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200例,其中100例行SLNB,100例行ALND,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对SF-36量表进行可行性及信度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SLNB组SF-36量衰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ALND组(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时间与SF-36量表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不同术后时间SLNB组患者SF-36量表的各项分值均高于ALND组(P均<0.05).结论 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优于行ALND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人流术后宫腔粘连中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2-12~2014-12该院妇科人流术后病理确诊为宫腔粘连患者64例,比较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在该病中的检出率,确诊后均选择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观察分析疗效。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81%,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0%,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100%,宫腔镜检出率明显优于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P0.05)。64例术后恢复总有效率为95.31%。宫腔粘连术后评分为(1.16±0.86)分,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107.60±28.60)pg/ml和(5.82±0.92)m IU/ml,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是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有效的诊断方法。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下诊治宫腔粘连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兰  黄丽云 《山东医药》2010,50(26):50-5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子宫腔粘连(IU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IUA患者行宫腔镜诊治术。结果本组60例宫腔镜下检查均确诊IUA。51例经宫腔镜手术一次分离完全。术后宫腔成形完好44例,再次粘连6例。结论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潘赢政  池余刚 《山东医药》2014,(23):92-93,97
宫腔粘连由于诊断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高,其治疗方案选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术后如何防止新的粘连形成并促进内膜的覆盖,是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重要步骤。近年来,随着宫腔镜的发展和应用,宫腔镜下诊断和分离宫腔粘连已经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术式,但术后再次粘连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1,2]。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宫腔粘连分离术去除宫腔内的粘连带,尽可能恢复宫腔形态;二是防止术后新粘连形成。如何有效地预防术后宫腔再次粘连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仍缺乏能绝对有效且完全避免再次粘连的方法,学术界也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所以治疗方法也有不一致性。现就目前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宋冬梅  刘玉环  夏恩兰 《山东医药》2012,52(12):26-27,3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宫腔粘连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UAE后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患者10例,随访3~28个月,观察术后月经变化、宫腔形态改变及妊娠结局。结果 10例患者1例失访,9例TCRA术后均再次发生宫腔粘连,其中4例行第2~3次TCRA,9例患者均未妊娠。结论 UAE后引起的宫腔粘连TCRA术后预后差,妊娠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宫腔镜冷刀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宫腔镜下冷刀手术治疗的11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采用免扩宫宫腔镜冷刀系统(灵宝一体镜)行粘连分离术(观察组),45例采用HEOS宫腔镜冷刀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6,P=0.004)。结论 免扩宫一体镜宫腔镜系统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手术安全性高,相较于HEOS宫腔镜冷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免扩宫、术后妊娠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徐珉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1):1045-104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健康育龄妇女300例分为两组,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服用屈螺酮炔雌醇者为观察组(150例),术后采取其他方式避孕者为对照组(150例)。观察两组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宫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月经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宫腔粘连情况。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避孕效果好,同时有调经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HEOS宫腔镜系统治疗Ⅰ~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9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HEOS宫腔镜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膨宫液吸收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情况、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和术后12个月内月经恢复情况、妊娠情况、卵巢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术中失血量、术中膨宫液吸收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宫腔粘连率低,治疗有效率、月经恢复正常率、妊娠成功率高(P均<0.05)。两组内不同时点和两组间同一时点血清FSH、E2、LH水平比较,P均>0.05。结论 HEOS宫腔镜治疗Ⅰ~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月经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同时增加术后妊娠机会,不影响术后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犁田法分离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8~2018-08该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宫腔电切镜用电能器械分离宫腔粘连。研究组患者则使用HEOS型非能量宫腔镜中的3 mm硬性单关节剪做犁田式分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腔镜复查宫腔情况、术后月经变化情况及术后生殖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月经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的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宫腔粘连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HEOS型非能量宫腔镜中的3 mm硬性单关节剪做犁田式分离宫腔粘连效果更好,不仅可以降低对子宫内膜的二次伤害,还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再妊娠率,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监测BMI、FPG、HbAic、血脂、C-P等指标及T2DM相关并发症情况.运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分析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68例中,46例(67.6%)术后仅用生活方式治疗HbA1c≤6.5%,FPG≤7.0mmol/L,2hPG≤10.0 mmol/L; 18例(26.5%)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量较术前减少,血糖控制良好,FPG降幅>1.39 mmol/L,HbA1c降幅>1%.术后1年糖尿病并发症改善2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53.8%)、高脂血症15例(71.4%)、视力减退或合并DR 3例(21.4%)、尿蛋白阳性7例(41.2%)、糖尿病足(DF)或DPN 3例(27.3%).SF-36量表对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较术前改善(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随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患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老年非创伤性ANF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评价及术后长期随访,采用自身对照,评价手术前后患者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术后总体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病因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SF-36量表评分,在总体水平上,总体健康(GH)、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三个维度中术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在心理健康维度,术后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非创伤性ANFH患者疗效较好,且对不同病因的疗效没有差异;心理状况可能是影响术后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功能恢复的一个因素,应注重术后患者的心理疏通及引导。  相似文献   

12.
余婷婷 《山东医药》2014,(42):89-90
目的比较宫腔镜、腹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手术效果,为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大肌瘤(≥30 mm)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组行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瘤体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采用宫腔镜观察术后宫腔黏连情况,询问术后妊娠情况,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黏膜下子宫大肌瘤均完整切除,术中无残留。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发生自然妊娠分别为2例及1例。结论宫腔镜下切除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腔镜冷刀技术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该院宫腔镜门诊就诊并接受宫腔镜冷刀手术2 159例宫内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术后妊娠率等。结果 宫腔镜冷刀手术治疗2 159例宫内良性疾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9.86%(2 156/2 159),术后出血量0~10 ml,手术并发症5例(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后宫腔轻度粘连,1例子宫纵隔术后轻度水中毒,1例子宫纵隔术后1周出现术后大出血,1例宫腔重度粘连术中子宫穿孔,1例绝经期宫内节育环嵌顿宫腔镜下取环致子宫穿孔,均经积极治疗后治愈)。随访80例有生育需求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率为47.50%(38/80)。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范围内,冷刀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宫腔电切手术治疗大部分宫内良性疾病。冷刀技术具有学习曲线短,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电、热损伤,可更好地保护子宫内膜,保护女性的生育能力等优势,尤其适合在日间手术室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芬吗通对IVF-ET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生育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32例准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和宫内置入宫型节育环,观察组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两组患者术后接受IVF-ET。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的疗效,比较两组还生育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的MMP-9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和抱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腔粘连的患者在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可以显著的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的修复。提高宫腔粘连的治愈率。提高IVF-ET的生育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及社会支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2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2)和对照组(n=20)。康复组于手术前、后均给予逐渐递增的运动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术后2组均接受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简易医学问卷调查;2组均于手术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 min步行距离(6MWD)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SF-36中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与SF-36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脏康复可以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孙冬岩  郎雁  王燕  邹倩  段洁  熊俊 《山东医药》2014,(31):55-57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入及优思明口服减轻稽留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0例因稽留流产而行清宫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A、B、C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四组均由同一组高年资主治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全程超导可视无痛清宫术(术前用药均为复方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其中实验B组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1 mL,实验C组术后即刻开始口服优思明1片/d,连续21 d,实验A组同时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观察各组手术情况、月经量变化及宫腔粘连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各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月经量减少及宫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尤以实验A组为著(P均<0.05)。实验A组和C组各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恶心、乳房胀痛及术后阴道流血、月经间期阴道点滴出血等,均自行好转;无体质量增加者。结论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入联合优思明口服可显著降低稽留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提高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MOSSF-36(SF-36)生命质量量表、Zung焦虑白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AS及SDS评分均有增高。干预组干预后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及总体健康分值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分值无明显变化;干预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生命质量降低及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状态,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取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失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疼痛(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相关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手术用时、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 0. 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中转开腹发生率(0. 0%)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9.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术后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 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 5%)较对照组(12. 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 05)。结论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优化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情况,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术后恢复,还可减轻炎性应激反应,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对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2例,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治疗,分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41例、低剂量放射治疗组32例和观察组(未进行放射治疗)59例。3组患者均未进行化学治疗药物的干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健康生活简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术前1周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健康质量和心理状态。 结果SF-36量表结果显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术后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和社会功能方面低于低剂量放射治疗组和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量表评分显示高剂量放射治疗组和低剂量放射治疗组患者比观察组有明显焦虑、抑郁倾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行高剂量放射治疗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且恢复期长。建议对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的患者进行低剂量的放射治疗。而且对于年纪较轻且预后良好的患者,建议术后观察随访,避免生活存量的下降和射线造成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长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1~2018-12在该院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粘连分离术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在予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1周后整体取出。观察组在予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1周后剪球囊尾管放出球囊内液体,留置球囊支架,术后第2次月经干净后取出。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月经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个月月经改善率为72.38%,观察组为77.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2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观察组的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腔粘连改善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为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vs 0.00%,χ2=10.500,P=0.001)。结论延长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可以改善宫腔粘连,改善月经量,延长放置球囊子宫支架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经处理后可治愈,是相对安全的,临床工作中仍需严密观察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