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D-D)、脂联素(APN)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20例为观察组,进一步分为甲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44例;乙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62例;丙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14例。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800例为对照组。抽取研究对象血液,检测其血浆D-D、APN水平,检测各组血压情况。结果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乙组、丙组(均P=0.00);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甲乙丙三组血清APN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D-D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甲组、乙组、丙组(均P=0.00);甲乙丙三组血浆D-D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组血浆D-D水平与其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性(丙组r=0.785、0.861;甲组r=0.466、0.581;乙组r=0.562、0.675,均P=0.00)。观察组各组血清APN水平与其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性(丙组r=-0.639、-0.711;乙组r=-0.528、-0.612;甲组r=-0.476、-0.563,均P=0.00);对照组血浆D-D与APN间无相关性;甲乙丙组中,患者血浆D-D水平、APN水平呈负相关性(丙组r=-0.681;甲组r=-0.472;乙组r=-0.569,均P=0.00)。结论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D和APN水平可作为患者血压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及D-D水平升高可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病及病情发展,因此检测血浆D-D和APN水平可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娄峻  王永利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44-174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FIB、FDP及D-二聚体病理变化。方法:选择健康组非妊娠妇女80名,正常妊娠组62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32名、中度40名、重度28名,分别同时测量血浆FIB、FDP及D-二聚体值。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中FIB、FDP及D-二聚体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非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早期预防、发现、治疗及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DIC与子癫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8,(3):456-458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临床分期中分布规律及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7月就诊妊娠病例670例,其中164例为正常妊娠、212例为妊娠高血压、151例轻度子痫前期和143例重度子痫前期,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EA)检测。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妊高征的发展而呈现上升趋势,且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经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比较组间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高血压组以及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在D二聚体水平统计学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妊高征孕妇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表现为D二聚体与肾功能损伤指标(BUN,CREA)存在正相关(R~2=0.905 8;0.929 2)及早产儿、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在正常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0.61%、14.15%、19.86%、30.06%。结论 D二聚体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期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妊高征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指标相关,对妊高征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怀月 《现代养生》2022,(10):751-753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另外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验血浆D-D水平与FIB水平,并分析单独检验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IB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D-D、FIB单独检测,D-D联合FIB诊断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D-D与FIB水平较正常孕产妇明显提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诊断的标志物,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50例GDM患者及50例HDCP患者,并选取50例正常的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D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PT、FIB、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与HDCP组P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GDM组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均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GDM组1例患者在第35周由于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1例患者在第37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剖宫产,产后均恢复正常;HDCP组1例患HELLP综合征的孕妇于孕36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阴道引产分娩。结论GDM及HDCP患者孕晚期时具有血液高度凝结的倾向,而异常升高的DD水平可以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正常孕妇孕晚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D-D测定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子痫前期孕妇40例(轻度20例,重度20例)、妊娠期糖尿病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30例的血浆D-D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D-D水平均较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更倾向于血栓形成。而且,在子痫前期组轻、重度患者血液病理性高凝状态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高。因此,血浆D-D水平检测对产科病理性高凝状态疾病的监测、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水平,同时选择5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CG表达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前瞻性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了10例子痫前期(轻度6例、重度4例)、12例妊娠期高血压和22例正常妊娠。①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10~14、20~24、30~34周3个不同时间段3组对象母体血浆β-hCG值;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CG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分析表达的强度;③荧光定量(QF)RT-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β-hCG mRNA的表达,分析目的基因与β-actin拷贝数(荧光强度)比值。结果:①子痫前期患者孕10~14、20~24、30~34周母体血浆中β-hCG值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其值明显上升(P=0.000、0.01、0.048);而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虽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787、0.937、0.838)。②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达强度按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依次递增,子痫前期较前正常妊娠明显增强(P=0.000),而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之间无明显差异(P=0.24)。③β-hCG mRNAQF-PCR表达强度按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依次增强,子痫前期较前正常妊娠明显表达增加(P=0.000),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之间无明显差异(P=0.214)。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体血清β-hCG值在妊娠较早阶段就有明显改变,并伴随整个孕期,胎盘中hCGmRNA、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证实hCG与子痫前期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检测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血生化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并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722名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于该院分娩的817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并比较不同尿蛋白分组中孕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周血D-二聚体(D-D)及子宫动脉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3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64例为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9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98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外周血D-D水平,子宫动脉S/D值,分析患者不同孕期子宫动脉S/D值与外周血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D-D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重度子痫前期组10~14孕周的D-D水平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S/D值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10~14孕周及30~34孕周的子宫动脉S/D值与其外周血D-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外周血D-D与子宫动脉的血流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还可以辅助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临床上可考虑将这两种检测方式用于联合监测,从而为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液中激肽原1(KNG1)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健康足月妊娠女性各20例,分别检测其尿液中的KNG1浓度,并与平均动脉压和24h尿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尿液中KNG1浓度和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尿液中KNG1浓度相对于正常妊娠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尿液中KNG1浓度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液中KNG1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351,P=0.001),但与24h尿蛋白无相关性(r=-0.136,P=0.301).结论:尿液中KNG1含量可以作为一项灵敏和可靠指标来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0月正常妊娠者22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妊高征患者61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4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蛋白和24 h尿微量清蛋白。结果:轻度和重度妊高征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01),妊高征重度与轻度相比,24 h尿微量清蛋白增高(P<0.001);重度妊高征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和24 h微量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7.10%和100.00%,两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轻度组分别为81.50%和55.56%。结论:妊高征患者随病情的加重,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率高于24 h尿微量蛋白,监测24 h尿微量清蛋白对轻度妊娠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玲  王心  尚丽新  霍晓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65-5168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浆中Chemerin的含量,以探讨其在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判断是否可作为HDCP一个新的预测标志物。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2例HDCP患者(试验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7例、重度子痫11例、妊娠期高血压14例)中的血浆Chemerin水平,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25.0±4.3)pg/ml血浆Chemeri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9.5±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30.5±4.4)pg/ml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25.6±4.6)pg/ml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7.8±4.0)pg/ml(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Chemerin浓度是上升的,可作为识别可能有HDCP高危风险的孕妇的一个有价值的检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间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ET-1、NO水平。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ET-1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②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NO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降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均出现异常升高、NO生成减少,提示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其新生儿的病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观察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行剖宫产的产妇90例,分成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30例。观察3组产妇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胎儿血气情况、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A组和B组产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C组(P<0.05)。A组和C组产妇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B组(P<0.05)。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剖宫产术,产妇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遗留高血压者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初产妇产后5~11年跟踪随访,关注其血压转归情况,根据现在随访血压情况,分为遗留高血压组(n=61例)和无遗留高血压组(n=164例),并随机选取该院同期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妇女,随访当时仍无高血压的妇女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n=70例),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测定其一般指标,如体重、身高、血糖、血脂等,其中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与正常血压组和无遗留高血压组比较,遗留高血压组的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留高血压组的一般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相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遗留高血压组患者遗留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对照组)正常妊娠者血清中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M-CSF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轻、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期患者血清中M-CSF水平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而增高。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正常妊娠组患者血清M-CSF水平分娩前均大于分娩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M-CS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其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变化相一致。由此推测,M-CS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吉林省139 414例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病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HDCP的预防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收集全省13家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报的≥20周分娩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产妇HDCP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孕产妇患HDCP为6 400例,患病率为4.59%。其中患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35例、妊娠期高血压1 959例、轻度子痫前期1 278例、重度子痫前期2 843例和子痫21例,患病率分别为0.24%、1.41%、0.92%、2.04%和0.0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孕次≥2次、双胎/三胎的孕产妇与HDCP患病率升高有关;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产次≥1次的孕产妇与HDCP患病率降低有关。结论  吉林省孕产妇HDCP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病率最高,建议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HDCP的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佩尔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佩尔地平组、硝苯地平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佩尔地平(由日本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提供)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继以8~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以每分钟30~40μg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加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日开始,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天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30mg,2次/日。观察比较两组24h后血压、心率、胎心率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维持妊娠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且治疗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治疗组Apgar评分8分以上胎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尔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压效果好,在迅速降压的同时能很好地控制降压的幅度,避免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能达到延长孕周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4-146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5例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与12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分析其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8.01±3.82)周和(3017.63±428.82)g,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的(38.93±4.36)周和(3782.64±486.29)g(P<0.05)。观察组(HDCP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盘早剥和产妇并发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病情越重,母婴预后越差,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