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屈光度为-6.25~-12.50 D,PRK术后屈光度为-1.50~-6.25 D。随访观察LASIK矫正1年后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和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术后主观症状较轻。LASIK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数为(-0.62±0.94)D。LASIK术后0.5≤裸眼视力〈0.8者4眼,≥0.8者9眼,1眼(7.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4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haze,包括2级haze 3眼、3级haze 1眼。应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后,haze及屈光回退减轻;术后1年,1级haze 2眼,2级haze 2眼,3级haze 1眼。LASIK术前角膜厚度为(467±38)μm,术后为(422±21)μm。结论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矫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少数患者术后可出现haze,仍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225例近视患者分别在LASIK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知觉、角膜厚度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接受McMonnies干眼症状问卷调查。综合病史及治疗效果对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预矫正屈光度、较大的切削深度以及术后的干眼症状显著相关。术后发生干眼症的32例患者8例(25%)同时伴有屈光回退,而未发生干眼症的193例患者中仅18例(9.3%)伴有屈光回退,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屈光回退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Qi H  Xia Y  Chen Y  Zh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72-75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的疗效。方法 将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7月在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再次LASIK(re LASIK ,RLASIK)矫治残余近视度数患者 6 3例 (88只眼 ) ,按首次LASIK(firstLASIK ,FLASI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分为Ⅰ组 4 1只眼 (≤ 10 0 0D)和Ⅱ组 4 7只眼 (>10 0 0D) ,分析导致再手术的因素 ;观察RLASIK术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统计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的发生率。术后随访时间 >1年。结果 在行RLASIK者中 ,FLASIK术前屈光度数>10 0 0D者超过 5 0 0 % ,同时行散光矫正术者占 73 9%。RLASIK术后Ⅰ组无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现象 ,Ⅱ组存在屈光度数欠矫现象。RLASIK术后 1年 ,屈光度数 <± 1 0 0D者Ⅰ组为 6 8 3% ,Ⅱ组为5 1 1% ;全部病例RLASIK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 0 5者均超过 90 0 % ,最佳矫正视力较RLASIK术前下降 >2行者 8只眼 (9 0 % )。RLASIK术后Ⅱ组 3只眼 (3 4 % )发生圆锥角膜。结论 导致LASIK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为高度近视、合并散光、个体反应差别。对于FLASIK术前屈光度数≤ 10 0 0D者 ,R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准确性均较为理想 ;对于F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Lian J  Zhang Q  Ye W  Zhou D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63-36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 2 5 0例 (40 8只眼 )近视患者 (- 6 0 0~ - 15 0 0D)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 194只眼 (- 6 2 5~ - 10 0 0D)和B组 2 14只眼 (- 10 2 5~ - 15 0 0D)行LASIK ,记录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年。结果  (1)A组 :正常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173只眼 (89 2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4 9 5± 31 5 ) μm ,术中平均激光切削直径为 (4 96± 0 35 )mm ,术后屈光度数为 +0 5 0~ - 0 75D ;回退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2 1只眼 (10 8%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4 7 5± 37 0 ) 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中平均激光切削直径为 (4 6 4± 0 4 1)m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33± 0 5 8)D。 (2 )B组 :正常术眼 136只眼 (6 3 5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6 0 9± 30 9) μm ,术中平均激光切削直径为 (4 5 1± 0 2 8)mm ,术后屈光度数为 +0 5 0~- 0 75D ;回退术眼 78只眼 (36 5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38 0± 31 0 ) μm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对临床常见角膜屈光性手术 L 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后屈光回退的矫治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34例 (6 4只眼 )角膜屈光矫治术后屈光回退 >- 1.5 D患者进行 L asik手术再矫治 ,其中 RK术后 9例 (18只眼 ) ,PRK术后 9例 (17只眼 ) ,L asik术后16例 (2 9只眼 )。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及术后用药同临床 L asik手术 ,术后随访 6个月~ 30个月 ,观察视力及屈光变化等。结果  2 1只曾行 L asik术眼掀开原角膜瓣 ,其他 4 3只眼制作角膜瓣 ,过程顺利 ,全部术眼术后 3~ 6个月裸眼视力由术前 0 .0 2~ 0 .2提高至 0 .5~ 1.2。 5 7只眼 (89.1% )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平均屈光度由术前(- 5 .11± 1.97) D降至术后 (- 0 .16± 0 .5 6 )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手术矫治 RK、PRK、L asi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导致再次手术的的原因。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所做的LASIK全部病例中于2004年2月前再次手术的21例(41只眼)(回退组),测量并统计分析其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角膜曲率、手术前后超声波和角膜地形图测的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厚、角膜切削深度、所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切削有效光区直径。随机选同期手术随访3月以上、术后裸眼视力1.0以上的受术者21例(41只眼)做对照比较。并就上述因素及年龄是否引起屈光回退做Loj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者占其首次手术同期全部受术者的1.6%。回退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屈光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厚、角膜切削深度、所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切削有效光区直径的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回退组预期术后角膜厚度(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手术切削厚度)(468.1μm±24.5)较一次术后实际角膜厚度(496.8μm±25.7),有统计学差异(t=5.600,P=0.008);如果将一次预期角膜厚度与二次预期角膜厚度(术后角膜厚度减去二次手术切削厚度)(467.5±29.0)相比较,则没有统计学差异(t=1.093,P=0.299);而对照组的预期角膜厚度(463.2μm±34.8)与术后实际角膜厚度(481.1μm±34.4359)没有统计学差异(t=3.584,P=0.062)。Logistic回归分析9个因素中只有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为0.9324+0.1100年龄-5.3427切削光区+0.1432瓣厚。结论 LASIK术后回退需再次手术者第一次术后角膜厚度未能达到术后预期角膜厚度,似应考虑因为术后角膜再增生而增厚所致。术后屈光是否出现回退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越易回退;与有效切削光区呈负相关,光区越小越易回退;与术中所作角膜瓣厚度成正相关,角膜瓣越厚越易回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超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屈光回退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回退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择近视度数>-9.00 D的近视眼患者行LASlK.根据切削光区直径不同分为2组.Ⅰ组:单区切削组,切削区直径6.5 mm或6.0 mm,共36眼;Ⅱ组:多区切削组,切削区直径≤6.0 mm,分6.0、5.5、5.0、4.5 mln等多个区,共36眼.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等情况,分析术后屈光回退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等于术前者,Ⅰ组35眼,Ⅱ组34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同退Ⅰ组4眼,Ⅱ组16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要考虑术后屈光回退.手术切削区的大小是影响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重要因素,必要时可部分矫正屈光力,以免出现术后并发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146-148)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酒精浸泡保留上皮瓣的方法;B组采用原瓣掀起或再次重新制瓣的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A组眼视力≥0.8者9只眼(占75%),B组≥0.8者2只眼(87%),等效球镜屈光度+1.0~-1.25D之间。B组有1只眼重新制瓣时出现角膜瓣错位,第3次手术行LASEK裸眼视力达到1.0。结论LASEK和LASIK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LASIK术后恢复快,层间反应轻,稳定性好,优于LASEK,而LASIK在角膜薄、初次手术瓣异常、高度近视再次手术等选择上优于LASIK。两种手术方法在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仍需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厚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Li L  Xie LM  Yang B  De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19
目的探讨如何更准确设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手术切削量,分析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对650例(1275只眼)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1、3、6及12个月追踪观察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通过术中角膜测厚发现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的角膜切削深度与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平均相差(32.15士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角膜厚度和屈光状态的稳定需6个月时间,年龄是影响LASIK术后屈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雷澄  罗晓亮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054-205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和屈光回退的相关性。方法:近视患者225例分别在LASIK术前及术后6mo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知觉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接受McMonnies问卷调查。综合病史及治疗效果对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LASIK术后干眼和屈光回退显著相关。术后发生干眼症的32例患者中8例(25.0%)同时伴有屈光回退,而未发生干眼症的193例患者中仅18例(9.3%)伴有屈光回退,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LASIK术后干眼患者屈光回退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or laser epithellal kemtoplas- ty,LASE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EK手术治疗的患者149例(278只眼),随访6~12个月。其中,发生屈光回退者15例(23只限),与余下的未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回退率在中低度近视组为2. 56%,高度近视组6.25%,超高度近视组13.68%,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17,P<0.05)。屈光回退组与未回退组比较,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t=-2.815、-2.061,P<0.05)。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颖  周跃华  刘丽 《眼科》2005,14(3):165-16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可行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46例(84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方法根据屈光回退的主要原因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为个体原因组14例(24眼),Ⅱ组为医源性原因组8例(11眼),Ⅲ组为单纯屈光度过高组24例(49眼)。再次LASIK手术采用直接掀瓣或重新切角膜瓣法,按预矫度数进行切削。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结果再次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屈光度在±1D以内者69眼(82%),屈光度≤-1D者15眼。术后裸眼视力≥1.0者67眼(80%),裸眼视力≥0.5者79眼(94%)。再次LASIK术后复发屈光回退者I组10眼(41.7%),Ⅱ组无屈光回退,Ⅲ组复发屈光回退者5眼(10.2%)。三组均未发生角膜混浊和上皮植入等并发症。结论由于个体原因、医源性原因及单纯屈光度过高导致的LASIK术后屈光回退,再次LASIK手术均是安全的,且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靖  张晓燕 《眼科新进展》2000,20(6):420-42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186例308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2组。对1a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前近视-6.0~-10.0D(等值球镜,下同)术后1a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95.76%和77.58%,剩余屈光度为-0.32D±0.46D。B组术前近视-10.25~-20.00D,术后1a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62.24%和37.06%.剩余屈光度-0.92D±1.13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铲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术前屈光度为-1.25-6.00D的近视569只眼,其中137只眼接受LASIK手术,432只眼接受PPK手术,随访6-16个月。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463眼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后裸眼视方与术前相比,75.29%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0.86%,游离角膜瓣占0.43%,角膜瓣偏位占0.22%,角膜缘出血占7.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瓣下异物2.8%,屈光欠矫或过矫9.8%,层间角膜炎症0.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中设计最为合理 ,且最有发展前景的手术之一 ,它既避免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后术眼疼痛和角膜上皮雾状混浊的发生 ,同时亦也降低了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但是 ,随着该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 ,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眼科界的重视。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11月开展并施行LASIK手术 2 35例 (4 48只眼 ) ,术后出现角膜瓣翻转 3例 (3…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欠矫的再矫正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39例行LASIK后屈光欠矫的患眼,再行屈光切削术。其中4只眼在LAKIS后1个月施行,44只眼在术后3个月施行。  相似文献   

19.
Ma XH  Li JH  Bi HS  Zhou F  Li 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40-145
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激光对角膜组织的切削效应及角膜的愈合情况,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成因。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按预矫屈光度数随机分为-4.00 D组和-8.00 D组,每只兔右眼行PRK,左眼行LASIK。术后10d,1、3及6个月观察Haze情况并验光,每组随机处死3只兔取角膜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检测胶原Ⅲ、胶原Ⅳ、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e,FN)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2)的含量。结果行PRK术的右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其程度与预矫正屈光度数成正比。行LASIK术的左眼术后除少数角膜瓣周围半环形混浊外,手术区域角膜透明,屈光度数回退较右眼轻。-4.00 D组右眼与左眼术后屈光度数均稳定,-8.00 D组右眼较左眼屈光度数回退明显。右眼术后角膜愈合反应重,恢复慢。6个月时角膜基质仍处于修复阶段。左眼术后除形成角膜上皮栓及对应处基质轻度增生外,手术区域角膜瓣与基质床间界面清晰,无明显增生,角膜基质愈合反应轻、恢复快。术后所有兔眼角膜均有TGF-β1表达及活化,持续时间与角膜愈合时间一致。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组织学改变为: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基底膜不成熟,前基质角膜细胞活化、增殖,新生胶原Ⅲ合成、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FN在角膜上皮下沉积。结论LASIK矫正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优于PRK;角膜伤口愈合特别是基质愈合的反应程度,是。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关键;TGF-β1是角膜愈合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介导角膜上皮一基质相互作用,调节胶原Ⅲ及FN的含量,参与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至2004年在武汉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接受LASIK手术的7537例患者资料.收集其巾屈光回退的病例298例(484眼),按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相等例数非屈光回退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手术时间等条件配比。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和服部相关检查结果(等效球镜度、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切削直径等)等相关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行)(。检验和t检验,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提示,有12个变量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有4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其中年龄(OR=1.062,P=0.004)和等效球镜度(SE)(OR=3.747,P=0.001)是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而中央角膜厚度(CCT)(OR=0.475,P=0.002)和切削直径(LAD)(OR=0.982,P=0.000)是屈光回退的保护阁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7.582—0.060AGE-1.321SE+0.744LAD+0.018CCT),表示P值越大.术后越易发生屈光回退。判断术后屈光回退的灵敏度为79.54%,特异度为76.78%。结论年龄越大,屈光度越高和中央角膜厚度越薄者,术后越容易出现屈光回退。术中采用较大的激光切削直径将有助于提高LASIK的预测性,减少屈光回退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