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评价分离团注技术64排CT尿路成像(CTU)检查全泌尿系统显示情况,分析总结其临床价值。将64排CTU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成单次团注技术组和分离团注技术组,将延迟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组,比较2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单次团注组30例中全尿路显示良好26例,满足诊断3例,不能诊断1例;分离团注组30例中全尿路显示优27例,显示良好2例,满足诊断1例。分离团注组尿路图像质量优于单次团注组,分离团注组减少一次扫描,因此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分离团注技术在64排CTU检查中,可以减少伪影得到更优质的尿路图像,病变显示更清晰,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非心源性胸痛中的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这2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胸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分析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结果 30例中诊断为肺栓塞者22例,主动脉夹层者8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满足临床对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可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优势。方法对临床高度疑似后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32名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的CTA扫描,并对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等后处理。结果 32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内膜瓣的情况、真假腔的大小、假腔内血栓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及髂动脉等)的受累情况,并能显示相应器官的供血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清晰、迅速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其主要分支以及相应器官的供血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进行16层MSCT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重建技术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的阶段占82%,图像质量良的占12%,图像质量差的占6%;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2%(23/25).结论 16层MSCT胸痛检查能够在1次扫描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9例。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明确诊断并分型,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无创的特点,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玉亮  朱洪峰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2):132-133,F000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9例。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明确诊断并分型,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无创的特点,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血管造影(DSA)及彩超三种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有完整的64SCTA、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的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分析3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64SCTA显示破口共计54个,撕裂的内膜片26个;DSA则分别显示为40个和18个;彩超共提示20个破口,撕裂的内膜片共计18个。结论64SCT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和撕裂的内膜片检出的敏感性高于DSA和彩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优于DSA和彩超。  相似文献   

8.
目的着重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查中的风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收集16层螺旋CTA检查的63例患者资料,个性化分析其风险因素,行相应护理干预,通过观察主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检测分析,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提高其诊断水平。结果 6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获得了满意的CTA成像检查效果。其中,主动脉夹层18例,动脉粥样硬化及真性动脉瘤22例,无主动脉血管疾病23例。6例患者静脉注射碘造影溶液,有轻微变态反应,2例发生穿刺点局部碘造影外渗。结论 16层螺旋CTA在诊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CTA成像中,实施精心护理干预,是预防并发症,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血肿患者共54例,本实验组54例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在外院随机抽取对照组53例最终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诊断准确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8.1%,高于对照组75.2%的诊断准确率(χ2=18.34,P<0.01),且实验组在诊断过程中对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t=2.8124,P<0.05)。两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检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诊断中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后续治疗有充分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马晓晖  孙英彩  张敏  陈勇  李石玲 《河北医药》2009,31(17):2249-225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CTA图像,记录扫描期间心率变化情况,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并制定冠脉成像质量评价标准。结果图像质量为优的48例,图像质量为良的27例,差的10例;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68例在60%-70%的R-R间期内采集数据显示冠脉最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了在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努力将其去除,才能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冠脉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56排螺旋CT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前术后诊断评估的价值;针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患者,探讨在保持CTA诊断内漏效能的同时,减少患者接受放射剂量。方法:在我院诊断并治疗患者60例,256层螺旋CT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前的影像分析;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后25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研究,对内漏动脉期与静脉期图像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动脉瘤形态、结构均显示良好;对于瘤颈(内径、长度)及瘤体(内径、长度)作出较好评价;256排螺旋CTA可以很好的显示瘤颈及瘤体管壁钙化与血栓;256排螺旋CTA可以很好的显示髂动脉扭曲;术后支架腔显示良好,内漏静脉期与动脉期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平扫+静脉期DLP〈平扫+动脉期+静脉期DLP。结论:动脉瘤术前检查,256排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与评估动脉瘤的各项参数与指标,更好的指导临床;主动脉瘤腔及主动脉夹层内修复术后内漏患者CT复查,可直接行平扫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在保持与传统CTA检查相同诊断效能的同时,显著减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33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3例患者行患侧及健侧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螺旋CT扫描,总结患侧及健侧CT影像表现,同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示: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管径粗,与健侧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肺动脉栓塞1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56层螺旋CT组9例,16排螺旋CT 7例,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两组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 256层螺旋CT组均优于16排螺旋CT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管球旋转速度为0.27 s,探测器宽度为8 cm,扫描速度较64排螺旋CT明显提高.通过对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造影用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对比,256层螺旋扫描时间平均为3.26 s,降低扫描时间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屏气患者尤为重要.256层螺旋CT在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优于16排螺旋CT但无显著差异.总之,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检查时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刘建秦  卢光明  许健  蒋伦 《东南国防医药》2005,7(4):260-262,281
目的用16层CT检查评价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方法用16层CT对7例主动脉瘤和6例主动脉夹层行CT平扫和CT血管造影检查,并行MIP和VR重建。结果16层CT检查能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壁情况、腔内血栓和主动脉周围结构.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真假腔和主动脉分支起始部位及状态。结论16层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最合适的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16.
赵保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郭海麒  刘德顺 《安徽医药》2013,17(8):1312-1313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手术证实的4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该组病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97.62%、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病变的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造影及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检查,对64层螺旋CT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A均清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可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可靠、快捷、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条件下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138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检查前、中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卫生宣教、屏气呼吸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时心理精神状态、心率控制时间、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冠脉成像的质量.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焦虑与恐惧、服用药物的人数、心率控制时间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严格有效细致的护理干预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率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进行分组(各3组),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累计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A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未服用药物),心率因素,特别是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仍然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降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