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小田  侯金林 《肝脏》1997,2(2):123-126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它容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应用干扰素(IFN)等抗病毒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仍欠佳,且受到许多如铁代谢等因素的影响。铁是细胞存活所必须的金属离子,机体内铁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发病,并影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1].我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IFN)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48周,并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29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采用重组α-干扰素(α-IFN)每日600万单位,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或1年,2年采集血清,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并动态观察其丙氦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表明:12例(41.4%)呈持续应答,HCVRNA持续阴转2年以上,ALT亦持续正常;9例(31.o%)呈暂时应答;8例(27.6%)为无应答反应。并提示血液中含有高滴度HCVRNA的CHC患者可能对干扰素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thyroid hormone resistance syndrome,THSR)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病,甲状腺肿大、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不相称、血清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s,TH)水平明显升高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正常或略增高但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相关症状和体征3点表现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抗HCV和HCV-RNA(RT-PCR法)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43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21例用一般护肝药,12周后SALT的复常率分别为50%、4.76%(P<0.05)。血中HCV-RNA阴转率分别为27.27%、4.76%(P<0.05)。对治疗组SALT复常病人停药后3、6、12、18、24个月追访,复发率分别为37.5%、44.44%、60%、60%、60%。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的最初4周内SALT复常者4例,无一例复发,5周以后延缓复常者全部复发。5例复发病人再用干扰素α,2例有效,并连续用至38周,病情稳定,HCV-RNA阴转。本品的流感样综合症发生率为18.18%,比其他类型干扰素轻。  相似文献   

6.
丛瑞  尤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3):222+229-222,229
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标准治疗24周时,出现了1型糖尿病及酮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0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中及疗程后每隔3个月定期检测抗-HCVIgG和IgM,血清及本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ALT水平。疗程结束后致少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一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的复常率为66.7%对300%和52.4%对15.0%,血清HCVRNAM转率分别为59.5%对15.0%和47.6%对10.0%。分析持久应答的影响因素,年轻、病程短,治疗前抗-HCVIgM抗体滴度高、PBMC中无HCV感染、病理诊断末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性较好。结论检测抗HCV-IgM及PBMC中HCVRNA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耐受性差,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目前国内对老年人应用干扰素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75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于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汉族,职员.主因"反复肝功能异常4年"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26 U/L,无明显不适.在本院门诊检查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诊断为慢性内型肝炎.因患者拒绝抗病毒治疗,故仅给予普通保肝、降酶治疗,1个月后ALT恢复正常.此后定期复查,ALT在正常~100 U/L之间波动.2年前检查结果显示:ALT 511 U/L、AST 226 U/L、总胆红素(TBil)28 μmol/L,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重组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和重组干扰素α-2α(IFNα-2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CIFN15μg(A组)61例、9μg(B组)65例和IFNα-2α3MU(C组)61例,1周3次,共24周,在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本试验以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丙氨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λ: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CV感染与多种重要的肝脏疾病相关,经典的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虽然此疗法在约6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持久病毒学应答,但由于造血系统和神经细胞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一个新发现的IFN家族:Ⅲ型IFN,即IFNλ(包括IFNλ1、IFNλ2和IFNλ3),又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IL-28A和IL-28B,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较Peg-IFNα有一定优势。基因组学研究也发现,IFNλ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治疗预后相关。本文主要对IFNλ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抗HCV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贺俊英 《山东医药》2005,45(23):66-66
1982年2月~2002年8月,我院采用干扰素(IFN)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6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将126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FN组62例,男4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3岁。IFN联合胸腺肽组(联合组)64例,男45例,女19例;年龄16~67岁,平均43.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对IFN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的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100例IFN治疗后复发的CHC患者中,50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50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CIFNα—1b),均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联合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HCVRNA载量、病毒基因型、药物种类对联合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100例复发患者联合再治疗后,36.00%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其中PEG-IFNα-2a组48.00%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24.00%,P〈0.05)。56例低病毒载量(HCV-RNA〈1×10^5拷贝/mL)患者中,PEG—IFNα-2a组28例,其中57.14%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25.00%,P〈0.05)。HCV非基因1(2a或2b)型组29例,其中55.17%取得SVR,显著高于基因1型组(28.20%,P〈0.05);在CIFNα—1b治疗组,病毒非基因1型17例患者,其中47.06%取得SVR,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12,12%,P〈0.01);在基因1型组,PEG—IFNα-2a组38例,其中42.11%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12.12%,P〈0.01)。结论 IFN治疗后复发的CHC患者IFN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存在部分患者无应答;对于HCV病毒载量低、基因1型的复发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目前我国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经典治疗方案,但甲状腺疾病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IFN-α的临床应用。现普遍认为,在IFN-α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尤其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为IFN治疗的禁忌证。本文报道1例GD合并CHC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与IFN联合治疗的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老年女性,65岁,于2014年5月因心慌、乏力、消瘦就诊于当地医院,门诊甲状腺功能(甲功)提示甲状腺激素水  相似文献   

16.
韩丽娜  雷波 《山东医药》2005,45(26):84-85
1999年3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1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丽  闾军  韩大康 《肝脏》2009,14(4):340-342
重组人干扰素是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多数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然而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血小板减少是其中之一。干扰素所致血小板减少通常程度较轻(下降幅度10%~50%),然而少数患者却可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甚至危及生命,不得不中IE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丙型肝炎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引起肝脏损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相关性之外,还与肝外组织的损害表现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证实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是肝脏脂肪变性,提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丙型肝炎病毒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密切相关,肝脏脂肪变性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致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其分子生物机制可能是病毒致脂代谢紊乱,但是其更加深入而确切的机制仍不完全知晓,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急性丙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用干扰素治疗急性丙型肝炎(下称丙肝)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