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8.3%、76.9%、78.3%、76.9%、77.8%及82.2%、81.5%、82.2%、81.5%、81.9%;ROC曲线分析显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M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和0.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MRI可以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成像与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术前患者均接受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临床病理特征;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HE4、CA125水平。对手术切除的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结果 6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5例为弥漫性增大,21例为子宫内膜片状增厚,13例为子宫内膜形态不规则。盆腔磁共振成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一致性均较为理想(均P<0.05)。血清HE4、CA125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着宫颈受累程度的增加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盆腔磁共振、HE4、CA12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有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39例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血流特点、阻力指数(RI值)、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别计算其准确率。结果 39例子宫内膜癌超声均见内膜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部分伴宫腔积液、子宫肌瘤及肌腺症等。超声肌层受浸判断准确率为82.05%,宫颈受累判断准确率为82.05%。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率为84.61%(33/39),RI值为0.36~0.54,平均为0.4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能较客观地评价子宫体大小、内膜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浸犯肌层及宫颈情况,为临床术前合理制订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TVCDS观察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供特点,判断病灶与肌层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20.3 mm,超声影像显示强弱不等回声,边缘不整,部分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积液。有无肌层浸润的总准确率为85.7%。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3.3%,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90%,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3%。结论:TVCDS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边缘、内部回声及其与肌层的关系及病灶的血供特点,对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经分段诊刮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MRI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2例子宫内膜癌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MRI判断为ⅠA期31例,ⅠB期15例,Ⅱ期6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敏感性分别为90.3%、86.7%、83.3%,特异性分别为90.5%、89.2%、100%,准确率分别为90.4%,82.1%、98.1%。结论 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91例患者,均进行多模态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和术前分期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Ⅰa期39例,Ⅰb期21例,Ⅱ期16例,Ⅲ期9例,Ⅳ期6例。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正确率为90.11%,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89.74%,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系数为0.705;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侵犯程度的正确率为93.41%,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95.00%,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系数为0.739;评估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正确率为91.21%,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系数为0.756。结论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和术前分期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联合B超判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术前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受浸润情况做出较准确判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55例、单纯分段诊刮6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宫壁情况的符合率。结果: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浸润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0%,均明显高于分段诊刮组(63.6%、88.2%)P值<0.001;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未受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2.7%、81.8%、66.7%。而诊断性刮宫则无法判断宫壁浸润情况。结论: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判断的准确性高,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下级医生术中肉眼观察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区别,以提高术中肉眼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阜阳市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分期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1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上、下级医生术中肉眼观察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区别。结果下级医生对肌层浸润总的诊断准确率为58.54%(24/41),对深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率为69.23%(9/13),而对浅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率为56.00%(14/25)。上级医生对肌层浸润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0.24%(37/41),对深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率为92.31%(12/13),而对浅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率为88.00%(22/25)。比较两级医生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方面的不同,上级医生肉眼观察判断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更好,可作为术中指导。结论通过反复比较,掌握正确的切开和观察方法及形态学诊断标准,积累病理学经验,可以不断提高下级医生术中肉眼观察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小微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43-114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3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与诊刮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129/138)。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频谱RI平均0.56±0.03;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多丰富,血流显示率高,RI平均0.34±0.07;二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41%、53%、20%,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6%、80%、5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二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优于浅肌层浸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磁共振(MR)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2年10月于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信息资料、病历资料以及检查资料。比较90例患者MR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活检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准确率、宫颈侵犯检出率及术前分期检出率。结果 MR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准确率、宫颈侵犯检出率及术前分期检出率分别为95.56%、21.11%、93.33%,病理活检分别为100.00%、24.44%、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中诊断准确性较高,该技术诊断准确性与病理活检结果相当,可作为患者子宫内膜癌病灶切除及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莉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71-1773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6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Ⅰ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1.3%;术前分段诊刮加B超检查,对判断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但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单因素分析: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分段诊刮加B超检查对判断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但需提高精确度。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临床Ⅰ期低危组可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不必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以68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肌层浸润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肌层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0.0%、67.9%、75.7%、61.3%和69.1%。子宫内膜癌侵犯子宫肌层 ≤ 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左、右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子宫肌层浸润 > 50%的患者(均P < 0.01);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分级越低,其左、右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越高(均P < 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肌层浸润准确度较高,可作为一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无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准确性。结果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的符合率为87.80%,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3.33%,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50.00%。诊断肿瘤组织学分级符合率为73.33%,G1符合率80.00%,G2符合率72.22%,G3符合率100%。分段诊刮预测宫颈受累的灵敏度为54.55%,特异度91.55%,阳性预测值为50.00%,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在子宫内膜癌( FIGO)新分期标准下,分段诊刮仍然是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有效方法,宫颈搔刮的阴性结果对判断宫颈受累情况更有意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段萍  程静  吕杰强  朱春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08-2310
目的:比较ⅠB及ⅡA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或放疗联合根治手术的疗效,探讨该期宫颈癌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1998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138例,所有患者肿瘤均>2cm。按FIGO分期,ⅠB1期24例,ⅠB2期48,ⅡA期66例;按肿瘤大小分为非巨块型(肿瘤直径2~4cm)53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cm)85例;术前介入化疗74例(化疗组),术前腔内放疗64例(放疗组)。对两组的近期疗效、术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中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9.3%,稍高于放疗组8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4.8%,高于放疗组71.8%(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比较,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21.6%,深肌层浸润率21.6%,均低于放疗组的32.8%和34.4%(均P<0.05)。两组宫旁、阴道切缘浸润率及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8.8%,5年生存率为83.2%,分别与放疗组10.1%及7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22.5%,5年生存率为81.4%,分别与放疗组31.9%及68.6%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ⅠB和ⅡA期宫颈癌术前应用介入化疗较术前放疗为佳;非巨块型病例术前介入化疗与术前放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多克隆抗体技术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其中9份伴有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合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GF-β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通路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宫底联合宫颈组(20例)和宫腔镜组(20例)。术中分别将纳米碳于宫底联合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周围子宫内膜多点注射,开腹或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位置及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SLN检出率为82.5%,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18.6%。SLN最常位于髂外区(35.7%),然后依次为髂内(32.2%)、髂总(17.5%)、闭孔(9.1%)、腹主动脉旁(4.2%)和宫旁(1.4%)。宫底联合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9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8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示踪对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率为90%。结论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与宫腔镜子宫内膜肿瘤注射法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敏感度好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前景。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SLN示踪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mad2和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15)、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n=20)及子宫内膜腺癌(n=52)中Smad2和Smad4的表达情况,评估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Smad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mad4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Smad2和Smad4蛋白与子宫内膜癌变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urora B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Aurora B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urora B表达的阳性指数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增殖期的表达也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urora B表达阳性指数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respectively)。结论:Aurora B参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复制;Aurora 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Aurora B的表达升高提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术前病理、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及冰冻切片病理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高危因素[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为G3和(或)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10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以术后切除子宫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术前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8%,阳性预测值为73.7%,阴性预测值为91.6%,Kappa值为0.63。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44.4%,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61.5%,阴性预测值为84.1%,Kappa值为0.08。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评价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90.9%,Kappa值为0.50。术中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68.4%,阴性预测值为93.0%,Kappa值为0.63。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72.9%,阴性预测值为89.2%,Kappa值为0.63。结论术前病理分级与冷冻切片相比有较高准确性,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术中冷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判断不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较高,但对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稍低,术前分级和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结合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