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角膜     
产钳分娩所致角膜后弹力膜的裂伤,可以导致高度散光和视力低下。损伤早期常出现角膜混浊,但在数周至数月之内变为透明,遗留后弹力膜断裂的条纹,多呈垂直方向排列。在条纹前之角膜实质层内偶而可见瘢痕。本文报告7例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其中2例的眼轴超声波测量的结果。结果表明:7例病人患眼角膜后  相似文献   

2.
角膜     
角膜成分移植手术[英]/Shi mmura S//Cornea.-2004,23(suppl.1).-S31~S35长期以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性角膜混浊的标准术式。但移植排斥反应使手术成功率大为降低。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通过移植必要的细胞成分或组织以尽可能地减小对受体角膜的手术损伤,这不仅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还可获得更好的增视效果。可作为移植物的角膜成分有:上皮、上皮干细胞、基质和内皮。理想的角膜移植术应仅替换病变的角膜组织。理论上讲,大泡性角膜病变予以内皮移植可以恢复光学透明性而不伴有屈光的改变;基质移植…  相似文献   

3.
我院用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软镜)戴入眼内治疗角膜穿通伤和角膜瘘在临床上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介绍如下:摘要情况:88年  相似文献   

4.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摄像及图形处理系统等检测了38例(74只眼)戴硬性或软性接触镜者的角膜内皮,同时对角膜中央知觉与厚度作了检查。结果表明,反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与大小变化的六边形细胞出现率、细胞变异系数及最大与最小细胞比率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未戴接触镜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戴镜史越长,内皮的改变越明显,角膜知觉也呈有意义的下降。并对其原因与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具有高亲水性、高透氧性和缓释药控等特点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眼病 ,对于伤口平整、无虹膜嵌顿、<5 .0 m m角膜穿通伤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我们于1992年以来应用本法治疗 5 1例角膜穿通伤患者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中 ,男 39例 ,女 12例 ,年龄 7~6 1a,平均 2 4a。受伤方式 :锐伤 48例 ,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术后穿通伤者 2例 ,RK穿孔者 1例。角膜伤口直径 1~ 5 mm,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 9例。1.2 材料 本组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天津眼科医院研制 )材料为丙烯酸甲脂与聚乙烯…  相似文献   

7.
角膜内皮功能正常是保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内皮具有的生理性屏障作用可阻止房水进入角膜;同时,内皮细胞的膜功能,依靠三磷酸腺苷酶代谢产生的能量,能将次碳酸离子主动地输送入房水,而将液体“泵”出角膜基质,使角膜经常处于“脱水”状态。如果内皮细胞受到外伤、炎症、毒素、变性的影响以致功能障碍时,角膜实质就会发生水肿、增厚而不透明;水分还可进一步积聚至上皮下而形成大疱性角膜病变。成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发生核分裂,当受到损害后,主要通过周围正常细胞的增大、扩展  相似文献   

8.
角膜缘移植重建角膜表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角膜表面的正常与稳定,对于维持角膜的透明相当重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角膜上皮糜烂,新生血管侵入及假性胬肉形成是角膜病致盲和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角膜缝线与角膜伤口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内,由于显微手术的推广应用,涉及角膜切口的眼科手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同时,对缝线材料及缝合方法的改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现今常规缝线材料及缝合方法对角膜伤口愈合的影响,寻求更理想的缝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角膜缝线的现状及理想缝线的标准外科手术缝合法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直至1940年,缝线主要取自天然材料,如棉线、亚麻线、丝线及肠线。50年代,随着高分子化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人工合成纤维,其中一些纤维用作手术缝线,如尼龙、聚乙烯、涤纶及聚丙烯。用于角膜伤口缝合的有:铬制肠线、胶原、尼龙、丝线、聚丙烯、聚乙二醇酸及Polyglactin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材料的缺乏是我国目前角膜移植手术仍不能大量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角膜自转移植手术治疗角膜白斑,恢复了较好的视力,也免除了术后排斥反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角膜缘移植重建角膜表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膜表面的正常与稳定,对于维持角膜的透明相当重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角膜上皮糜烂,新生血管侵入及假性胬肉形成是角膜病致盲和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缘移植术是近年发展的重建角膜表面的一种手术方法。临床应用显示此方法能有效地修复和稳定受损角膜表面,对某些角膜表面顽固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并为进一步的复明手术创造条件。更有意义的是此方法能采用自体或异体材料进行移植,取材较方便,利于推广应用。本文就角膜缘移植术的有效机制、适应证、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与结膜移植和角膜上皮移植的比较以及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移植的进展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3.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角膜并发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李莹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60-562
屈光性角膜手术,主要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等在我国开展已经多年,目前全国有准分子激光治疗仪600余台,从事此项手术的医生技术人员千余人。经历了从认识、了解、掌握时期,目前已进入了发展阶段。治疗屈光不正,特别是治疗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97%患者获得良好的和预期的屈光矫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视觉质量异常和角膜并发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人逐日增多,发生并发症的报道已不少见。我们自1989年以来遇到6例因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的角膜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角膜疾病在眼病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复杂。近年来基础医学和光学仪器的发展为角膜组织、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入了一新的阶段。为探索角膜疾病和与角膜有关的眼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技术提供了依据。一、角膜上皮的形态学 (一) 正常角膜上皮角膜上皮是由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复杂性角膜混浊患者使用自体角膜做载体的BostonI型人工角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10例角膜盲患者(10眼),术眼病变严重,经至少2名以上国内著名角膜病专家会诊。无法通过角膜移植复明。其中严重碱烧伤7眼,爆炸伤1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多次角膜移植失败1眼.双眼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严重血管化1眼。其中9例为双眼盲。术前视力光感或手动。所有病例均一期完成手术,术中使用8.0mm或8.5mm环钻钻取患者角膜,用患者混浊病变的角膜为载体。安装Boston人工角膜。形成患者角膜.人工角膜复合体,复合体作为植片如传统角膜移植实行角膜植床和植片缝合固定,术中常规行晶状体摘除术。结果术后观察1-12个月,平均(5.7±3.8)个月,除1眼视力光感外,其余裸眼视力为0.1~0.8。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植床出血人玻璃体腔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人工角膜后膜4例。所有术眼均无术后漏水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角膜特别适合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难于成功的角膜盲患者,而且是目前对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眼睑或泪液功能不良患者有效的复明手段。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用自体角膜为载体可作为部分BostonI型人工角膜植入手术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术前后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与散光轴向的差异。方法对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321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的检查,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水平子午线角膜屈光力(HK)、垂直子午线屈光力(VK)、角膜散光及轴向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塑形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HK值分别为(43.25±1.16)D、(42.88±1.18)D、(42.79±1.87)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HK值分别高0.20D、0.39D、0.40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VK值分别为(44.39±1.33)D、(43.96±1.33)D、(43.02±1.64)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VK值高0.13D、0.32D、0.73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散光值均较角膜曲率计小,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小0.06D、0.10D、0.40D。术后两种方法测量HK、VK、角膜散光及散光轴向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P<0.01),并且两种方法的轴向差异朝着逐渐变大的方向分布。但两种方法对顺规及非顺规散光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以更全面及准确地了解角膜塑形术过程中的角膜情况,故临床上应以角膜地形图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角膜曲率计的结果仅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角膜敏感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从干细胞角度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表层新生血管的成因。对大鼠角膜缘部进行碱性烧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连续观察5周,结果,缘部基底细胞完全破坏者,角膜以新生血管化愈合,而保留缘部基底细胞者,角膜无新生血管化。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角膜干细胞缘部基底层定位的观点,提示干细胞对碱性烧伤后阻止角膜的新生血管化,并重建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角膜中央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临床上少见。1924年首先由vanWent与Wibaut报告一家系3代患者。国内龚向明等曾报告1例,我科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6岁,工人,因双眼视力减退近20年而来我院就诊。此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为角膜变性给予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