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脊髓髓内血吸虫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2月,双下肢乏力,麻木2周入院。患者既往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L_1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MRI示T_(12)~L_1椎体水平脊髓髓内后方一椭圆形肿物影,约2.0cm×1.3cm×1.0cm,T_1加权像为等信号,T_2为异常信号灶。初诊:T_(12)~L_1脊髓髓内肿瘤。全麻下行T_(12)~L_1椎管探查术,术中见脊髓圆锥末端直径增粗、水肿,肿物位于后正中沟深面,色稍黄,质地比正常脊髓稍硬,边界不清,其内可见数条马尾神经穿出,手术显微镜下分块全切除肿物,并尽可能保留相关马尾神经。病理诊断:亚急性血吸虫病。术后2周双下肢肌力Ⅳ级,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术后1月感觉减退明显改善,院外继续行杀虫治疗。  相似文献   

2.
男性患者,19岁,突发性腰背疼痛伴双下肢无力8天。于8天前,在劳动中患者突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立即住院,检查所见:双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低,病理反射(±),双下肢痛觉减退,括约肌障碍。及时安排了脊髓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如下:核磁共振示 T_(12)—L_1水平脊髓异常粗大,考虑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造影见 T_(12)—L_1水平的动脉显示一异常血管团,直径1×1.5×2.5cm 大小,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32岁,女性,因后背部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于1985年11月22日入院。无外伤史。跛行,脊柱无畸形,左侧T_(12)以下痛觉障碍,右侧L_1以下痛觉减弱,双下肢肌力3级,左Babinski征(+)。腰穿:Quekentedt's试验为不全梗阻,脑脊液蛋白0.7g/L,余正常。椎管碘油造影,见造影剂通过T_(11.12)及L_(12)出现左侧凹陷性压迹多处,以L_(1.2)明显。诊断为胸腰段多发性椎间盘脱出症。于同年12月12日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将T_(11、12、)T(12) L_1及L_(12)三个间隙突出增厚的纤维环切除,摘除髓核,解除压迫。术后1个月左下肢肌力改善。但右下肢肌力无改善,出现病理反射。再次脊髓造影示L_(3.4)有压迹,于1986年1月14日切除L2~5椎板,摘除L_(34)间盘髓核,切口愈合出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较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40岁。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障碍1年,加重1个月于1985年5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84年3月起感觉双足麻木,4个月后麻木感平膝关节,并感双下肢无力。针炙和中药治疗无效。同年12月麻木发展到脐以下二横指处,下肢靠扶拐拖步而行。1985年2月不能站立,入院前1个月出现排尿困难,大便于结。检查:皮肤,巩膜和眼底均未见黑色素痣。颅神经未发现异常,心肺功能好,肝脾不肿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 2级。触觉无障碍。L_1以下痛温觉消失,T_(11)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下腹壁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2年前双足麻木,逐渐向上延伸伴酸痛。近5个月来双下肢无力。体检:双下肢肌力Ⅳ级,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右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胆固醇检查为7.8 mmol/L,脑脊液检查正常。椎管CT平扫T_(12)~L_1段脊髓背面有异常低密度区,脊髓不规则稍粗大,可见点状钙化影,增强后CT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脊髓向右偏。人院诊断:胸腰段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6.
脊髓肿瘤合并脑积水非常少见。我们近年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52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10个月,头痛、呕吐3个月于1985年7月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及出血,T_4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Ⅰ级,未引出病理反射。腰穿压力3.8kPa,脑脊液蛋白120mg%。脊髓碘油造影示T_3水平梗阻,近似杯口状。胸椎CT扫描示T_4~T_3水平椎管内肿瘤。头颅CT扫描示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轻度扩张。手术:T_4~T_8椎板切除探查,发现髓内肿瘤向髓外生长,边界不清,考虑为胶质瘤,瘤体取活检,硬膜敞开减压。病理报告:纤维性星形细胞瘤。术后头痛、呕吐消失,视乳头水肿消退,腰穿压力1.37kPa,脑脊液蛋白110mg%,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术后2周复查头颅CT扫描,脑室扩大无明显改变。术后19天出院。  相似文献   

7.
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较为少见,我科1994年1月收治一例行血管内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男性,30岁.工人,因突发性背部疼痛伴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2d入院.查体: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Ⅴ~-级.T_8以下痛觉减退,小便潴留,病理反射未引出.奎根试验示椎管通畅,压力1.75kPa.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38岁。因腰痛加重五年,下肢麻热、乏力于87年9月入院。 查体:脊柱无局限隆起,T_(12)~L_4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小腿部伸屈趾肌力0级,膝跟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X线正侧位平片示T_(12)~L_3椎体后缘弧形压迹,相应附伴骨质吸收。椎弓根受压变扁,呈膨胀性增宽,典型八字形改变. 9月17日在全麻插管下作T_(11)~L_3正中直切口,逐层深入分离椎旁肌,咬除T_(12)~L_3上半椎板并尽量向右扩大。见T_(12)~L_3的关节突仅存菲薄关节面。膜外脂肪消失,硬膜紧张无搏动,几近透明,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病例摘要 患者,男35岁,因腰背部疼痛14年,双下肢麻痛行走不便3月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胸脊柱右弯畸形,T_4~L_1棘突叩击痛( ),左下肢肌力Ⅲ级,肌肉稍萎缩,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双下肢Babinski( )。胸腰椎x线照片:T_4~L_1脊柱右侧弯畸形。MR:胸椎管内硬脊膜下蛛网膜下腔囊肿。腰穿测压1.80KPa,奎氏试验提示不完全性梗阻。椎管脊髓造影,足高位时见T_(12)~L_1椎之间碘油通过缓慢,但胸椎侧弯段通畅,碘油到达T_(4.5)椎之间完全梗阻,造影剂顶端呈倒杯底状。足低位时,碘油到达T_(12)~L_1  相似文献   

11.
硬脊膜外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最近收治1例胸段硬脊膜外囊肿,术前通过椎管腔造影即可作出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59岁,1986年8月18日因双下肢自下而上发展麻木、乏力3年多,不能行走及大小便困难2月余入院。检查:T_4~T_(10)平面痛、温觉减退,T_(10)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双下肢均力弱,肌力右下肢Ⅲ级,左下肢Ⅱ级。双侧巴氏征阳性,腰穿压力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于脊髓者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患者,女,23岁。患者2004年11月突发双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两周后于当地医院行胸11~12椎管内血肿部分清除术。术后患者双下肢肌力曾恢复至2级,但2个月后无力症状再度加重,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未见恶性黑痣,双眼眼底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稍增高。双侧脐平面以下痛、温觉严重减退,双下肢深感觉消失,双侧Babin-ski′s sign(+)。胸椎MR示胸10-腰1区椎管术后改变,对应椎板术后缺如,胸10-腰1节段椎管内可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6岁。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半年。查体:神清,双下肢痛、温、触觉消失,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足趾屈曲状,双侧巴彬斯基征( ),MRI示T_5平面椎管内肿瘤,血糖18mmol/L,余正常。经治疗血糖正常后在全麻下俯卧位切除脊髓肿瘤,病理诊断为脊膜瘤。术后双下肢痛、温、触觉在1周内恢复,肌力达Ⅳ级,术后第8天感左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病人,男性,36岁。以进行性胸部束带感20d,双下肢麻木5d,于1994—01—04入院。于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右胸闷痛、束带感,进行性加重,全胸不适,左下肢麻木无力,但尚能行走,经服药治疗无效。随后出现大便秘结,右下肢出现类似症状,行走不便,小便无异常。体检发现T_4以下水平感觉减退至消失,双下肢肌力Ⅱ~Ⅲ级。椎管碘水造影,T_4以下水平斜行充盈缺损。于1月8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咬除椎板,打开脊髓腔,发现T_4水平硬脊膜饱满感,向上延长切口至C_7水平,剪开硬脊膜,见脊髓充盈,施行脊髓前后、左右探查,均未见肿瘤组织,在其最隆起部位纵行切开脊髓,即见有境界不清浅黄色肿块组织,作分块咬除,见部分肿块碎粒漂浮于水面,将肿块组织送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髓内脂肪瘤,在T_4~C_7脊髓内将肿块大部摘除,术后双下肢肌力提高Ⅰ  相似文献   

15.
报道 男性,53岁,1989年8月17日因持续发热2个月入院。8月22日感左上肢无力,两天后双下肢无力至27日活动不能伴小便潴留。神清,高热无头痛呕吐,未扪及肝脾及浅表淋巴结,无腹水征。颅神经正常,左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0级,未引出腱反射和病理反射,T_(4_12)痛触觉减退,T_(12)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脑膜刺激征阴性。血沉65mm/h,血红蛋白渐进性下降9.8—4.7g%,头颅、C_(3_5)及腹膜后CT扫描阴性,脊髓MRI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男性,60岁,因双侧胸壁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小便失禁3天入院。查体:肋弓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左侧明显。右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II级。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双下肢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肺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图1)。图1肺部CT示患者肺部原发占位病灶胸椎MRI示:约T4-5水平椎管内髓外背侧硬膜下可见截面约1.2×0.8cm等T1长T2信号肿物,同层面脊髓受压信号不均。诊断:神经鞘瘤,转移瘤不除外。入院后CT椎管造影检查见肿瘤位于T4-5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左侧,脊髓明显受压(图2)。图2CT椎管造影显示椎管内占位情况腰穿提示椎管内堵塞,压力为10cmH2O。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及椎管减压术。术中打开T5椎板后可见,硬膜外脂肪减少,硬膜张力较高。切开硬膜后见鱼肉样组织,与硬膜、脊髓及周围神经根粘连紧密,且血供丰富,完全切除肿瘤后可见脑脊液流出。缝合硬膜及肌肉各层。术后大小便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但肋弓以下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报告为肺小细胞癌。术后行脑及其他部位检查,结果示肝内、颅内等处均有转移性病灶。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6岁。因胸背部疼痛3年,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并伴小便费力1周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脐下约5cm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病理征未引出。MRI检查示:T_12~L_2硬膜外梭形异常信号影(图1),病灶呈稍短T1长T2改变,病灶呈不均质强化。术中所见: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外,呈暗红色,质地较软,边界清楚,与硬膜稍粘连,血供一般,给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图2)。  相似文献   

18.
脊髓胶质母细胞瘤致颅内高压症罕见 ,现报道 1例如下。1 病例 女 ,32岁。因右下肢疼痛 2年 ,伴双下肢无力、失明 1个月 ,于 1997年 11月 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2年出现右下肢疼痛 ,疼痛逐渐加重并从臀部向下放散至左下肢。入院前 3个月出现腰痛 ,曾在当地行腰椎CT检查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前 1个月颈枕部僵硬、疼痛 ,伴恶心、呕吐、视物成双、小便不畅 ,数天后失明。查体 :双瞳孔 7mm ,光反射迟钝 ,视力 1m指数 ,眼底有出血 ,视乳头苍白 ,双眼外展不能 ,双上肢肌力正常 ,双下肢肌肉均匀轻度萎缩 ,肌力Ⅰ级 ,双膝以下痛觉减退 ,双…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脊髓动静脉畸形(AVM)很少,在幼儿本病尤为少见。本文报告一例出生2天的新生儿因脊髓AVM 致严重下肢瘫痪。患儿经妊娠38周,因头盆不称而剖腹产。生后24小时内未发现神经症状。突然出现心律不齐,脐以下尤其是下肢皮肤苍白。随之下肢肌力明显减退,双侧T_(10)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怀疑脊髓梗塞,用肝素治疗。检查:体重2.56kg,身长46cm,前囟软,头围33cm,双下肢松弛性瘫痪,双侧T_(11)平面以下痛觉消失、上肢腱反射活跃,下肢消失,生后2天行脊髓造影。显示圆锥部明显扩大,终丝亦明显增粗。脊髓前动脉似有异常扩张和扭曲。CT 扫描证实脊髓增粗,但未显示髓内出血。术前鉴别诊断包括:脊髓AVM、圆锥髓内肿瘤、脊髓拴系并有脂肪组织粘附于终丝以及脊  相似文献   

20.
脊髓髓内转移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24岁,因“胸背痛,双下肢麻木瘫痪伴大小便障碍1周”入院,既往于3年前因三脑室后部肿瘤致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及伽马刀治疗,半年后MR复查示肿瘤向鞍区转移,再次行伽马刀,并行全脑及脊髓放疗,术后示肿瘤消失。此次入院体查:T_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