炮制”之说 ,而今又有炮制规范作依据 ,而不遵法者 ,非鲜见 ,如川乌、草乌依法炮制者 ,其毒性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乃至很小的苯甲酰乌头胺 ,如服用炮制不合格者 ,极易产生毒副作用。3 用法方面3 1 煎煮方法 川乌、草乌、关白附等必须高温、长时间煎煮 ,才能够…  相似文献   

2.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由于附子生物碱含量及组成的不同 ,其毒性差别大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必须了解炮制前后附子中生物碱组成的变化。日本学者对各种附子所含成分作了比较研究 ,发现 15种市售品附子所含生物碱的量有差别 ,除一种附子外 ,所有附子均含脂碱。对汉方方剂中生物碱含量研究表明 ,脂碱、乌头碱、次乌头碱 ,中乌头碱的含量低 ;苯甲酰乌头碱等脱脂酰化物的生物碱含量高。对用黑附子块根为原料的川乌头和炮附子的生物碱成分进行比较研究 ,分离得到 4种新生物碱 …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制川乌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4 mol.L-1醋酸铵溶液(氨溶液调pH=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进行试验,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B处理分析。结果:不同来源的制川乌特征图谱相似度高,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差异较大。生川乌与制川乌特征图谱比较,相似度小于0.3。结论:制川乌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结合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制川乌的质量,为规范川乌的炮制工艺,合理、安全地使用制川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中医认为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1],但因其毒性大,极易引起中毒,且民间有自服治病习惯,乌头碱中毒并不少见。自2007-2013年我院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人43例,本文将这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草乌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评价其氨基酸的分布和价值。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比较分析川乌、附子、草乌水解后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经过酸水解的草乌、川乌、生附子样品液中均能够检测出16种氨基酸,而且3种样品中都没有检测出脯氨酸。其中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生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结论:本研究首次对乌头类药材的氨基酸类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附子中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含量较为丰富,这与植物代谢过程中的积累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本研究为乌头类药材的现代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 方法用注射泵自动进样,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直接分析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混合物。结果 在生草乌花中发现3个新生物碱,草乌花煎煮后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都发生水解,前者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乌头属植物煎煮液中的生物碱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学林  陶继阳 《中国药房》2010,(43):4099-4101
目的:以川乌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乌在不同煎煮时间煎剂中的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考察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有效成分及主要毒性成分变化趋势。结果:在煎煮0~4h的川乌煎剂中,随煎煮时间延长,其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主要毒性成分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为了使毒性药物川乌的使用符合"低毒高效",完善药典相关内容,应进一步明确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苯甲酰类乌头碱在川乌及其制剂中的含量及二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二萜生物碱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 方法用注射泵自动进样,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直接分析草乌花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混合物.结果在生草乌花中发现3个新生物碱,草乌花煎煮后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都发生水解,前者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乌头属植物煎煮液中的生物碱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阳长明 《药品评价》2011,8(10):23-27
目的:探讨乌头碱类成分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2005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乌头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要求,分析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毒性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与结论: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比较.2010年版药典对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要求有利于药材使用的安全有效:2010年版药典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对含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制剂,在质量标准中研究建立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方法,以及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产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测定,制定合理的含量范围,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乌头类中药在我国使用时间悠久,并表现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有附子、川乌、草乌三类。乌头类临床使用频率高,针对祛风湿止痛有显著作用,具有很高的中药药用价值,但同时乌头类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同地区的种植品种之间毒性具有差异性,若是炮制的方式不规范或者是配伍不恰当等情况,很容易使得使用者出现中毒现象。所以,本文针对乌头类重要的减毒增效以及炮制配伍的方式进行一综述,进一步研究其减毒增效的肌力,以便为今后合理使用药剂量提供正确的临床依据,尽量减少出现因不合理使用乌头类中药中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兴平多位村民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后住院。事发后,当地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介入。经调查,其原因为村民食用一流动售卖点熬制的未煮熟中药附子所致。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形似荸荠、生姜,当地人称为乌药,系乌头类药物。除附子,乌头类药物还包括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中草药。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这种有毒成分,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其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附子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液加热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05%冰乙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提取液(pH5.9)于95℃加热10 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先增后降,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降低,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附子提取液(pH3)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缓慢降低,但总体较稳定;附子提取液为pH9时,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结论 pH、加热时间对附子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固态乌头碱电化学检测器的研制及其在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川乌、草乌及其中成药(小活络丸)中剧毒成分(双酯型生物碱)进行了测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同光度法接近。本文还提出了电化学法研究乌头碱水解动力学原理。在pH 6.5,温度98℃的条件下测得乌头碱水解成苯甲酰乌头碱的速度常数为1.36×10~(-2)min~(-1)。  相似文献   

14.
3种乌头类中药在大鼠体内外的神经毒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考察几种常见乌头类中药的神经毒性.方法 采用体内、外给药的方法,大鼠连续90 d经口给予生川乌和生草乌,检测其对大鼠神经行为、血液、血液生化及脑组织的影响;采用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生川乌、生草乌和生附子对神经细胞的体外毒性.结果 经口给予生川乌和生草乌后,大鼠的神经行为、血液与血液生化指标无变化,脑组织检查未见异常;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生川乌、生草乌及生附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毒性强度为生草乌>生川乌>生附子.结论 乌头类中药在大鼠整体动物试验中未见神经毒性作用,但在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中,表现出神经毒性,这可能与血脑屏障及体内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参四逆汤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SI/MS^n、LC/MS、MALDI-TOF/MS等技术,从人参四逆汤水煎液中分析和鉴定了10种二萜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碱benzoylaconit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tine、尼奥灵neoline、附子灵fuziline、14-乙酰基塔拉地萨敏14-acetyl-talatisamine、苯甲酰次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linoleate、苯甲酰去氧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ldeoxyaconine-8-oleate、苯甲酰次乌头碱棕榈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palmitat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和人参皂甙Ral、Ra2、Rb1、Rb2、Rb3、Rc、Rd、Re、Rg1、Rg2、Rg3、Rf的12种人参皂甙。脂肪酸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酰类生物碱的提取组分有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和弱的正性肌力作用。人参皂甙的提取组分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附子配伍的原则。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他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用电喷雾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结果生附子单煎煮及与甘草共煎后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大部分发生水解,生附子与半夏或五味子共煎生物碱水解受抑制,生附子和甘草单煎液的酸性远低于半夏或五味子单煎液,中乌头碱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结论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炮制方法对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生川乌分别通过药典法、黑豆法和米醋法进行炮制,以RP—HPLC结合梯度洗脱的色谱方法为检测手段,比较分析不同川乌炮制方法对双酯型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炮制方法均可显著降低生川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定量分析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生川乌均能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复方制剂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刘万忠  左阿玲 《药学学报》1992,27(4):294-298
报道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固态乌头碱电化学检测器的研制及其在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川乌、草乌及其中成药(小活络丸)中剧毒成分(双酯型生物碱)进行了测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同光度法接近。本文还提出了电化学法研究乌头碱水解动力学原理。在pH 6.5,温度98℃的条件下测得乌头碱水解成苯甲酰乌头碱的速度常数为1.36×10-2min-1。  相似文献   

20.
许利婷  张楠  卢海迪  翁丽丽  王淑敏 《药学研究》2016,35(6):322-324,327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瓜蒌不同比例配伍前后生物碱成分变化趋势,验证配伍禁忌“十八反”的科学性,为中药配伍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比例配伍组合制川乌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制川乌与瓜蒌不同比例配伍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明显,当瓜蒌重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单酯型生物碱随瓜蒌比例增大而降低,当瓜蒌增大到一定量时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有升高趋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随瓜蒌比例增大而降低。结论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后苯甲酰类生物碱含量先是随瓜蒌重量增加而降低后当瓜蒌继续增大时含量有增高趋势,乌头类生物碱含量随瓜蒌重量增加而减少,与中药“十八反”内容所述恰好相反,说明瓜蒌和川乌配伍不反,或者即使相反也不是因乌头类生物碱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