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行择期胸腔镜肺切除术且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48 h内最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及正常白蛋白水平组(≥35 g/L),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患者基线信息和术中及术后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 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Cs的危险因素。纳入1 127例患者, 并发症组306例, 无并发症组821例,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是肺切除术患者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643, 95%可信区间1.201~2.249, 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正常白蛋白水平组498例, 低白蛋白血症组178例。与正常白蛋白水平组比较, 低白蛋白血症组PPCs总发生率和肺炎发生率升高(P<0.05)。综上所述,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接受PD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12.6%(16/1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总蛋白、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血清白蛋白均值是影响PD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 65岁)、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影响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专业化的队伍,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5岁)、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于年龄较大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并给予积极处理;建立专科化队伍,术中应规范操作,控制出血,并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2年9月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9例(30.0%),包括腹腔内出血2例(6.7%),胰瘘5例(16.7%),胆瘘2例(6.7%),腹腔内感染1例(3.3%),围手术期死亡1例(3.3%)。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mmol/L,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中失血量≥6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出血、胰瘘、胆瘘和腹腔内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的早期并发症,围手术期恰当的处理,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积极的处理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胸外科癌症患者围术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0年3~5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0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0(34~78)岁;食管癌14例,肺癌6例。检测患者行常规开放式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蛋白质含量,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1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平均胸腔引流量分别为512.5 ml、294.0 ml和168.5 ml。行不同术式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胸腔引流液中平均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9 g/L、27.2 g/L和25.9 g/L。术前和术后第1、3、5 d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38.0 g/L、29.0 g/L、23.0 g/L和25.8g/L。患者术后第3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最高[75.0%(15/20)]。结论胸外科常规开放式手术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但白蛋白的补充时机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对胃肠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益处.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7例胃肠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白蛋白组(64例)和生理盐水组(63例).白蛋白组的受试者从术后当天始每天静脉补充20%人血白蛋白100 ml,连续3 d;生理盐水组以相同剂量补充生理盐水,连续3 d,作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营养状态、液体平衡情况、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白蛋白3 d和5 d恢复率无明显差异,白蛋白组7 d恢复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液体总入量和尿量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白蛋白组为23.4%,对照组为12.7%,P=0.116).结论 对胃肠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对于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或改善临床结果均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11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 10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3% ,病死率为 7 7%。术前有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 <3 0g/L)、高血糖 (血糖 >10mmol/L) ,手术时间超过 6h者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P <0 0 1)。围手术期的APACHEⅡ和POSSUM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风险大 ,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手术人员应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恢复的关系的差别,评价早期将血清白蛋白达到合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1~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 20例,为I组,其余27例为II组。I组肛门排气时间为(72.6±4.6)h,II组肛门排气时间为(92.3±6.6)h,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I组少于II组(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保持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实验室检查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4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术前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8%(73/4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前WBC升高(OR=1.1)、贫血(Hgb110 g/L,OR=2.3;Hct0.37,OR=1.5)、低白蛋白血症(OR=1.7)、BUN(OR=1.8)和Cr升高(OR=1.3)以及AKP正常(OR=0.7)均是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已较以往下降,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预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与髋部骨折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的关系及乳酸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 004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乳酸值,根据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是否高于2 mmol/L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得出乳酸预测髋部术后30 d及术后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乳酸水平(1.84±0.84)mmol/L,术后第1天(1.89±0.77)mmol/L,术后第3天(1.79±0.78)mmol/L,术后第5天(1.75±0.72)mmol/L。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高于2 mmol/L的患者272例,发生率为27.1%(272/1 004)。高乳酸血症组272例,男90例,女182例;年龄(80.54±8.2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68例,股骨颈骨折104例;对照组732例,男239例,女493例;年龄(79....  相似文献   

11.
肝脏手术后病人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探讨不同肝脏疾病行不同范围肝切除手术后病人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和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32例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和切除范围分为肝血管瘤组、肝癌1组和肝癌2组,就术后补充白蛋白情况及其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血管瘤组,补充白蛋白对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变化[(3.17±0.40)g/Lvs(3.15±0.23)g/L,P=0.37〗和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变无效果;在肝功能Child-PughA级、行2~3肝段切除肝癌病人中,术后补充白蛋白也未起到明确的效果[(3.17±0.40)g/Lvs(3.15±0.23)g/L,P=0.37];而对术前肝功能异常和(或)行半肝或以上肝切除病人,常规进行白蛋白的补充维持了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对于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行中小肝脏手术的病人,可以缩小术后补充白蛋白指征;而对于术前有明确低白蛋白血症者,则提议在围手术期补充白蛋白,这可能对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12诊治的272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14项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术后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2.5 h)、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谵妄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可能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h)该4项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该4项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3.865、1.837、2.140、2.437。结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 h 4项危险因素为老年髋部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BMI)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28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胃代食管(经食管床)左颈机械吻合+空肠造瘘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剔除术前接受过辅助放化疗、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5 g/L)、合并心肺基础疾病、轻BMI(BMI<18.5 kg/m2)患者,最终收集符合标准的1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将15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其中正常BMI组(18.5kg/m2≤BMI<24kg/m2)92例,高BMI组(BMI≥24 kg/m2)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高BMI组患者的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 vs 7.6%,χ2=7.80,P<0.01;84.7% vs 68.5%,χ2=5.05,P<0.05);但两组间切口感染、心脏并发症和乳糜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χ2=0.48,χ2=0.23,均P<0.05)。 结论高BMI患者较正常BMI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和肺炎,可根据患者术前BMI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基线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首次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CVE)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置管术、术后长期透析并规律随访的非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TyG指数的中位数分为低TyG组(TyG<8.47)和高TyG组(TyG≥8.47)。对患者进行5~95个月的随访,记录首次CVE。结果 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高TyG组女性(37例比21例)、体重指数[(22.54±3.50)kg/m2比(21.29±3.04)kg/m2]、白蛋白[(35.7±5.8)g/L比(33.0±5.8)g/L]、三酰甘油[1.55(1.32,1.98)mmol/L比0.90(0.73,1.03)mmol/L]、空腹血糖[4.97(4.58,5.47)mmol/L比4.49(4.19,4.95)mmol/L]均明显高于低TyG组(P均<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及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7例,均行保乳手术治疗,收集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术后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6.26%;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02%;有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1.58%、38.46%、26.47%和42.86%,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是保乳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58、1.842和2.011,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主要与患者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引流天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68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例18例,发生率为3.8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饮酒史、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明显相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较为常见,男性饮酒患者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高龄、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8月手术治疗的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70例的资料,其中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40例,右进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0例(开放组)。比较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短[(141.0±13.7)min vs.(203.8±22.0)min,t=-13.760,P=0.000],术中出血少[(82.5±28.8)ml vs.(224.3±40.3)ml,t=-17.176,P=0.000],术后24 h炎症因子IL-6水平低[(223.38±19.70)ng/L vs.(296.30±44.59)ng/L,t=-8.365,P=0.000],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12.5%(5/40)vs.40.0%(12/30),χ~2=7.050,P=0.008],肺部感染发生率低[12.5%(5/40)vs.33.3%(10/30),χ~2=4.419,P=0.036],术后2、4、12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高(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吻合口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食管癌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支架法肠道转流术与临时性回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回肠改道方式的不同分为肠道转流组36例和回肠造口组2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肠道转流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回肠造口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5±2.3)g/L比(38.1±2.6)g/L、(26.4±2.7)mg/dl比(24.5±2.0)mg/dl、(137.6±5.9)g/L比(134.0±7.0)g/L, t=3.605、2.743、2.085, 均P<0.05]。肠道转流组的治疗总费用也明显低于回肠造口组[(57 100±7 500)元比(69 300±9 100)元, t=-5.477, P<0.05]。结论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预防吻合口漏相较于传统的回肠造口术在减少创伤、降低费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肠道支架序贯腹腔镜手术在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7例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序贯组(41例,先行支架置入术再行腹腔镜手术)和常规组(86例,未行支架置入术,直接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近期疗效。结果:置入支架后Hb<90 g/L、WBC>10×109/L、Alb<35 g/L、Na+<135 mmol/L、K+<3.5 mmol/L、Ca2+<2.1 mmol/L者比例明显低于未置入支架者,P<0.05。序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2.7%,并发症发生率为7.3%,穿孔率为4.9%。与常规组相比,序贯组腹腔镜手术率、一期切除吻合率更高,淋巴结清扫数更多,造口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更少,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标本病理特征、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对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临床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接受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GPS 0组(CRP≤10 mg/L且ALB≥35 g/L)、GPS 1组(CRP10 mg/L或白蛋白35 g/L)与GPS 2组(CRP10 mg/L且白蛋白35 g/L),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3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慢性病、肿瘤标志物、肿瘤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肿瘤部位、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S可作为预测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预后参考指标,GPS评分高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