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是自身T细胞识别自身非T细胞上MHC-Ⅱ类抗原发生的T细胞增殖反应.本文测定血吸虫病患者AMLR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探讨了其关系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4例血吸虫病患者,急性19例,年龄10~40岁;慢性18例,年龄19~48岁;晚期17例,年龄18~60岁.对照20例,年龄22~44岁.  相似文献   

2.
T细胞在自身非T细胞刺激下发生增殖反应称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它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内的功能调节机制。本文以氚标胸腺嘧啶(~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单核细胞(Mon)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反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Tu22、Tu36和 Anti-Leu-M,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 Mon表面 HLA-Ⅱ类抗原的表达,分析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和CML)患者 AMLR 的改变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 HLA 全相同的同胞比较,患者 AMLR 明显减弱(p<0.001);患者Tu22~+(HLA-DQ~+)Mon 百分率明显下降(p<0.001),但Tu36~+(HLA-DR~+)Mon 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AMLR改变与刺激细胞(Mon)表面HLA-DQ 抗原表达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时,由于HLA不同而发生增殖反应。以后,Opelz等1975年发现自身的T细胞和非T细胞共同培养时,也有淋巴细胞增殖现象,称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AMLR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是维持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也注意到AMLR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是T细胞与自身的非T细胞体外培养而发生的增殖反应。这一现象是反映了体内免疫学网络的复杂相互作用,抑或反映了分离培养过程中绵羊红细胞(SRBC)、小牛血清(FCS)等异种抗原引起的假象?作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选用8名正常受试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SRBC花结法或非SRBC法分离细胞,去除粘附细胞,用丝裂霉素C处  相似文献   

5.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R抗原诱导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摸索和稳定了AMLR方法,对AMLR中的技术关键,如T和非T细胞分离纯度、AMLR是否受外来抗原干预以及DR抗原是否诱发AMLR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MLR不受FCS外来抗原干预。用DR McAb封闭自体刺激细胞上的DR抗原,自体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相反,用PWM诱导自体刺激细胞上的DR抗原表达,则自休反应性T细胞增殖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作者近来证实,应答T细胞在AMLR中由于与刺激细胞的HLA-DR抗原相互作用,可获得对IL-2的反应性;能产生IL-2的OKT4~ T细胞在与自身非T刺激细胞的HLA-DR抗原相互作用之后,对IL-1敏感,而IL-1促进了对IL-1反应的OKT4~ 的淋巴细胞合成IL-2;T细胞一旦获得对IL-2的反应性并产生这种生长因子,就不再需要HLA-DR抗原;IL-2的活性决定了对IL-2反应T细胞的增殖和生长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T细胞怎样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其识别受体的结构又是怎样?这是当前免疫学中重要的课题之一。移植免疫时,受体T细胞接触供体同种异体抗原细胞,能识别出细胞膜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这种抗原在人系HLA,在小白鼠主要是H-2,特别是K、D区控制的抗原)。并且产生破坏带有此种抗原细胞(靶细胞)的杀伤细胞,即细胞毒T  相似文献   

8.
过去20多年来免疫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免疫应答中的主导作用。其中T细胞识别功能的MHC约束性尤其突出,提示T细胞具有自身MHC受体。然而最近一些研究指出,T细胞并不是唯一能识别自身MHC抗原的细胞;非淋巴细胞表面也可能存在针对自身MHC抗原的受体,能识别自身MHC抗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果表明,AMLR的增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非T细胞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其增殖活性多于培养7天时出现,且个体差异较大。培养中加入自身血浆或AB型混合血清可诱导出AMLR,异种血清(FCS)对AMLR有较大刺激作用。外周血中DR+非T细胞的数量与AMLR的增殖活性的高低无关。AMLR培养中加入含IL-2的上清可显著增强其增殖活性,而将培养2天的AMLR上清弃去则可导致AMLR增殖活性的减弱。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Mφ)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调节细胞,作为辅助细胞它表达和呈递自身Ia抗原给自身反应性L_3T_4~+T 细胞,Mφ(Ia)-T 细胞间的作用是T 细胞调节的第一信号。Mφ还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对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正向或负向调节。但荷瘤宿主(TBH)Mφ)的辅助能力降低。作者用8~12周雄性BALB/c 小鼠脾L_3T_4~+T 细胞和脾Mφ做体外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研究TB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认猪→人异种移植中存在针对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的间接识别而引起的急性细胞性排斥。方法 用纯化的中国版纳猪SLA Ⅰ类P1基因工程蛋白为抗原,体外反复刺激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建立P1特异性T细胞系。观察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系在自身APC存在下对版纳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软骨细胞的反应性,以及HLA-DR单抗与氯喹的阻断作用。结果 建立10株SLA Ⅰ类P1抗原特异性T细胞系,其中8株以TCRαβ CD4 为主要表型,将其合并使用。该CD4 P1特异性T细胞系在自身APC存在下对相同品系版纳猪PBMC与软骨细胞均产生显著增殖反应。经抗人HLA-DR单抗与氯喹处理均能明显阻断其增殖反应。结论 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可通过间接识别SLAⅠ类抗原对版纳猪细胞产生明显应答。  相似文献   

12.
SLA (swineleukocyteantigen )特异性CD4+T细胞系和自身APC以及猪PBMC共同孵育时 ,T细胞增殖反应很强 ,而同仅有自身APC或猪PBMC刺激时的T细胞增殖有显著差异。提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系以间接途径识别SLA抗原。该识别能被抗人CD4和HLAII类抗体阻断 ,而抗SLAII类抗体阻断作用很弱 ,表明HLAII类分子在间接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这一结果不同于直接从外周血中分离的未经抗原致敏的T细胞。直接识别猪APC递呈的抗原。有可能异种移植初期以直接识别为主导 ,随着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转为间接识别  相似文献   

13.
免疫系统依赖细胞间联系和协同作用中的自身识别使免疫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免疫反应基因的产物Ia抗原大概是被识别的自身决定簇的重要位点。Ia抗原主要存在于非T细胞上,它可刺激T细胞分化为具有辅助功能的细胞以及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并产生各种因子,包括白细胞间介素2(Interleukin 2,IL 2),即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这种因子与其  相似文献   

14.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utologous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AMLR)是近年来建立的测定细胞免疫反应的一种方法。由于参与反应的各个成分均采自同一个体,且是体外免疫反应,因为在AMLR过程中可产生记忆性与特异性,故测定结果基本上可反映该个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真实性高于目前所用的细胞免疫试验;又测定结果以反应细胞摄取~3H-TdR多少来表示,因而有较高的灵敏性。Wekaler等认为AMLR还与识别正常免疫应答中发生的自身MHC决定簇有关。最近,  相似文献   

15.
机体内有一中枢性的克隆排除机制可清除体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该机制很可能主要存在于胸腺.有两类细胞参与了清除自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即自身反应应答性CTL和抑制细胞.这种CTL可以识别抑制细胞上的组织相容性(H)抗原,其结果就导致了抑制细胞对CTL的灭活.Miller等将此类被识别的抑制细胞称为"禁抑"细胞(Veto cell).Miller等还证明体外发挥此作用的禁抑细胞可以出现在裸鼠的骨髓、脾脏和正常小鼠的胸腺、骨髓  相似文献   

16.
MHC约束性是普遍存在的免疫学现象。大多数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靶细时须识别MHC的I类抗原,辅助T细胞(TH)免疫提呈时识别Ⅱ类抗原。但是,一些CTL却是通过识别Ⅱ类抗原而完成杀伤功能的。Braakman等人认为后一类细胞(本文称ⅡCTL)可能产生于免疫反应调  相似文献   

17.
在检测感染递呈抗原的细胞浆质时,CD1分子能与外来的脂类抗原结合。与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外来脂质不同,CD1限制性T细胞具有自身抗原反应功能,作为自身效应器它可快速被激活,在CD1表达的递呈抗原细胞之间起到辅助和效应器功能。CD1限制性T细胞亚群及其通路之间功能上的差异表现在这些细胞既能影响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和耐受作用,同时还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其它淋巴细胞,从而揭示了CD1限制性T细胞如何调节抗微生物应答、抗肿瘤免疫和平衡免疫耐受、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表明,IL-2是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种重要的淋巴因子.然而,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LD)时IL-2产生和应答尚未研究.为此,作者对CALD时具有能产生IL-2和应答的T细胞亚群作了观察,并检测了自身淋巴细胞混合反应(AMLR)中  相似文献   

19.
在抗感染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中,淋巴样细胞,特别是T细胞,通过识别与细胞表面Ⅱ类移植抗原相连的微生物抗原或自身抗原而控制最终反应的程度.对T细胞与巨噬细胞、上皮朗罕氏细胞及脾脏树突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表达Ⅱ类抗原的细胞在T细胞激活中起重要作用.因为这些细胞能提呈抗原和产生淋巴因子.最近,组织切片的免疫形态学研究提示,不仅免疫系统的细胞表达Ⅱ类抗原,而且一些非淋巴样细胞(如内皮细胞和多种上皮细胞)也表达,但对其功能仍不清楚.在一个器官的完整结构中,可发现多种表达Ⅱ类移植抗原的留居细胞和游走细胞,因此,对各种表达Ⅱ类抗原细胞的表型、来源和定位的确切阐述将是了解许多局部免疫反应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Ⅱ类抗原的表达是不恒定的,随细胞功能特性而变化,特  相似文献   

20.
在检测感染递呈抗原的细胞浆质时,CD1分子能与外来的脂类抗原结合。与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外来脂质不同,CD1限制性T细胞具有自身抗原反应功能,作为自身效应器它可快速被激活,在CD1表达的递呈抗原细胞之间起到辅助和效应器功能。CD1l限制性T细胞亚群及其通路之间功能上的差异表现在这些细胞既能影响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和耐受作用,同时还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其它淋巴细胞,从而揭示了CD1限制性T细胞如何调节抗微生物应答、抗肿瘤免疫和平衡免疫耐受、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