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β2激动剂舒喘灵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β2受体mRNA的作用。方法:常压缺氧4周,同时用舒喘灵灌胃(5mg·kg-1·d-1),用肺动脉插管测压,用RT-PCR术测肺β2受体mRNA。结果:缺氧同时给舒喘灵可减轻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及右心室肥厚,同时使降低的β2受体mRNA回升到对照水平,动脉血氧分压不受影响,对体动脉压无明显作用。结论:舒喘灵能防止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肾上腺素能β2受体mRNA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系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白三烯(leukotrienes,LT)合成抑制剂乙胺嗪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分别或同时阻断LT,PG的生成,以探讨LT和PG在不同种大鼠慢性缺氧性肺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乙胺嗪可以阻断Wistar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pa由慢性缺氧时3.2±0.04kPa降到2.4±0.05kPa,PVR从76271±3274dyn·s·cm~(-5)下降为35948±3182dyn·s·cm~(-5)(P<0.05)。右心室肥厚也明显地减轻,RV/LV S慢性缺氧时0.36±0.01,用药后减少到0.26±0.01(P<0.05)。消炎痛在Wistar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有增强作用,使慢性缺氧时的(?)pa 3.2±0.04kPa上升到3.7±0.07kPa,PVR由76271±3274dyn·s·cm~(-5)增加到93780±4264dyn·s·cm~(-5)(P<0.05)。Hilltop大鼠对缺氧更敏感,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均较Wistar大鼠明显。(?)pa分别为4.0±0.17kPa对3.2±0.04kPa,RV/LV S分别为0.39±0.23对0.36±0.01(P<0.05)。乙胺嗪并不能完全阻止Hilltop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用药后(?)pa为3.3±0.12kPa,明显低于慢性缺氧时4.0±0.17kPa,但仍显著高于常压对照组的2.3±0.03kPa。消炎痛对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两种大鼠对缺氧反应性的差异可能同LT的介导作用和扩管性PG的调节作用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原慢性缺氧和阻塞性肺疾病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本文探讨钙阻断剂尼群地平能否预防和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和对心功能及心肌血流量的影响。 Wistar大白鼠任意分四组:(1)对照组;(2)慢性缺氧组:其中11只减压30天,9只减压60天。(3)尼群地平预防组:于减压舱同时口服尼群地平,其中10只为10mg/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观察了高镁饮食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和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大鼠进高镁饲料(每公斤普通饲料加镁1000mg)10周后,血浆镁浓度为2.58mEq/L,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的血浆镁浓度。慢性常压缺氧(吸入气含10%O_2,每天8小时,连续14天)后,与缺氧对照大鼠相比,进高镁饲料盼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Ppa)和肺血管阻力(PVR)较低,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PVR%)较低,同时右心室肥大也较轻。血粘度和红细胞比积在慢性常压缺氧后均增高,但进高镁饲料大鼠的血粘度和红细胞比积与缺氧对照组大鼠无差别。结果表明,镁可以降低PVR和HPV,从而缓解由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5.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利用自制常压缺氧舱复制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得缺氧1周大鼠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压即升高,缺氧2周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压升高达高峰。本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缺氧一周及二周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变化,分别设立对照组,均n=10。同时测定缺氧二周时肺膜β受体,缺氧一周时心脏β受体的变化,一方面观察淋巴细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常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组织β和α_1受体的影响。动物分为对照组、缺氧1天和1、2、4周共5组,以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肺β和α_1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缺氧1天组大鼠肺β受体从对照组的299.7±23.4((?)±SD,下同)减少到234.4±73.9fmol/mg蛋白(P<0.05);缺氧1周时增至332.2±21.7(P<0.05);缺氧2、4周再次减少,分别为263.7±39.0,247.4±34.8(均P<0.05),β受体表现为减少、增加、再减少这样一种动态的变化。缺氧时α_1受体的变化与β受体不同。缺氧1天时α_1受体从对照组161.0±49.8增至277.2±24.2fmol/mg蛋白(P<0.01),缺氧1、2周分别为185.0±24.5,167.1±23.6,略高于正常对照组。缺氧4周时明显增加,为246.2±41.4(P<0.01)。α_1受体在缺氧时似乎都倾向于增加的趋势。无论是肺β还是α_1受体,缺氧前后亲和力(Kd)均无明显变化。β受体兴奋使肺血管舒张,α_1受体兴奋使肺血管收缩。缺氧时β受体的减少和α_1受体的增加都能促进肺血管的收缩,故这一变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及4周大鼠肺β受体减少,其中主要是β_2受体减少。本文在此基础上观察常压缺氧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β,β_2以及编码β_2受体的mRNA在缺氧前后的变化。利用自制常压缺氧舱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将大鼠置于缺氧舱中(10%O_2,6小时/天,6天/周)。完成缺氧后,右心导管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川芎嗪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川芎嗪经口服(100mg/kg)和腹腔注射(80mg/kg),每日二次,均可防止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发生。在已患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大鼠,静脉注射川芎嗪(80mg/kg)显著增加心输出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其降压作用比正常及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更为明显。这提示川嗪芎可用于预防及治疗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压病。  相似文献   

9.
1976年~1978年我们在青海高原用多种无创性方法观察了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大小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则进一步用直接法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分析慢性低压缺氧条件下右心室收缩压升高和红血球增多与右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慢性低压缺氧下颈动脉体增生及共组织形态改变在右心室肥厚与右心室高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体液因子Ca~(2 ),血管紧张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本文观察了Ca~(2 )拮抗剂尼群地平(Nt),硝苯吡啶(Nf),EDRF合成前体L-精氨酸(L-A)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肺血管肌化的影响,还观察了ACE抑制剂克普定[CaP]与Ca~(2 )拮抗剂联合使用的效果。旨在寻找一种较好的防治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常压缺氧对大鼠肺组织肾上腺能受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行标记的放射配基~(125)I CYP和~(125)I BE观察常压缺氧对大鼠肺组织β和α_1受体分布的影响,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半定量研究。正常大鼠肺组织β和α_1受体分布均以肺实质最多。支气管β受体多于肺血管,而肺血管α_1受体多于支气管。放射自显影的半定量结果表明:缺氧时肺内各种组织结构的β和α_1受体都有变化,肺血管β受体在缺氧2、4周时减少,α_1受休在缺氧1天和4周增加。这同我们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的肺匀浆中β和α_1受体的变化是一致的。肺血管上β受体减少,α_1受体增加可加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气道上的受体变化也会影响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这些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方法:采用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雌激素预防组、低氧组、雌激素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小血管管壁厚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17-β雌二醇浓度。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ERβ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小血管壁的ERβ蛋白表达。 结果:①低氧组、治疗对照组大鼠mPAP、RV/(LV+S)、WT%和WA%均高于对照组;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治疗组大鼠mPAP、RV/(LV+S)、WT%和WA%均低于低氧组、治疗对照组。②低氧组、治疗对照组大鼠ERβ mRNA表达量和ERβ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经雌激素干预后,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治疗组的ERβ mRNA表达和ERβ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氧组、治疗对照组。 结论:17-β雌二醇能有效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阻抑右心室肥厚,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β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组业已报道,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大鼠肺动脉压持续上升,肺血管顺应性明显下降,表明肺血管壁弹性减低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实验中还观察到,缺氧40天时大鼠肺动脉压往往有回降趋势,同时肺血管顺应性则有所增加。为此,我们对慢性缺氧进程中大鼠肺动脉羟辅氨酸(HyP)含量  相似文献   

14.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1周大鼠肺β受体略升高,缺氧2周及4周减少,α_1受体则呈上升变化。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常压缺氧不同时间后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缺氧1周肺β受体略升高,2及4周β受体减少,β_2受体的变化规律与总β受体相同,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而β_1受体在缺氧过程中呈上升变化。α_2受体缺氧后均呈上升变化。结果表明调节肺血管舒张的β_2受体减少,调节肺血管收缩的α体增加对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是起作用的,这种受体亚型的变化对选择更特异的α受体阻断剂及β受体激动剂进行防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利军  魏蕾  徐怡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19-21,F0005,F0007,F0008
目的:探讨α1、β受体阻断剂派唑嗪(Prazosin,Pra)、心得安(Propra-nolol,Pro)及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it)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ra、Pro和Nit治疗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左室肥厚(LVH)。结果:Pra和Nit能抑制早期肥厚心肌c-fosmRNA表达,6周后Pra组和Nit组较LVH组之BP,LVW/BW均显著下降,同时心脏舒张功能改善,Na+-K+ATPase活性增强;而Pro不能有效改善LVH。结论:Pra和Nit治疗成功预防了心肌肥厚的发生,而Pro不能。提示儿茶酚胺参与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形成,其效应不仅涉及后负荷的高低,也可通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不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肌产生直接性致肥大作用,同时钙离子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自制常压缺氧舱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缺氧1、2及4周。结果表明缺氧1周大鼠Pap、Rvp即明显升高,2周时达高峰并持续高水平,同时大鼠右心重量明显增加。用放射配基结合法观察了缺氧大鼠肺组织β、β_2及α_2受体的动态变化,发现缺氧1周β受体数目略升高,2及4周明显下降,β_2受体与β受体变化规律一致,β_2/β、β_2/β_1比例明显降低,说明缺氧时β受体的下降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纤溶系统激活的实验研究—儿茶酚胺对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儿茶酚胺灌流大鼠下肢血管床,观察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剂(PA)的作用。结果显示,同样浓度(25μM)儿茶酚胺所引起的PA释放效应以肾上腺素为最强,去甲肾上腺素次之,异丙基肾上腺素作用最弱,PA活性分别是0.202±0.038,0.117±0.006,0.097±0.007(U/ml,(?)±SE)。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完全拮抗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PAL活性升高,部分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 心得安)协同作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这种PA活性升高效应基本抑制。本文还发现,剧烈运动产生应激反应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为2.45±0.45(ng/ml,(?)±SE),与对照值(0.88±0.20)比P<0.01。与此同时伴随纤溶活性显著增加。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儿茶酚胺诱导PA释放效应主要经由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α肾上腺素能受体涉及部分作用,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了豆油和猪油对大鼠肺血管反应性和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大鼠进高脂饮食2月后,常压缺氧14天。缺氧时吸入气O_2浓度为10±0.5%,每天缺氧8小时。结果喂含15%豆油的高脂饮食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pa,肺血管阻力(PVR)和肺血管对急性缺氧的反应性(△PVR%)均显著高于缺氧对照组,右心室肥大也较缺氧对照组严重。喂含15%猪油的高脂饮食或含7.5%豆油加7.5%猪油的高脂饮食的大鼠的Ppa,PVR,△PVR%以及右心室肥大程度与缺氧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差别。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在慢性常压缺氧后均增高,但不同的高脂饮食对其影响不大。实验结果提示,富含豆油的高脂饮食增强大鼠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加重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9.
已知,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基础,但它是否就是决定肺动脉压水平的唯一因素尚无明确答案。本文观察了慢性缺氧对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其与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关系。报道如下: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50g。分为平原对照(n=8)和模拟5000米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本实验中,观察了缺氧(模拟4000米高原)和在缺氧条件下注入硝苯吡啶溶液对幼猪(n=18)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气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氧时,肺动脉平均压(Psa)和肺血管阻力(PVR)显著增高,颈总动脉压(Psa)和总外周阻力(TPR)亦增高,心输出量(CO)则无明显改变,2.在4000米模拟高原注入硝苯吡啶(40μg/kg,IV)溶液后,Psa和PVR显著下降,Psa和TPR亦下降,CO明显增加;3.每天肌注两次硝苯吡啶(40mg/kg/次)溶液的幼猪,经过慢性间断性缺氧(模拟4000米高原,8小时/天,共30天)后,右心室并无明显肥大。实验结果说明硝苯吡啶能防治猪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间断性缺氧引起的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