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并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工作中窒息复苏后即应开始治疗和护理,经综合措施,细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我院3 a来收治的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儿,发病至来院时间~30 min 32例,~1 h 10例,~1 d 23例,~2d 7例,~3 d 4例。轻度13例,中度57例,重度6例。男4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RP、CK、CK-MB、LDH及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相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患儿组,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病程检测各组出生后3h、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间点的CRP、CK、CK-MB、LDH及NS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及硫酸镁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3组,均于生后第1天、第7天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镁值进行比较分析。并将62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第1天和第7天血清镁水平,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均<0.01)。对比第7天与第1天血清镁水平,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天略有升高,差异无显著性,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天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均<0.01)。治疗组凝视消失、意识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惊厥停止、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镁关系密切,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能缩短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高危因素,以期早期给予正规治疗以减轻或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发育商变化,对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13.5%、24.6%.48小时内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5%、15.6%,超过48小时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18.8%、34.4%.新生儿期后治疗与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5%和16.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5%和4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产科儿科合作程度、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早期正规及序贯治疗等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分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轻中度预后良好,重度大部分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损害患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5~1997年对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186,例均符合1989年8月济南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3例。治疗组:男58例,女35例,其中早产13例。足月产76例,过期产4例;分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中度61例,轻度27例。对照组:男54例,女39例,其中早产17例,足月产71例,过期产5例;分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中度61例,轻度25例。全部186例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不同程度颅内出血,治疗组9例,对照组13例,余164例均表现为脑实质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MR检查。取得完整的临床及影像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36例NHIE CT检出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7例。MR检出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8例。CT+MRI联合结果分析,轻度14例,中度11例,重度10例。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全面准确地反映的特性,是目前诊断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及并发症。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8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中轻度病例38例1周左右均治愈出院,中度病例31例中78.5%2周左右治愈出院,重度病例患儿平均住院2周以上,其中死亡5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缺氧有关,及时发现缺氧原因,合理处理,争分夺秒复苏都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例,应用a EEG监测脑功能,记录性别、年龄、胎龄和出生体重;应用a EEG监测的基本数据,并进行3个月或以上的随访。结果 39例HIE患儿中,a EEG正常23例,轻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7例。39例患儿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11例,重度HIE8例。随访的28例中,19例神经学预后正常,5例异常,4例死亡。a EEG的监测结果与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 a EEG可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功能监测,对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智标 《现代医院》2007,7(7):67-69
目的通过对8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检查、诊断及复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了CT扫描,初次扫描时间为生后1~14天,其中有61例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轻度33例,中度38例,重度9例,其中随访复查的61例中,正常32例,单纯脑沟加深14例,脑软化6例,脑穿通畸形6例,脑萎缩7例,死亡1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红英  贾丽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88-238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且部分患儿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早期诊断HIE及其程度,不仅可以作出早期的治疗,还可进行神经系统的早期干预,减少和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本文对56例HIE进行了行为神经评分(NBNA)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测定,以探讨HIE患儿NSE与NBNA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HIE患儿56例,分为轻、中、重3组,其中轻度组20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4例。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均符合第四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性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 Ephalopa-thy,HIE)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窒息生产史的49例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23例及重度窒息组26例,进一步将发展为HIE的新生儿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同时选12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检测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水平。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P<0.05);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含量比较,中、重度HIE组较轻度HIE组明显升高,重度HIE组较中度HIE组明显升高(P<0.05);HIE各分组于出生第3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升高,出生第7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能较早地反映新生儿缺氧脑损伤程度,可先于临床表现较早指导临床诊疗,对早期指导诊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3):295-296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出生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脑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足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7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足月分娩的3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开始检测,分析睡眠-觉醒周期、痫性活动的特点,探讨临床各指标与脑损伤、窒息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中,轻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为3例,轻度异常为10例;中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轻度异常为1例,重度异常为2例。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与缺血性缺氧脑病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与围产期的窒息情况及脑损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出生时进行监测可为脑损伤高危因素的窒息足月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早期干预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对临床分度的影响。方法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共70例,对其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组中,重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P〈0.05),重度组轻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的异常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多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HIE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奥多肽剂量2ml/次,加入5%~10%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125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ml内1目1次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34例,HIE轻度、中度33例患儿,临床神经系统消失,体格发育均正常,重度HIE1例临床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体格发育正常;对照纽31例,HIE轻度、中度30例中27例正常,2例智力低下,1例留有继发性癫痫。重度1例表现为脑瘫。结论 奥多肽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随访观察等方面疗效均优于胞二磷胆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头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晓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F0004-F0004
目的: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及康复科医生诊治患儿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CT扫描采用横断层面,患儿取仰卧位,头置于头托上头摆正,扫描基线以听眦线为连线,向颅顶依次扫描6~9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结果:62例考虑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考虑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考虑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对患儿的坐、卧、行走、语言、智力、感觉运动、情绪等各种能力的康复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冬凌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8):93-94,117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对其预后进行早期评估.资料与方法 选择51例足月HIE患儿,初次CT检查为3-16天,生后1月-2岁6月复查,51例均行1-4次CT复查.结果 CT诊断HIE程度越重,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越高.轻度预后好,重度预后差,中度部分患儿遗留后遗症.HIE合并颅内出血比率较高,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很少遗留后遗症改变.结论 出生后3-16天CT检查,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及有否合并脑出血等方面,为临床对HIE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生后1月复查脑CT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的变化以及经皮测胆的准确性.方法用抽血以及经皮测胆两种方法对59例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于出生第2天及第5天进行胆红素测定,并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出生第2天各组间胆红素值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第5天胆红素值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加重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测胆红素值轻度175.78±45.39;中度137.02±46.24;重度95.58±42.62.抽血测胆以及经皮测胆两种方法测得结果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出生第5天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胆红素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皮测胆是一种准确经济的测定胆红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学检测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渭南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97例,均于生后12~24h内,分别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尿酸含量,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将新生儿分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结果 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清尿酸、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与轻度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与血清尿酸、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6、0.592、0.614、0.615、0.668和0.775,均P<0.05),其中与α-羟丁酸脱氢酶相关性最强;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呈负相关(r=-0.757;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心肌酶增高,其中α-羟丁酸脱氢酶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对判断缺氧程度、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楚雷 《现代保健》2009,(13):78-79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X^2=4.4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纳洛酮能有效改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