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特点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共2344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进行随访研究.分析显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主要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基础状态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单纯糖耐量减低者的肌肉胰岛素抵抗较重,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较重;糖尿病前期阶段,全天平均血糖,日内、日间血糖漂移幅度较正常人增加;糖调节受损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具有一致性;基线时合并的代谢异常项目越少,代谢异常改善越明显,对于糖调节受损逆转并维持正常血糖越有益;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国内外单药干预研究;腰围及收缩压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恶化是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及病程与胰岛素释放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住院病人中收集具有不同诊断病程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病程不同进行每隔一年的分组直到 1 0年以上组。在本单位年度跟踪体检人群中选择血糖正常 (空腹和 2 h均正常 )、可疑血糖异常、不同的糖调节受损、初诊糖尿病多组人群。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 5个时相点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 ,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结果  (1 )在筛查人群 ,与正常糖耐量相比较 ,糖尿病前期阶段的空腹、糖刺激最大胰岛素释放、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著升高。(2 )在已诊断糖尿病人群 ,诊断病程 1~ 5年组空腹血糖继续代偿性增高 ,到病程第 6年组 ,空腹胰岛素下降一半 ;最大胰岛素水平从病程第 1年组开始下降到代偿最高水平的一半 ,并维持到病程第 5年组 ,从病程第 6年组又下降一半 (约 30 m IU/ L )。 (3)筛查人群在向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逐渐下降 ,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最明显 ;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增加逐渐减少。 (4)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已诊断糖尿病人群病程与 OGTT0、30、60 min胰岛素水平 ,最大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释放倍增 (峰基比值 ) ,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评估畲族人群糖代谢异常者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4192例研究对象分为5组:正常糖代谢组(NGT)、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糖耐量异常组(IGT)、IFG+IGT组和糖尿病组(DM),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等生化指标,并以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结果 1ba PWV在DM及糖调节受损(IGR)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且DM组较各IGR组增加更为明显,而在IGR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代谢异常者中baPWV与年龄、SBP、DBP、FPG、2hPG、TG、TC、LDL、HDL呈显著正相关,与BMI无相关性。结论畲族人群在糖尿病前期时早期AS已经开始。糖代谢异常导致的早期动脉病变是在血糖异常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的基础上由血压、年龄、血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餐后1h血糖升高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124例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糖调节受损(IGR)的A组51例、餐后1h血糖≥8.9 mmol/L但糖耐量正常的B组22例和餐后1h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的C组51例.三组均依次进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结果 B组BMI、收缩压、舒张压低于A组(P均<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腰围大于C组(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HOL、TG、LDL-C与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较基础值均升高,A组60 min,B、C组30 min达高峰.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清SI较基础值明显增加,C组30 min,B组30~60 min,A组60 ~ 120 min达高峰.空腹胰岛素原(PI0h)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胰岛素原(PI2h)B组较C组升高,但低于A组(P均<0.05).B组AI30/AG30低于组降低,但高于A组(P均<0.05);SI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静脉注射2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及SI迅速上升,2 min达高峰;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在3~5 min.B组AIR0-10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结论 餐后1h血糖异常的糖耐量正常人群已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糖代谢调节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98例(A组),同期门诊查体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者40例(B组)以及正常人群40名(C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人口学和临床指标差异,分析血清25-(OH)D与人口学、临床指标以及糖代谢调节状态评价指标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3组在BMI、HDL、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BMI、HDL、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B、C组高,肌酐、血清25-(OH)D和空腹胰岛素较B、C组低;血清25-(OH)D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具有负相关(P<0.05);血清25-(OH)D与Homa-B、IAI和IS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较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正常人群低,缺乏维生素D可影响胰岛B细胞的功能和敏感性,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大港油田地区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大港油田总医院查体中心体检的3000名2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研究.经过一夜禁食,受试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同时测量身高、腹围、血压、血脂.对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者行24h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照相检查.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 39岁人群3.6%,40 ~ 59岁人群11.9%,大于 60岁人群21.6%),也随体重增加而升高.体重指数(BMI) 20.0 ~24.9 kg/m2人群8.2% 25.0~27.9 kg/m2人群13.6%、≥28 kg/m2人群20.2%].糖调节受损者中9.8%出现24 h尿微量白蛋白升高,10.1%出现眼底病变.结论 大港油田地区成年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乌鲁木齐市居住5年以上的维吾尔族居民967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脂和血压,除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外均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出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式评估法模型).取正常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的上1/4位点(3.58)作为判断胰岛素抵抗的切点,计算出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胰岛素抵抗患病率为34.1%,其中糖调节异常组为53.0%,糖尿病组为59.4%.将人群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抵抗组,经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年龄、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家庭经济支出均高于非抵抗组(P<0.001).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因素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总胆固醇、舒张压和年龄.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具有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患病率,尤其在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与血糖、血脂和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方法共纳入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糖代谢异常患者共150例,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组50例、糖调节受损组50例、糖耐量减低组50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的血脂TC、TG、LDL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调节受损组,其中LDL与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糖调节受损组LDL亦高于空腹血糖受损组(P0.05);而各组间的HOMA-IR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较为明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糖代谢异常患者需密切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调节受损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2-3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在岗职工中开展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lc普查,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l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HbAlc.研究资料纳入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且服糖后2 h血糖<11.1mmol/L者,无糖尿病、血红蛋白病、肝、肾疾患等.进入结果分析的对象共726例,男197例,女529例,平均年龄(39±10)岁.其中正常糖耐量636例(87.6%),糖调节受损90例(12.4%),糖调节受损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变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糖调节受损占HbAlc≤5.7%人群的2.3%,占HbAlc≥5.8%的人群中89.3%.HbAlc≥5.8%时预测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9%、0.89和0.98;(2)OGTT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及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患病率,在HbAlc为5.8%组与5.7%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77、22.219和27.780,P<0.01或P<0.001);(3)HbAlc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957、0.928和0.936,均P<0.01).结论 (1)HbAlc预测糖调节受损与OGTT具有一致性,与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相关的HbAlc最佳临界值为5.8%;(2)HbAlc与OGTT诊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状态的血糖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且HbAlc为5.8%与其相关性极其密切.建议当HbAlc≥5.8%时均应行OGTY检查,以明确有无糖调节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新疆汉、维民族在IFG,IGT及IGR阶段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作用功能。 方法 采用多中心研究进行横断面调查,行OGTT试验。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ΔI30/ΔG30评价胰岛素早相分泌,ΔI30/ΔG30/HOMA-IR评估葡萄糖处置指数(DI)。 结果 WC、BMI、血脂、FIns、2 hIns在汉、维民族不同糖代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G组与NGT、IGT组比较,汉、维族人群的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汉族中NGT组与IGT、IGR组比较,HOMA-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44),而在维族只有IFG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ΔI30/ΔG30、DI在两民族不同糖代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汉族人群IR在IFG阶段,胰岛素分泌功能在IGT阶段起主要作用。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在维族人群IFG阶段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早相分泌及葡萄糖处置功能在糖调节受损阶段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初发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特征。方法北京市东城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2388名受试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本文纳入2244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1608例,IFG240例,IGT243例,IFG+IGT 153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相Stumvoll index、△I30/△G30)。结果与NGT组比较,其余三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及B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IFG组HOMA-IR及Matsuda指数均高于IGT组;IFG组△I30/△G30高于IGT组,而Stumvoll指数低于IGT组(P〈0.01);与IFG组、IGT组比较,IFG+IGT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1相Stumvo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IR,IFG组肝IR较重,而IGT组肌肉IR较重。  相似文献   

13.
糖调节受损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前期及早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动脉硬化发展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31例2型DM患者(DM组),286例糖调节受损者(IGR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IFG)36例和餐后血糖受损(I-IGT)108例,IFG+IGT 142例。自健康体检人群选择年龄、性别与DM组匹配的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ON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SI)。测量IMT、cfPWV及ABI。比较各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脂蛋白A(Apo A)、脂蛋白B(Apo 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相比,后4组BMI、腰臀比(W/R)、ISI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但后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相比,IMT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增厚,cfPWV逐渐增快,ABI明显下降(均为P<0.05),在I-IFG则无此表现(均为P>0.05)。其中I-IGT和DM组较IFG+IGT组IMT增厚更明显(P<0.05),DM组较I-IGT组增厚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cfPWV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I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较I-IGT组下降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在I-IGT组IMT、cfPWV与ISI呈负相关,与BMI、腰臀比呈正相关,而ABI与ISI呈正相关,与BMI、腰臀比呈负相关。结论IMT、cfPWV和ABI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临床前期动脉硬化,ISI、BMI、W/R为新诊断DM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cfPWV较IMT、ABI更敏感,I-IFG可能并非早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a lack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and the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categories, suggesting that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stage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of serum insulin levels between subjects with IFG and IGT diagnose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52 subjects with IFG and 48 with IGT diagnosis, and a euglycemic group of 140 subjects. Serum glucose and insulin were measured in both fasting and 2-h 75-g oral post-load glucose (2-h PG). RESULTS: Subjects with IFG showed the highest fasting and 2-h PG serum insulin levels, whereas subject with IGT the lowest. Serum insulin values showed no significative changes between the fasting and 2-h PG conditions in the subjects with IGT, whereas the subjects with IFG showed significative hyperinsulinemia. The serum glucose 2-h PG showed an increase of 0.2 mmol/l (CI(95%) 0.07-0.33), 0.5 mmol/l (CI(95%) 0.41-0.58) and 3.6 mmol/l (CI(95%) 3.39-3.81) with respect to basal values, whereas the increase of serum insulin 2-h PG was of 54 pmol/l (CI(95%) 53.71-55.29), 918 pmol/l (CI(95%) 917.49-918.51) and 0.5 pmol/l (CI(95%) 0.15-0.84) for the euglycemic, IFG and IGT subjec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ubjects with IFG show hyperinsulinemia whereas those with IGT have low insulin secretion in response to oral load glucose, suggesting that IFG and IGT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stages of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颈动脉超声评价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西宁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正常糖耐量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体检人群中筛选出糖调节受损者175例为观察组,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52例,糖耐量受损(IGT)91例,IFG+IGT者14例,2型糖尿病1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与负荷后血糖。应用美国惠普5500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动脉内膜及中层状况,以所测最大IMT及斑块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双侧颈动脉、股动脉、斑块形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血管损害随糖代谢的恶化而加重,合并高血压者最重。结论年龄、餐后高血糖、血压与老年人大血管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空腹和负荷后血糖状态下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状态,分析空腹和负荷后血糖逐渐升高的影响因素,探讨空腹和餐后血糖的调节机制。方法北京地区研究对象1787人,按照不同的糖代谢紊乱情况分组:(1)根据空腹血糖(PG。)情况将人群分为PG。正常组(NFG,PG0〈6.1mmol/L),PG0受损组(IFG,6.1mmol/L≤PG0〈7.0mmol/L)和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组(IFH,PG0≥7.0mmol/L)三大组。然后将IFG和IFH大组分别按照OGTT中PG120细分为IFG[糖负荷后血糖正常(ngt,PG120〈7.8mmol/L)]组,IFG[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PG120〈11.1mmol/L)]组;IFH(ngt)组,IFH(igt)组和IFH[糖负荷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PG120≥11.1mmol/L)]组。(2)同理,根据OGTT中PG120将人群分为NGT,IGT和IPH三大组。然后根据PG0细分为IGT(nfg)组,IGT(ifg)组;IPH(nfg)组,IPH(ifg)组和IPH(ifh)组。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用胰岛素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30/△G30)评价糖负荷早期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1)从NFG(ngt)→IFG(ngt)→IFH(ngt)组,HOMA-IR逐渐增加,△I10/△G30逐渐减小(P均〈0.05)。(2)从NGT(nfg)→IGT(nfg)→IPH(nfg)组△I30/△G30逐渐减小,而HOMA-IR三组相似。结论负荷后血糖升高过程中,其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是主要决定因素;而在空腹血糖的升高过程中,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老年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8细胞功能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大宁路街道的588名小区居民进行糖耐量筛查,测定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IGR90例(15.3%),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9例(10%)、单纯糖耐量减低(IGT)66例(73.3%)、IFG+IGT15例(16.7%)。对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45~49岁)、B组(50~59岁)、C组(60~69岁)、D组(≥70岁)。A、B组Fins、2hIns水平高于C、D组。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G)高于C、D组。年龄与Fins、2hIns水平负相关。A、B组血清高敏Υ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C、D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导致糖耐量减低发生;亚临床炎症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不同组分的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方法OGTT筛查北京地区无DM史中老年人群,据2003年ADA标准,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IFG合并IGT(IFG+IGT)组,检测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及第一、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1)IFG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和IGT组,ISI-Stumvoll高于IGT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0.05);(2)IGT组:HOMA-IR和HBCI/IR均位于NGT组和IFG组之间,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3)IFG+IGT组:HOMA-IR高于NGT组、IFG组和IGT组,ISI-Stumvoll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均〈0.05);(4)在非糖尿病人群中,随着FPG及2hPG的升高,HOMA-IR有递增趋势,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有递减趋势(P均〈0.05)。结论IFG主要是肝脏IR和基础状态时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IGT的肌肉IR较重,其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较重。在非糖尿病人群,FPG和2hPG的升高与IR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hrelin基因Leu72Met(C408A)多态性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和糖调节受损(IGR)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对126例IGR和423例NGT者进行ghrelin基因Leu72Met多态性分析。同时检测生化指标和临床参数。结果NGT组分为BMI〈24.0kg/m^2和BMI≥24.0kg/m^2两组,比较OGTT各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HOMA-β,结果提示组内CC基因型者和CA+AA基因型者间,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NGT和IGR组ghrelin基因C408A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IGR组CC基因型者DBP明显低于CA+AA基因型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CA+AA基因型者。结论ghrelin基因Leu72Met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糖耐量异常(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空腹血糖为5.6~6.1 mmol/L的IFG患者337例,检测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等资料,分析患者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37例IFG患者中46.6%(157/337)伴有IGT。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75.0%和63.1%(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是IFG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分别为:1.06(95%CI:1.03~1.08);1.11(95%CI:1.05~119);1.58(95%CI:1.23~2.09)。进一步对体重正常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除年龄外,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为2.10(95%CI:1.29~3.43)。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约半数伴有糖耐量异常,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