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从健康的角度来讲,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具备,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儿童更是如此。只重视儿童的生理健康,而不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的,特别是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3~6岁这一年龄被称为学龄前或幼儿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的大脑刚刚开始对外界感觉,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增多。而这一年龄段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此间良好的心理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家长、幼儿园老师、妇幼保健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在宪章中提出健康的概念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1989年WHO又提出:"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1].这在一定意义指导人们把健康放在一个广义的水平上去认识考察.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娇娥 《家庭育儿》2020,(1):0024-0024
随着我国全面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所谓的“空心化”趋势不断强化,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受到普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独特性,直接导致这一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层面上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作者紧密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当下的具体实践,重点阐述和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6.
7.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健康教育状况。【方法】随机抽取二个区九所托幼机构1 141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托幼机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状况问卷,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及健康教育状况。【结果】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20%,儿童行为问题男女检出比例为1∶2,女童行为问题发生高于男童,5岁以下女童行为异常高于5岁以上女童。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有心理卫生培训证书、父母经常责骂子女、父亲对儿童的关心程度、家长较凶、家庭和睦密切相关。家长希望通过专业人员、报纸(电视)获得心理卫生知识,希望在医院、托幼机构、保健部门得到心理卫生服务。托幼机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较薄弱。【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环境、社会、家庭、教养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对学校、家长、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辖区内2所人数、年龄、生活条件等相近的幼儿园儿童作为对象,一所为健康教育组,另一所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前均体检,测定每位学龄前儿童Hb值。健康教育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健康教育活动,1年后再次体检测定每位学龄前儿童Hb值,了解贫血的改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2.06%和12.30%(P>0.05),健康教育后2组贫血发病率分别为4.52%和11.21%(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江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级整群抽样法,从江门市3区10所幼儿园抽取1 054名儿童,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和一般情况表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26.5%的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社会性、情感与意志、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3.1%、11.3%、16.9%和16.0%。儿童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学习成绩、营养状况、居住地、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母亲文化水平、父母关系、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目前江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普遍,预防和矫治要综合考虑儿童、家庭、社会3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现状,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81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问卷基线调查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状况,并对比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儿童正确卫生习惯持有情况的变化。结果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正确卫生习惯持有率为61.99%,女童正确卫生习惯持有率(65.47%)高于男童(58.97%)。6~7岁组正确卫生习惯持有率最高(70.91%),4~5岁组最低(53.8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部分卫生习惯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前后儿童不在公共场所大小便、不扔果皮纸屑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0,P〈0.01;χ2=12.529,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状况应引起重视,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能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职业人群知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人群职业卫生知识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8例患者评估实施教育前、后职业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教育前有57.14%的患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缺乏了解,教育后降至2.98%。患者干预前SCL-90总分为(193.01±48.43)、干预后总分为(144.42±28.76),9项因子分教育前、后最大值分别为(2.15±0.83)、(1.66±0.45)、最小值分别为(1.99±0.87)、(1.39±0.42),总分及各因子分教育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人群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效果,以帮助哮喘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哮喘发作。方法在对门诊、病房、社区哮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全程健康教育方案;通过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8例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12个月,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实施12个月后,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呼气峰值流速、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平均住院次数等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和〈0.01)。实验组人员对支气管哮喘的概念、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前的表现、家庭处理方法、就医时间、哮喘可否根治、哮喘患者可行的运动项目、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的知晓率分别为:66.67%、83.33%、87.50%、89.58%、93.75%、79.17%、77.08%和81.25%,与对照组的43.48%、58.69%、43.48%、63.04%、65.22%、50.00%、54.35%和47.83%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和〈0.01);健康行为正确率方面实验组人员在是否症状一好就停药、知道应该遵循的作息时间、锻炼的环境与项目3题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和〈0.01)。实验组教育前后自身比较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呼气峰值流速、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平均住院次数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认识和对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能改善哮喘症状,降低哮喘的发作次数和年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浙北地区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同时选择条件相似的2个社区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在城市和农村干预、对照社区均随机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对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而城市干预社区居民则无明显提高。城市干预社区居民饮酒率下降,测量血压的比例升高(P〈0.05);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形成了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刀和菜板生熟分开的行为习惯(P〈0.05)。结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责任医师实施综合性干预,是城乡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人心理健康现状和干预效果,为乙肝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肝炎门诊140例慢性乙肝病人为观察组,体检中心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心理干预为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发给同样内容的健康教育阅读材料和电子资料。比较两组间慢性乙肝知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间有关调查项目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显著(P〈0.05),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用药和治疗依从性增加;病人掌握慢性乙肝健康相关知识更佳,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结论以心理干预为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病人的卫生知识和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福建省厦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制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厦门市6市区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对厦门市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厦门市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平均知晓率由2006年的62.1%提高到2010年的83.0%,正确态度持有率从60.8%提高到78.7%,艾滋病相关政策信息总平均知晓率由41.4%提高到58.3%。2010年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政策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政策知晓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1.6%),网络(56.4%)、报刊/杂志(46.8%)、广播(42.8%)、宣传材料/宣传栏(38.4%)。结论厦门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春雷  陈薇  郭燕萍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649,679
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择两所中学初一学生共826人,3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7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专项健康教育培训及开展各种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经过两年健康教育,学生口腔知识及行为较健康教育前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患龋率、龋均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牙周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干预前。结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农民健康教育学校模式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为控制条件,选择莲都区平三村100名作为干预组,相邻村100名农民为平行对照组,以问卷形式分别了解干预、对照两组知晓率。结果通过一年的探索,干预组的农民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率明显提高,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为52.93%,而对照组只有26.89%,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农民健康教育学校为主要干预平台结合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探讨住院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策略。方法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2-3月住院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56名住院艾滋病患者,SCL-90总分为164.93±56.48分,高于我国常模(P〈0.05)。90%的住院艾滋病患者有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其中53.57%的患者想获得治疗方面的知识。被调查对象获取艾滋病知识最多的渠道是大众交流。结论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健康教育需求较强,应为住院艾滋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