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105例PPROM病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PPROM孕妇中,有宫腔手术史者72例,占68.57%;有感染史者61例,占58.09%;臀位、头盆不称等其他因素者26例,占24.67%。105例PPROM孕妇与同期无PPROM孕妇比较,剖宫产、宫腔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产后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宫腔手术史和感染史为PPROM的主要病因,胎膜早破可导致剖宫产率、各种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180例早产并发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军  刘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46-1347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8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6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孕28~34+6周组分别为49.0%,19.0%和18.0%,孕35~36+6周组分别为18.0%,3.0%和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孕28~34+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中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孕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分别分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及各项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期待治疗中,34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4/132),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4例,47例新生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8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5.8%(8/13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间(以2h为界)及感染是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孕周、就诊时间及感染是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ROM期待治疗过程需严密监测及预防感染,孕周小者适当延长孕周;在2h内就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未足月胎膜早破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江庆霖  刘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08-471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PPROM病例106例,比较孕28~33+6周组、34~36+6周组距胎膜早破时间<24h和>24h分娩围产儿的结局、分娩方式、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孕28~33+6周组距胎膜早破时间<24h分娩占27.8%,34~36+6周组占71.4%,前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占55.5%,后组为22.8%,P值均<0.05;两组分娩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8~33+6周组分娩在胎膜早破24h后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对孕28~33+6周的PPROM应积极保胎期待治疗,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预防感染,围产儿结局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妊娠结局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未足月PPRO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PPRO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RDS、死亡率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干预,可延长孕龄,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增加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因素,以便提出相应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母体因素中主要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占34.02%(33/97),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占23.71%(23/97),胎膜早破占18.56%(18/97)。胎儿因素中主要是早产占29.20%(33/113),脐带因素占20.35%(23/113),胎儿生长受限占17.20%(20/113)。胎儿窘迫及羊水性状与新生儿窒息有关。不同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适时分娩,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加强产时监护,熟练掌握产科适宜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晨晖 《中国保健》2007,15(19):13-1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易发因素、期待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例158例.结果88.6%(140/158)的PPROM存在易发因素,其中人流、引产病史及胎位异常为PPROM的主要易发因素.本组中64例患者经期待治疗延长胎龄23~342h,平均83.1h.孕28~33 6w与34~36 6w的PPROM比较,两组PPROM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期待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CRP>8mg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病率、产褥病率显著增加.待治疗的患者均作CRP检测,CRP≤8mg组与CRP>8mg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增加(P>0.01).结论PPROM的易发因素很多,可导致早产、围产儿病死率增加等结果.因此,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PPROM对母儿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10.
周小飞  向爱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6-409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41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的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N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孕周组及34+1~36+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比。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PPRO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2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PPROM的易发因素,并比较两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人工流产(人流)史≥2次、臀位妊娠、阴道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0.05);非条件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流史≥2次、阴道炎、臀位是引发PPROM的高危因素(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及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依次为23.60%、11.24%和1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因复杂,了解其易发因素对临床积极防治该病意义重大,针对孕周在28~34周的患者应采取期待治疗,保胎至34周,再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感染性疾病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占50%以上,其中以生后感染为主。另一主要病因则是窒息,占27%左右,且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免疫、遗传等因素也占据一定的比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中皮肤瘀血瘀斑占25%,消化道出血占17%,但无临床症状者则占37%。大部分患儿经积极的病因治疗(抗感染及免疫治疗等)能好转,但存在窒息的患儿则可能由于原发病的因素导致预后不良。【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多样化,应早期控制感染,加强围生期预防工作,并寻求积极的病因及支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早产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12例,占60.2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性早产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470例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不同孕周、不同类型早产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5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4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早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为29.03%(470/1 619)。②早产发生孕周:平均分娩孕周33.5周,其中早期早产发生率为15.11%(71/470),中期早产发生率19.87%(94/470),晚期早产发生率64.89%(305/470)。③早产发生的原因: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医源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PPROM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5位原因分别是双胎及其相关并发症50例(18.58%),前置胎盘44例(16.35%),子痫前期39例(14.49%),子宫疤痕33例(12.26%),胎盘早剥9例(3.34%)。④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周相关,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在医源性早产、PPROM及自发性早产中,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上述原因的早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及NRDS发生率在上述各种原因的早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孕周密切相关,<32周的早期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240例PPRO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PPROM有易发凶素者196例,占81.7%,合并阴道炎、流产引产史、臀位和多胎分别占据前四位.原因不明者44例,占18.3%.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患者分娩方式进行比较,两者剖宫产率分别为18.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28~33+6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者(P<0.01).结论 对于孕周小者,尽舒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尤其对于孕28~3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379例惊厥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脑炎脑膜炎(128例,占33.8%)、婴儿痉挛(57例,占15.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占11.1%)、新生儿颅内出血(31例,占8.2%)及新生儿破伤风(26例,占6.9%)列新生儿惊厥病因前5位。在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22.2%,后天因素占45.1%,遗传因素占4.2%,原因不明占3.4%。结论: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6年2月10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呼吸暂停25例,继发性呼吸暂停77例,病因分布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29.9%)、中枢神经系统疾患(40.3%)、代谢紊乱(6.9%)、胃食管返流(6.9%)、严重感染(5.9%)。伴呕吐11例,气促24例,口吐白沫19例,发热8例,腹胀4例,惊厥19例,心动过缓78例。治愈81例,治愈率81%。结论:原发性呼吸暂停以早产儿为主。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占首位,临床特征与有无原发病及其病因有关。原发性呼吸暂停以物理刺激为主,可用氨茶碱和纳络酮预防和治疗。继发性呼吸暂停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惊厥性呼吸暂停应使用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8.
温州地区671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盈  陆中权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0-149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新生儿高未接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71例新生儿高胆进行病因综合分析。结果:高胆患儿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例数的9.93%,病因依次为感染(32.3%)、原因不明(23.8%)、围产因素(19.3%)、新生儿溶血病(8.8%)及其他。结论:感染为首要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为高发因素;苍南县及文成县的G-6-PD酶缺陷症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中巨细胞感染率占20.51%,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PPROM)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55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周<34周围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34周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34周围生儿死亡率高于≥34周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28~34周PPROM宜采取保胎治疗,以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65例,及时分析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护心肌的治疗。结果 6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占15.38%,感染占26.15%,围生期缺氧占30.77%,低血糖占13.85%,电解质紊乱占7.69%,其他原因占6.15%。65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2%。结论新生儿心律不齐需要加强产前宣传教育、及时诊断原发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