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强 《山东医药》2012,52(22):62-6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45例。肿瘤主体位于背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15例)和枕下正中入路(11例),肿瘤主体位于腹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11例)和远外侧入路(8例)。共行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术后随访30例(4个月~1 a),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4例患者肌萎缩无好转,1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麻痹,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半年GOS评分1分者12例,2分者20例,3分者1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疗效满意。根据肿瘤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醛同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临床应用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发现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乳突尖到枕髁外缘中点为(29.56±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2.23±3.13)mm.临床应用该入路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提示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斜坡下段、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腹侧和高位颈髓腹侧病变,可以增加术野空间,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一  周岱  蒋栋毅  徐峰  张世明 《山东医药》2006,46(30):23-24
回顾性分析7例脑膜血管外皮瘤(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术中病理诊断明确后均行肿瘤全切术,术后均辅以放疗。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a复发。认为M—HPC术前很难诊断。CT、MRI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诊断M—HPC的主要方法。肿瘤全切术和术后放疗是治疗M—HP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42~64岁)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同一患者术前后均行KPS。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全切5例,Ⅱ级全切2例,次全切1例,术后证实为脑膜瘤;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患者3例吞咽困难,3例面部麻木,1例脑脊液漏,1例伸舌偏左;随访期(7~38个月)内,无手术死亡,7例无复发,1例复发但经放疗后已控制;同一患者术后KPS(82.5±14.9)和术前(63.8±13.0)差异显著(P<0.01)。结论熟悉掌握中老年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及特点,结合脑膜瘤性质和生长方向,选择适宜手术入路,较好地暴露肿瘤,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可达到良好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结合超声吸引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观察16例患者的术后疗效。 结果1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加重者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7年,除1例术后仍有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 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手术技巧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十分重要,枕下后正中入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提高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疑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CT检查示12例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CT值相同的密度影。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采用椎板间入路,3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侧方联合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随访6个月~3a,疗效为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入路、规范操作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41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枕下外侧乙状窦后入路实施肿瘤切除术。行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术7例,大部切除术7例。认为枕下外侧乙状安后入路解剖清楚、显露良好,能比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9例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偏瘫1例、失语1例,均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早期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肿瘤残留;近期复查头颅MRI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治疗老年人岛叶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陶钧  陆威成  王运杰 《山东医药》2009,49(40):39-40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脑膜瘤(PCM)的影像学分析,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比较59例PCM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MRA、MRV、CT、CTA、DSA等。MRI影像学提示伴海绵窦(CS)侵袭的32例,瘤周水肿明显的13例,包绕颅底大动脉及分支的25例,多颅窝生长的37例,肿瘤最长径≥5 cm的有14例,脑干明显受压19例。59例岩斜区肿瘤中,经颞—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4例,颞下及颞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手术全切肿瘤28例,大部分切除23,部分切除8例,死亡2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漏4例、皮下积液2例、颞叶水肿伴出血1例。结论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BSC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头部CT、MRI),其中急性出血患者14例,非急性出血患者1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术中采用枕下正中入路14例,枕下远外侧入路7例,颞下入路3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卡氏评分(KP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功能状况。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25例患者中,病灶位于桥脑18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病灶最大径2 cm 5例,2~3 cm 14例,3~4 cm 6例,最大径平均值为(2.3±0.7)cm。(2)14例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区无出血,复查头部MRI示病灶全切,术后(12±3)d KPS显示患者的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57±17)和(72±11)分,配对t=26.419,P0.01],其中6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3,15)个月,复查头部MRI]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4例急性出血患者中,术后1例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非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区无出血,复查头部MRI示病灶全切,术后(12±3)d KPS显示患者的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5±10)和(87±12)分,配对t=13.203,P0.01],其中6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4,14)个月,复查头部MRI]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1例非急性出血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BSCM有较高的出血倾向,显微手术是治疗BSCM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患者功能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报告11例颈、胸段脊髓哑铃型肿瘤患者,颈段肿瘤单纯采用后正中切口,对突入胸段后纵隔且肿瘤较大者,则沿后肋补行垂直延长切口。本组肿瘤全切率818%(9/11),无手术死亡,并发手术残腔积液1例、切口脑脊液漏1例。认为胸段突入后纵隔的肿瘤必须会同胸外科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手术在颈静脉孔区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行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患者19例,根据Samii分型,其中A型7例,B型5例,C型0例,D型7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4例,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2例,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3例;手术入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基础远外侧入路7例,远外侧经髁-髁上入路4例,颞下窝A型入路1例,远外侧-迷路后入路2例。所有患者术后根据肿瘤性质、残留与否及残留程度选择性行辅助放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复发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神经功能预后等情况。 结果手术次全切率及以上达84.2%;1例患者失访,18例随访患者中1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于外院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6%;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部皮下积液(10.5%)。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以Ⅸ~Ⅹ颅神经最常见为52.6%(10/19),其次为Ⅶ颅神经47.4%(9/19)、Ⅷ颅神经36.8%(7/19)、Ⅻ颅神经10.5%(2/19)。手术相关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Ⅶ颅神经77.8%(7/9)、Ⅷ颅神经50.0%(3/6)、Ⅸ~Ⅹ颅神经33.3%(3/9)、Ⅻ颅神经0(0/2)。末次随访期内术后Ⅶ、Ⅷ、Ⅸ~Ⅹ、Ⅺ、Ⅻ颅神经功能保留及改善率分别为88.2%(15/17)、82.4%(14/17)、64.7%(11/17)、100%(17/17)、88.2%(15/17)。 结论神经功能的保留及改善应作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者应尽早行康复治疗;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于颈静脉孔区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辅助放射治疗可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后残余肿瘤复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垂体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德  王峰  刘永良 《山东医药》2005,45(21):13-14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PA)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术前确诊2例。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经鼻蝶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1例经额下入路。术后头痛、泌乳、月经紊乱等症状逐渐消失,随访3个月~2a PA无复发。结论PA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最佳选择为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15.
王光发 《山东医药》2007,47(18):53-54
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有2例复发,其余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认为对于侧脑室内脑膜瘤根据CT及MRI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均根据术前MRI及DSA或CTA表现确诊,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中应用荧光造影。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0例,加重2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对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意义,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荧光造影是治疗高颈段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枕大孔区脑膜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7%以枕颈部疼痛起病,枕颈部疼痛、渐进性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和手内肌萎缩为其三主征,MR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8例患者共进行20次手术,15例(次)经后颅窝正中切口,4例(次)经中线拐杖形切口,1例经口咽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4例,11例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建丽  李宏  白丽  郭福君 《山东医药》2010,50(14):95-96
目的观察经下颌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舌根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舌根恶性肿瘤患者均经下颌正中切开进路切除肿瘤,同期行选择性颈廓清术。结果术后随访1.5~3.5a,术后9、13个月肿瘤复发各2例,余9例均未见复发,发音可听懂,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结论下颌正中入路是根治舌根恶性肿瘤的首选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60岁及以上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主要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91例,大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住院期间视力好转80例,占88.9%.随访MRI72例,肿瘤无复发或静止状态67例,复发需再次手术5例.术后生活自理率80%.结论 多数老年垂体腺瘤初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发现时往往肿瘤大、压迫视神经,尽早鞍区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对老年垂体瘤有效、安全,尤其是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