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50株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菌有24.0%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有28.0%的菌株单产AmpC酶,有6.0%的菌株单产ESBLs,有46、0%的菌株AmpC酶和ESBLs酶均阴性;AmpC和ESBLs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8.0%和26.0%;AmpC和ESBLs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4.0%和26.0%;肠杆菌属的产AmpC酶率最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气单胞菌属均能产生AmpC酶,而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的几率较小。结论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几率较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连续分离的产气肠杆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用Vitek2-Compact仪对临床连续分离的240株产气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常规药敏试验,并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菌株的ESBLs与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法检测3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240株产气肠杆菌对2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8%~100%之间,最高为头孢西丁(100%)、最低为亚胺培南(3.8%);筛选出10株耐碳青霉烯类产气肠杆菌;三维试验10株菌ESBLs 及AmpC酶均为阳性,Hodge试验阳性7株。PCR结果示,携带blaKPC基因7株;携带blaCTX-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2株;携带blaDHA基因6株,携带blaACT/MIR型ampC基因4株; 16SrRNA基因定量确定ampC基因的表达增加的3株。结论 产气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ESBLs与AmpC酶。  相似文献   

3.
96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产ESBLs、AmpC酶菌株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元  刘丽秋 《山东医药》2009,49(47):37-39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及其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菌株基因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自本院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菌96株,采用确证试验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ESBLs、AmpC酶表达情况,用K-B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TEM、SHV、PER、CTX-M-1群、CTX-M-2群、CTX—M-3群、DHA和ACT-1基因型分布情况,用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耐药基因转移方式。结果96株大肠埃希菌单产ESBLs30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株,单产AmpC酶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四种抗生素耐药率达到100%,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亦〉8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ESBLs基因型以CTX—M和TEM型为主,AmpC酶基因为DHA型,两酶能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质粒携带的耐药性传递至受体菌。结论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较为敏感;临床应及时了解本地区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控制耐药菌株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表型及其基因特性。方法先后用标准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酶抑制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进行表型检测。然后用接合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受试的86株细菌中有4株三维试验阳性,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这些菌株都产一种等电点(PI)为7.8并具有AmpC性质的β内酰胺酶,基因测序表明和DHA01型AmpC酶一致;它们同时伴随产生一种PI为8.2的ESBLs,基因测序表明其来源为SHV-12。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上述菌株不但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出现了对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时产DHA-1型高产AmpC酶和SHV-12型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表型。此类菌株的出现,将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法检测ESBLs,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为34.4%,其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产ESBLs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四川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产β-内酰胺酶以及产酶菌株血清型流行规律。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67株临床菌株进行了2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采用CLSI推荐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检测了所有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采用O抗原鉴定法对产酶菌株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 467株菌对27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菌株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检出率分别为36.83%、13.70%和0.00%,产酶菌比非产酶菌具有更严重的耐药性;176株产酶菌共检测出31种血清型,以O131、O107、O78、O9、O127、O20和O157为优势血清型。结论本次检测大肠杆菌ESBLs和AmpC检出率较高,耐药形势严重,血清型复杂,应加强动物源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及血清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对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82.8%,其次依次为头孢吡肟(81.7%)、头孢哌酮/舒巴坦(81.7%)、头孢他啶(80.6%)、美罗培南(77.4%)、亚胺培南(71.0%)。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4株(15.1%)产碳青霉烯酶,其中2株产金属酶;15株(16.1%)产AmpC酶,其中2株同时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产AmpC的细菌均具有9.0的条带;19号和54号菌株有一个6.3的条带。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设计金属酶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产B内酰胺酶较常见,其中产碳青霉烯酶和AmpC酶占一定比率,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迄今为止开发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由于该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头孢菌素酶(如AmpC酶),而且本身又具有抑酶作用,因而具有广谱、强效、耐酶、抑酶等诸多优点。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  相似文献   

9.
头孢西丁耐药肠杆菌科高产AmpC酶的细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株的分离、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无重复收集临床分离头孢西丁耐药肠杆菌科细菌86株,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头孢西丁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高产AmpC酶阳性率为23.3%(20/86),以阴沟肠杆菌最高,达39.4%(13/33)。在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紊中,除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外,高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细菌高产AmpC酶是对头孢西丁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高产AmpC酶菌株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相当严重,应高度重视高产AmpC酶细菌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革兰阴性菌、及产碳青霉烯酶临床致病菌的防治问题是其难点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曹银洁 《山东医药》2011,51(30):111-112
目的检测、分析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ICU病房中感染患者的痰、创面分泌物、血、尿、胆管引流液、大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从中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09株。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和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单一引物PCR扩增法检测OXA型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24,多重引物PCR扩增法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结果除亚胺培南(IMP)外,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294株(95%)产β-内酰胺酶,171株(55.24%)能经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酶分型。PCR扩增对IMP中介或耐药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1株扩增到blaOXA-23,产ESBLs组29株中有5株扩增出blaSHV、blaCTX-M-14、blaCTX-M-3,2株出现blaSHV、blaCTX-M-1。多重PCR检测中,仅有3株检测到AmpC酶基因。结论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常见,β-内酰胺酶产生率高。耐药菌的碳青霉烯酶以blaOXA-23型为主,ESBLs、AmpC酶基因的多重PCR阳性率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307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02株,用CLSI/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法检测其ESBLs,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产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18/307)和31.7%(64/202),主要分布于尿和痰、咽拭子中,病区主要集中于肺科、神经外科、感染科、泌尿外科、ICU室。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呈高度敏感,对哌托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耐药。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在不同病区的不同标本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碳青霉烯酶:未来困扰我们的难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Wang H  Chen M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5):354-356
在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 ,碳青霉烯类具有最广泛的抗菌活性 ,它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AmpC酶都很稳定 ;但随着碳青霉烯类的广泛使用 ,细菌也逐渐获得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外膜蛋白的D2孔的缺失而对亚胺培南耐药。非特异的多药外排泵的表达增强可以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等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高产AmpC酶 ,同时外膜通透性降低 ,会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麻烦的是 ,近来产生获得性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的报道有所增加[1,2 ] 。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华东医院老年患者前5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酶类型,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8月分离自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的前5位常见的耐头孢西丁的革兰阴性杆菌,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并分析革兰阴性杆菌的产酶类型。结果前5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88株)、铜绿假单胞菌(61株)、阴沟肠杆菌(42株)、产气肠杆菌(2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5株),共计227个菌株;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阳性率9.25%(21株),ESBLs阳性率14.10%(3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酶(简称SSBLs)的阳性率12.78%(29株),其他水解酶阳性率28.19%(64株)。结论老年医院感染患者前5位常见细菌的产酶率高,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董虹  杨善浦 《山东医药》2008,48(14):92-93
采用ATB Expression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在本地区感染的发生率及其药敏特点.结果 检出产ESBLs细菌202株,检出率为29.9%,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0.6%(111/363)、28.5%(81/284)、35.7%(10/28).所有产ESBLs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认为产ESBLs菌株是临床常见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AmpCβ-内酰胺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纸片确证试验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ESBLs。结果显示,22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AmpC酶者97株(占42.6%),产ESBLs者38株(占16.7%)。提示AmpC酶和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两类主要酶。AmpC酶和ESBLs的单克隆抗体有望为这类细菌感染的免疫生物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856株下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ESBLs检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推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近两年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资料,并根据监测药物耐药表型,推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结果本院36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耐药最常见,占25.8%;其次,为产AmpC酶,占23.3%。产ESBLs、产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分别占13.0%和11.1%。膜孔蛋白缺失和产青霉素酶等2种耐药机制最低。结论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和产ArnpC酶是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在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233份老年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析鉴定,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纸片扩散法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检出产AmpC酶菌株20例,总检出率为8.6%,以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达到35.1%(13/37)。产AmpC酶菌株对亚安培南、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其中对亚安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氨曲南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在85%~100%之间。结论 产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应重视产AmpC酶细菌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型流行状况。方法应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测定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结果29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19.73%(59/299),AmpC酶纸片扩散法筛选阳性率为12.04%(36/299),且36株AmpC酶筛选阳性菌株均为ESBLs阳性株;该菌株中有15株经三维试验证实为AmpC酶阳性,阳性率5.02%(15/299);15株产AmpC菌经接合试验得到15株接合子,经PCR及测序证实与原菌株表型基本一致。质粒型AmpC基因中13株为CIT型,2株为DHA型。结论台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已出现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基因型以CIT型为主,其次是DHA型。AmpC基因可能与编码ESBLs的基因存在于同一质粒上,编码的AmpC酶的质粒可在细菌间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