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文法  邓娜  程磊  姜永旺  王娅  袁宏祥 《山东医药》2010,50(17):101-102
目的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配伍实施分娩腰硬联合自控镇痛(CSA-PC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足月妊娠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含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5μg)继之以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5μg/ml行CSA-PCEA,直至产程结束。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分别记录患者CSA-PCEA前及CSA-PCEA后宫口扩张达2~4 cm、5~7cm、9~10 cm、第二和第三产程时的镇痛强度(VAS)评分,并观察产程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缩宫素使用率、自然分娩率、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所有产妇CSA-PCEA后各观察点VAS评分均≤4分,直到产程结束,缩宫素使用率增加(P〈0.01);对自然分娩率、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继之于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5μg/ml行CSA-PCEA,是一种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母婴影响轻微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宫口开全产妇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具有子宫收缩(简称宫缩)和无宫缩急诊剖宫产患者共60例,分别为无宫缩组(A组),有宫缩宫口扩张(0~8 cm)组(B组),有宫缩宫口开全组(C组),每组20例.0.75%罗哌卡因1.5 mL稀释至2 mL后,头向缓慢(30 s左右)注入蛛网膜下腔1.8 mL,腰硬联合麻醉于L2~L3穿刺,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 cm.术中3组麻醉效果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记录腰麻后痛觉消失平面达T4及以上例数、最高痛觉消失平面及其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并观察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3组孕产妇腰麻最高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硬膜外用药量、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腰麻平面达T4及以上例数多于A、B组(P均<0.05),且C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A、B组(P均<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宫口开全产妇剖宫产,脊麻感觉阻滞平面升高,进行个体化用药麻醉效果更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对母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宫口开大至3cm时行L3-4腰椎穿刺术,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5μg,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cm,硬膜外腔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EA)。硬膜外腔用药:0.1%盐酸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总量100ml。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任何镇痛药。观察镇痛后5、10、30、60和90minVAS评分、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产程、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1),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机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两组均出现恶心1例,下肢麻木感1例。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虽然会增加缩宫素使用率,但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10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 cm时行硬膜外用药镇痛:Ⅰ组注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 μg/mL、Ⅱ组注射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μg,/mL、Ⅲ组注射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 μg/mL,首剂给药以10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比较各组镇痛效果(VAS评分以及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三组VAS评分以及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Ⅲ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Ⅰ组、Ⅱ组(P均<0.05).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0.1%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各100例,分别采用0.1%罗哌卡因、0.1%罗哌卡因复合0.03 mg/mL布托啡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实施膜外自控镇痛.于镇痛前和镇痛后10、30 min、宫口开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改良Bromage分级法),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药用量、镇痛不良反应、镇痛满意度、产程时间、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三组镇痛期间VAS分值均降低(P均<0.05);Ⅱ组与Ⅰ、Ⅲ组比较,镇痛起效时间明显加快(P均<0.055);Ⅱ、Ⅲ组与Ⅰ组比较,PCA有效次数减少(P均<0.05),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期间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产程、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新生儿产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张银凤  张文敏  张芬 《山东医药》2009,49(14):104-105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分娩单胎孕产妇,随机分为B、S组,各60例。分娩时,B组应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S组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入。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给药(PcA)时间及PCA次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良反应以及产程、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结果B组首次PCA时间延迟16min,PCA量和次数较S组明显减少(P〈0.05);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较B组增高(P〈0.05);两组生命体征监测、镇痛评分、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0例。因有14例中转剖宫产,最终纳入产妇196例,其中A组65例,B组66例,C组65例。三组镇痛方案不同:A组,舒芬太尼0.3 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B组,舒芬太尼0.4 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C组,舒芬太尼0.5 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比较三组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开始后30 min(T1)、宫口开全时(T2)以及产后2 h(T3)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三组分娩后1 h的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三组产程及产妇和新生儿的转归情况。结果 C组产妇第一产程较A组和B组显著延长(P<0.05)。三组第二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钳使用率、侧切率,以及产道裂伤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3时间点,三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B组和C组的VAS评分下降趋势较A组更显著(P<0.05),且在T1~T3时间点,C组的VAS评分较B组、C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第1分钟、第5分钟和第10分钟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PCO2以及脐动脉血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0.4、0.5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分娩镇痛,其中0.4 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镇痛对产程影响小,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毕A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B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肌注芬太尼镇痛,镇痛效果根据VAS、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评估。结果术后B、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A组,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且其镇痛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足月待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足月待产妇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单用组各30例。当产妇宫口开到2~3cm时,选择右侧卧位,L2-L3间隙直入法进针,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内留置4cm,复合组注入负荷量0.5μg/kg右美托咪定5mL+0.1%罗哌卡因10mL,单用组注入负荷量0.1%罗哌卡因10mL+生理盐水5mL。产妇实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液的配置方法为50mg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50mL,镇痛泵设定为5mL/h、5mL/次,间隔时间15min。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压、心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胎心、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程及胎儿娩出后即刻脐动静脉血乳酸值。结果与单用组比较,复合组T1、T2时点VAS评分减少,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均〈0.05);余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孕足月产妇分娩中镇痛、镇静效果较好,且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昊 《山东医药》2010,50(44):109-1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罗哌卡因20 mg)、A组(1%罗哌卡因20 mg+舒芬太尼5μg)和B组(1%罗哌卡因15mg+舒芬太尼5μg),记录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总镇痛时间及肌松程度等指标。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达T10平面时间和最高平面时间短于B组与对照组(P均〈0.05),恢复至T10时间和镇痛时间长于B组与对照组(P均〈0.05),3组间血流动力学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后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延长,并能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郑良杰  张长椿  张舟 《山东医药》2013,53(29):74-76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术中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1.5mL、0.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舒芬太尼2μg、0.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舒芬太尼5μ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到达时间、手术切口出现疼痛的时间、最高Bromage评分及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观察各组恶心、呕吐、瘙痒、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比较,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时间、最高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与A组相比,B、C组首次感觉疼痛时间延长(P均<0.05).与A组相比,B、C组2、4、8、12 h VAS评分降低(P均<0.05).麻醉患者不良反应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能安全应用于高龄患者PFNA术,麻醉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30):48-49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夏令杰  张加强 《山东医药》2008,48(31):85-86
足月妊娠持续硬膜外镇痛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Ⅰ组采用0.2μg/ml舒芬太尼 0.1%罗哌卡因,Ⅱ组0.4μg/ml舒芬太尼 0.1%的罗哌卡因,Ⅲ组0.6μg/ml舒芬太尼 0.1%的罗哌卡因.分别记录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前及PCEA后10、30、60 min、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的疼痛强度(VAS)评分、产妇spO2,并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无痛分娩开始后各时间点Ⅱ组和Ⅲ组的VAS评分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产妇的SpO2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产妇的脐血PCO2与Ⅰ组及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0.4μg/ml舒芬太尼 0.1%的罗哌卡因用于分娩后PCEA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小,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孔爱君  王建平  郭磊 《山东医药》2009,49(38):99-100
目的探讨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350例,随机分为7组,各50例。所用镇痛剂A组为0.07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C组为0.1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D组0.2%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E组0.2%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F组为0.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G组为0.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配成100 ml药液。每组均加用恩丹西酮8 mg。负荷剂量为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液6 ml,持续剂量为2 ml/h,PCA按压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E、F、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组患者按压次数或实际有效进药次数比值(D1/D2)〉5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均〈0.05)。各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性(P均〈0.05)。镇静状态评分各组相比P均〈0.05。A、B、C三组运动阻滞评分相比P均〈0.05。D、E、F、G组运动阻滞评分与A、B、C组相比P均〈0.05。镇痛期间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但C、E、G组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下肢麻木者较多。结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恩丹西酮8mg是腹部手术后PCEA的最佳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全髋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将76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ASAⅡ~Ⅲ级的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8例.两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经硬膜外穿刺针导入腰麻针,见脑脊液后鞘内注药.A组药物为0.75%盐酸罗哌卡因1.4 mL(10.5 mg)加舒芬太尼0.1 mL(5.0 μg)加脑脊液至2.0 mL,B组药物为0.75%盐酸罗哌卡因1.4 mL加脑脊液至2.0 mL.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腰麻给药后A、B组MAP下降明显(P均≤0.05),A、B组间比较,P均>0.05.B组镇痛维持时间短于A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低于A组,P均≤0.05;A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麻醉效果评分高于B组,P均≤0.05.两组SPO2和RR无明显改变,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麻黄碱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髋置换术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的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段立新 《山东医药》2013,(34):65-66
目的 研究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肌间沟注射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 Ⅰ或Ⅱ级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0.375%左布比卡因30 mL臂丛肌间沟注射麻醉,其中A组单用左布比卡因,B组在局麻药中加地佐辛5 mg,C组神经阻滞完成后即静注地佐辛5 mg.记录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瘙痒等)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B组明显短于A、C组(P均<0.01),镇痛持续时间B组>C组>A组(P均<0.01).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瘙痒及呼吸抑制,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例数少于A、C组(P均<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左布比卡因肌间沟注射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两种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胆囊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术后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胆囊切除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病人19例分A、B两组。A组11例病人术后接止痛泵行PECA(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为0.25%罗哌卡因,背景流速2ml/h,B组8例病人缝合皮肤时硬膜外腔推注吗啡1.6mg。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反常呼吸、SpO2(血管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术前均无反常呼吸,术后2小时A组11例病人中4例出现反常呼吸,B组病人全部出现反常呼吸(P<0.05),两组间呼吸频率及SpO2无显差异。结论 术后0.25%罗哌卡因行PECA可改善膈肌运动,增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给药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拟在我院行镇痛分娩待产的足月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产妇均给予硬膜外镇痛,在镇痛开始60 min后再泵注镇痛药,A组产妇每30分钟泵药1次,B组产妇每60分钟泵药1次,C组产妇每90分钟泵药1次。比较三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镇痛时间、PCEA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芬太尼用量、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比较三组产妇镇痛前(T_0)、镇痛后1 h(T_1)、分娩时(T_2)、分娩后1 h(T_3)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改良Bromage(MBS)评分;比较三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氧分压(PO_2)、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脐动脉血pH值、体质量及1 min阿氏(Apgar)评分;比较三组产妇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PCEA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芬太尼用量显著短(少或小)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VAS评分均表现为T_0T_2T_1T_3;三组产妇的MBS评分均表现为T_1T_2T_0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间B组产妇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PCO_2、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期间,三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60 min规律间断硬膜外给药进行PCEA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减少麻醉用量,镇痛效果良好,不会增加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宝峰  赵治涛 《山东医药》2009,49(35):107-108
近年来,我们对30例初产妇采用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同期于我院分娩并要求镇痛的产妇90例,均为ASAⅠ级,年龄22~32岁,体质量75—103kg,均无经阴分娩及硬膜外穿刺禁忌证。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三组均不用术前药,待宫口开至3cm后入手术室,常规监测ECG、元创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  相似文献   

20.
将64例宫口开大3cm的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泵内配置50μg/ml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自控给药;瑞芬太尼背景输注(BG+PCIA)组,持续4ml/h瑞芬太尼输注;腰硬联合阻滞自控镇痛(PCEA)组,鞘内推注舒芬太尼5μg,硬膜外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联合自控镇痛。同期23例不要求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疼痛评分各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PCIA组及BG+PCIA组高于PCEA组(P〈0.01);镇痛泵按压总次数PCIA组(78次)与BG+PCIA组(50次)及PCEA组(5次)相比,P均〈0.05;镇痛满意度BG+PCIA组及PCEA组均高于PCIA组(P均〈0.05)。PCEA组第2产程较其他组延长(P〈0.01)。各镇痛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认为静脉瑞芬太尼自控给药也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