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异同及颅内出血者的预后,指导颅内出血的防治。方法按胎龄将376例早产儿分为小胎龄早产儿及大胎龄早产儿两组,生后3~6天常规头颅彩超检查,记录可能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有颅内出血且存活者随访至6个月龄。结果两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指标比较: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围生期疾病、分娩方式、围产期缺氧、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生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低、血小板计数低、机械通气、胎龄小、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围产期缺氧、异常分娩是小胎龄早产儿组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其保护因素;大胎龄早产儿组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低与异常分娩。后遗症发生率:小胎龄早产儿组42.9%,大胎龄早产儿组25%。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不同的,在早产儿管理中,尽可能去除危险因素、提供保护因素可能会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儿科1985-1995年住院病人头颅CT及尸解证实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有围产期缺氧史38例占91.4%,难产史20例占47.6%。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儿科1985~1995年住院病人经头颅CT及尸解证实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有围产期缺氧史38例占91.4%,难产史20例占47.6%。足月儿颅内出血31例占同期住院足月儿总数的9.4%,早产儿颅内出血11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总数的29.4%,3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死亡17例占40.5%。提示窒息缺氧、早产、低体重儿及产伤为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具有难产史同时伴有围产期缺氧史的患儿更易引起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颅内病变 ,包括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颅内出血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存活者预后不良、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对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生产方式、产时羊水情况及临床表现等高危因素应用评分法做发病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凡出生时胎龄不足 37周 ,头颅B超和 /或头颅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病例 ,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1·2 临床资料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5.
刘慧  周昌菊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5-1177
目的分析早产有关高危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早产总数212例,分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两组,分别与同期足月分娩的200例相比,对照分析早产高危因素。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组孕母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人工流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及胎位异常均与早产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占据被迫性早产病因前四位主要产前危险因素.而自然早产的主要产前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和不明原因早产。结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产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翁文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89-4690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4例早产颅内出血的患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2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和母亲的情况,同时筛选出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孕周有关,孕周越小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越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体重、APGAR评分、出生后患儿发生抽搐、应用机械通气以及应用多巴胺有关,与母亲年龄及是否应用硫酸镁或糖皮质激素、感染、患儿的性别、是否有动脉导管未闭及呼吸暂停无关。结论:临床对小胎龄(孕周<35周)、低体重、宫内窘迫以及apgar评分低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出生后患儿抽搐、应用机械通气、应用多巴胺也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ICH组(102例)与非ICH组(498例),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ICH早产儿中,Ⅰ度占87.25%,Ⅱ度占8.82%,Ⅲ~Ⅳ度占3.92%。ICH组的产前地塞米松应用率低于非ICH组,宫内窘迫率高于非ICH组(P <0.05); ICH组的机械通气率、电解质紊乱率高于非ICH组,胎龄≥34周占比低于非ICH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机械通气、胎龄<34周、电解质紊乱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宫内窘迫、机械通气等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测,并于产前适时使用地塞米松,以尽可能降低ICH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超声对115例早产儿头颅进行检查,对头颅超声诊断颅内出血的病例进行三个时期(一个月)的随访. 结果通过对115例早产儿头颅的常规筛查,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9.6%. 结论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敏感、特异、可床边操作等优点,逐渐成为新生儿颅脑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通过超声随访颅内出血的患儿,可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姚洁瑾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534-1536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百胜CAPISPIUS超声诊断仪对常州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t1年1月间新生儿科住院的415例早产儿行颅脑超声检查,阳性病例定期随访。结果415例早产儿中,发现颅内出血病例212例(51%),胎龄〈32周者PIVH发生率为81%(55/68),32~34周者PIVH发生率为62%(75/121),〉34周者PIVH发生率36%(82/226),早产儿胎龄越小与PIVH发生率有关(x2=49.73,C=0.3271,P〈0.01)。结论颅脑超声对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 337例早产儿头颅CT检查结果, 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hemorrhage, ICH) 的发病情况、头颅CT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337例早产儿于生后 3~7d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98例存在ICH, 收集其临床资料, 分析出生体重、胎龄与ICH类型的关系, 分析ICH患儿临床表现特点与转归情况。结果: 98例ICH早产儿 (检出率 29 .1% ) 中有围产期因素者 69例 (70 .4% ); 出血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 62例 (63 .3%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subependymal/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 SEH/IVH) 28例 (28. 6% ), 脑实质出血 (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 IPH)8例 (8. 2% ), 出生体重>1 500g、胎龄≥34周者多发生SAH, 出生体重<1. 000g、胎龄<32周者发生SHE/IVH较多; 临床表现: 有症状者 72例 (73. 5% ), 其中以兴奋症状为主者 16例, 以抑制状态为主者 48例, 先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状态者 8例; 转归: 治愈及好转 68例, 死亡 28例, 自动出院 2例, 病死率 28. 6%。结论: 早产儿ICH多数有围产期因素, 出血类型与出生体重、胎龄存在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 病死率高, 故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孙夫强  段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12-4315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不同程度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MRI(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PV-IVH,并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分级.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PV-IVH的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7月~ 2012年12月的PV-IVH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根据PV-IVH分级分为轻度和重度PV-IVH,并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阴道分娩、产前母亲感染、高碳酸血症、低碳酸血症是早产儿PV-IVH的危险因素;男性、阴道分娩、双胎、高碳酸血症及循环功能障碍更易造成重度PV-IVH.结论:理解PV-IVH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探索阻止发生早产儿神经系统异常的有效策略,围产期护理对提高早产儿质量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提供预防措施。方法:选择67例HM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119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与HMD发病及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围生期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小胎龄、低体重为早产儿HM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胎膜早破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HMD有预防作用。而胎龄越小、体重越低HMD预后越差,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提高HMD存活率。结论:对孕母特别是高危妊娠孕母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正确处理,减少早产,积极消除HMD高危因素,积极治疗,降低HM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住院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颅脑超声,对320例高危早产儿进行了颅内出血筛查,对颅内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共检出颅内出血56例(17.50%),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IVH)50例(15.63%),PIVH中66%为Ⅰ度出血,20%为Ⅲ~Ⅳ度严重出血;②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龄、窒息和/或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治疗、高浓度氧疗、代谢性酸中毒是颅内出血的高风险因素,而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将上述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胎龄、窒息和/或宫内窘迫对高危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避免宫内缺氧和窒息是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相关因素,为预防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住院的确诊ICH的早产儿为病例组,同期住院非ICH早产儿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内窘迫、胎龄小于34周、机械通气、电解质紊乱为早产儿ICH独立危险因素,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是ICH的有利因素。结论加强对高危孕产妇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合并症,产前适时应用地塞米松等可减少早产儿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发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VLBW I为研究对象,分为颅内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7.2%,两组VLBW I孕周越小,上机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者,越易发生颅内出血。而两组患儿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的最高FIO2、PIP、PEEP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儿上机前后血气分析PCO2最高及最低值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VLBW I需机械通气治疗时,除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外,应尽早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延迟开始上机时间,缩短用机持续时间,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机械通气下的VLBW I发生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7月1日入住我院新生儿一科确诊为PVL的早产儿42例(PVL组)和无PVL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VL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新生儿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入院1 h动脉氧分压、入院3天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膜早破、窒息、感染、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PVL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机械通气时间、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早产儿PV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 ( VL BW)早产儿视网膜病 ( ROP)的患病率、高危因素。方法 :分别对 1997~ 2 0 0 0年期间 2 33例 VL BW和 1999~ 2 0 0 0年期间 12 1例 VL BW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3例 VL BW中有 5 6例 ROP,患病率为2 4 .0 % ,其中每年 ROP患病率在 2 2 .6 %~ 2 5 .5 % ,1例致盲。通过对 30余种高危因素与 12 1例 VL BW发生 ROP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 ,低出生体重、输血、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是造成 ROP的重要原因。结论 :预防 ROP的发生应首先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减少输血 ,预防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极低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颅内出血(ICH)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了建库至2020年9月18日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发表的文献,并手动检索相关参考文献。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较高质量文献,最后采用RevMan5.3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ICH人数790例,无ICH人数1 871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VLBWI和ELBWI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宫内窘迫或窒息(OR=2.52,95%CI:1.98~3.21)、应用机械通气(OR=3.35,95%CI:2.56~4.38)、机械通气时间>3 d(OR=10.29,95%CI:3.69~28.66)、凝血机制障碍(OR=3.42,95%CI:1.80~6.4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3.79,95%CI:1.92~7.50),胎龄<29周(OR=2.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 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