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应用阴道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53例绝经后妇女阴道B超检查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41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手术及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炎6例,其他5例。对其中19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手术,17例行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率为90.3%。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可初步筛查诊断,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具有可靠的诊断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2例于2012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四医院,绝经1年以上无症状但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部分患者可疑部位活检,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结果102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4~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20例(43.48%)、良性病变25例(54.3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2.17%),子宫内膜癌0例(0.00%)。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5例(8.93%)、良性病变46例(82.14%)、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5.36%)、子宫内膜癌2例(3.57%)。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但是对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潜在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建议进一步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5年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所有患者分为有症状组31例和无症状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组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在无组织刮出和子宫内膜息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5 mm必须行宫腔镜检查。而绝经后无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内膜8 mm时可暂时不行诊断性刮宫,但必须严密随访,若合并高危因素应及时行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 0 1 3年8月-2 0 1 5年9月期间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 0 0例,对患者均采取阴道彩超诊断,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与诊断性刮宫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比较,准确率为9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子宫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无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其血流指数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以术后病理或者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的诊断效果。结果 104例患者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3例(31.73%),子宫内膜息肉16例(15.38%),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13.46%),子宫内膜癌7例(6.73%),子宫内膜炎13例(12.50%);正常子宫内膜21例(20.19%);宫腔镜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以及对子宫内膜炎、正常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均要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要高于诊断性刮宫,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149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进行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术。结果:在149例病例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黏膜下肌瘤2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子宫内膜息肉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萎缩性内膜炎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1.6%;子宫内膜增生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1.9%;子宫内膜癌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9%。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因可以镜下定位诊刮,亦提高了诊断率。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宫内病变的诊断率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及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上升。根据有无阴道出血可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及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及病理类型复杂,早期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诊断性刮宫或与宫腔镜检查联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式。目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尚未明确,而对有无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对内膜增厚的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以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发病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评估和诊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患者151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萎缩、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4.91%、85.71%、75.00%、60.00%。结论: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然孕酮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绝经期女性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者进行天然孕酮胶丸口服治疗,200 mg/d,共12 d,停药2周后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83例治疗后内膜转为正常厚度,有效率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阴道流血病例的内膜转化有效率高于无阴道流血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无效者行诊断性刮宫术,其中4例为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用药后无效者中无阴道流血患者病理性子宫内膜例数明显多于有阴道流血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天然孕激素治疗作为绝经后妇女单纯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对用药后无阴道流血的内膜增厚病例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房昭  杨爱莲  钟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96-109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MB患者14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正常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61.90%、87.84%,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43%、90.48%、97.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80.0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90.00%,双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72.41%、76.47%,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10%、10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88.89%,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检查对PMB的诊断价值更高,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筛查和子宫内膜病变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对 6 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 E2 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 E2 值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FSH、L 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 ( P<0 .0 5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 72 .7%和 6 9.6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并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COX-2、ER和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OX-2蛋白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患者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中E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COX-2和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3月间来该院妇产科健康体检,B超发现子宫内膜异常改变的32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子宫息肉在无症状患者中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阴道出血患者,而子宫内膜癌在阴道出血患者中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例数则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理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对于子宫内膜≤4 mm并且伴有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当进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杨志海  肖祯  于虹 《现代保健》2012,(22):22-23
目的:探讨小剂量孕激素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生患者76例,于分段诊刮术后第1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15天给予小剂量孕激素治疗10d,共3个周期,观察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结果: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踢显规律,经期逐渐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7.9%),分泌期子宫内膜66例(86.8%),仍为单纯型增生者4例(5.3%),转化率为94.7%(72/76);治疗后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3个月的小剂量孕激素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n the endometrium of a long term treatment with Tamoxifen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asymptomatic for gynecologic disorders, surgically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Setting: Outpatient menopausal clinic and endoscopic unit. Patients and interventions: 45 patients (Group I) were treated with 20 mg of Tamoxifen daily for a mean of 23.4 months. Seven patients (Group II) represented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d not receive Tamoxifen. A 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a hysteroscopic guided biopsy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Sagittal sonograms showed abnormal endometrial thickening (range 8-32 mm, mean 13 mm) in 17 patients (35.4%) of Group I and in 1 patient of Group II. Pathology on endometrial tissue sampling obtained at the time of hysteroscopy showed hyperplastic endometrial polyps in 3 patients (6.25%),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16 patients (33.4%), while 1 patient had an endometrial polyp cancer on a background of hyperplasia and 1 had a superficial endometrial cancer (4.1%). Out of the 7 patients of Group II, one had an endometrial polyp, while 6 had no relevant endometrial abnormalities. CONCLUSIONS: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Tamoxifen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roliferative and neoplastic endometrial change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ngth of Tamoxifen exposure time and occurrence of endometrial pathologies. It is mandatory to undertake twice per year gynecological evaluations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moxifen to promptly identify and correctly manage endometrial chang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来潮24 h内行内膜搔刮术,将刮出物中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按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分为分泌正常、分泌反应欠佳、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比较各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复融周期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共获病理报告317例,分泌正常子宫内膜共96例,分泌反应欠佳子宫内膜共143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共78例。增生反应组宫外孕发生率(6.41%)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0.00%)和分泌反应欠佳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正常组的胚胎着床率(45.79%)和生化妊娠率(62.5%)均高于分泌反应欠佳组(38.08%,50.35%)和增生反应组(34.84%,4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欠佳组流产率(14.69%)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7.29%)和增生反应组(8.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融周期胚胎移植可以选择分泌良好的周期进行,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