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1991-1995年共报告AFP病例418例,确诊脊髓灰炎78例,排队非脊灰AFP病例340例。脊灰发病率波动在0.01-0.06/10万之间。已确诊的78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病年龄全部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4.6%.通过落实报病奖励,标本采集,送检经费及开展联合监测等多项措施,使1995年AFP报告发病率达了1/10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朱建国  徐邕 《广西医学》1999,21(6):1140-1142
南宁市自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1993-1996年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13/10万,1.45/10万,1.54/10万,1.50/10万;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40%,76.9%,92.9%,100%;接到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90%以上;采集粪便标本后7日内上送率达100%;麻痹后75天内随访表送至率达100%。但初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菏泽地区1998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进行了报告和分析。菏泽地区1998年共报告AFP4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有1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有5例临床脊灰(高度怀疑疫苗相关病例);42全AFP分布于全区的9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542/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4.7%,14天内合格烘便标本采集率为82.3%;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烘便标本中从未分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1 993     
目的:了解淮南市居民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以供临床检验参考和原发性肝癌的普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成人血清AFP男性为10.64±8.98μg/L,女性为9.10±5.5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CEA男性为7.23±4.13μg/L,女性为7.52±5.63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正常参考范围为7.28±4.46μg/L;并发现1名女性肝癌患者,其血清AFP异常升高,>4000μg/L。CEA检测中未发现异常升高者。结论:该市人群血清AFP及CEA水平无异常变化,而放免法测定血清AFP可作为肝癌普查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主要血清学指标。但是,我国约有10%~30%的PHC病人血清中AFP呈低水平表达[1]。为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其他肿瘤标志物,来弥补AFP的这一不足。现发现a-L-岩藻糖苷酶(AFU)与AFP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PHC的有效诊断率。我们通过测定血清中AFU活性及AFP含量,探讨AFU检测在PHC诊断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l.1.1PHC组 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1.2肝硬化组30例,…  相似文献   

6.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286名正常儿童和41例心衰患儿的58项心脏血流参数,选出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PFVME)、三尖瓣E峰流速(PFVTE)、心脏指数(CI)等5项作为心衰定量诊断标准。这5项指标为PFVA:6个月以下<73.1cm/s,6个月~<87.1cm/s,4岁~<101.9cm/s,10~14岁<110cm/s;PFVP:6个月以下<69.2cm/s,6个月~14岁<82.4cm/s;PFVME:6个月以下>78.5或<50.1cm/s,6个月~14岁>101.6或<75.2cm/s;PFVTE:6个月以下>65.9或<37.1cm/s,6个月~14岁>67.1或<43.1cm/s;CI<2.6L/m~2·min~(-1)。  相似文献   

7.
用离体灌注肺模型研究了异丙肾上腺素(IPN)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所致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豚鼠肺用Tris-缓冲Ringer液作恒流灌注,通过气管将肺悬吊于张力传感器上,连续记录肺重量变化。用恒压灌注测定微血管对液体的滤过系数(Kf)。结果,灌注液中加10-9mol/LPAF,灌注15min后肺增重由对照组的0.32±0.08g上升到2.44±0.44g,P<0.01,Kf值由对照组的3.06±1.02×10-3上升到16.84±1.50±10-3(ml·min-1·kPa-1)。如在PAF作用前先加β-受体激动剂IPN10-4mol/L可明显降低PAF引起的肺增重和Kf变化;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2.5μg/ml)能逆转IPN的作用。说明IPN通过激活β-受体增强血管壁屏障功能,减轻PAF引起的水肿。  相似文献   

8.
包被酶和偶联抗体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磷脂酰胆碱、神经节苷酯、胆固醇以45∶10∶45的克分比浓度制备出大的单层脂质体,在其水相溶液中分别包被0.5,1,2,4mg的碱性磷酸酶(AKP),经或不经TritonX-100处理后,与AKP的底物作用,于400nm处测OD值。结果显示,当AKP为1mg/ml时,效果最理想(0.784±0.056和0.175±0.027)。该脂质体充入氮气后,于4℃中可保存3个月。用过碘酸钠法分别偶联5,10,15mg/ml的抗AFP于脂质体上,发现随着抗AFP浓度的增加,偶联的抗AFP的比例升高,而结合抗AFP的百分比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鼠采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以每日3次每次每公斤体重3μg作腹腔内注射处理4周,研究其在慢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PAF处理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肺动脉平均压升高1.17kPa,肺血管阻力升高2409.3kPa·s/L,心输出量降低9.1ml/min,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升高0.1;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PAF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和肺小动脉结构重建,提示PAF在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参数的变化为指标,以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激动剂和选择性阻断剂为工具药,研究α1-AR亚型对大鼠心肌细胞AP的影响,结果表明,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10^07mol/L使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延长,PE10^-5mol/L使动作电位时程比对照值延长59.9%,WB4101和5-UP在10^09mol/L浓度能有效地阻断PE10^-7mol/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胰腺癌组织胚胰腺泡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单克隆抗体J28检测胰腺癌等组织的胚胰腺泡蛋白(FAP)。结果:正常胰腺(5例)基本无FAP表达;慢性胰腺炎阳性率为60.00%(6/10),强度为+-++,胚胎胰腺6例中全部为阳性强度++-ⅢⅠ;胰腺癌阳性率为73.68%(14/19),强度为+-ⅢⅠ;而肝胰壶腹癌(1例)、胰岛细胞瘤(1例)及胰腺转移性腺癌(5例)无FAP表达。胰腺癌FAP表达强度较慢性胰腺炎强。本研  相似文献   

13.
将ASA-Ⅰ,Ⅱ级病人20例分成2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各10例,临床观察研究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基础上,吸入1%安氟醚(ENF)或异氟醚(ISO)时肺摄取及排出吸入麻醉药物的动态变化。结果全部病人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满意;与成年组相比,老年组FA/FⅠ高,t1/2FA/FⅠ短,FA/FAo低,t1/2FA/FAO短,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吸入麻醉药物时肺摄取和排出均较成年人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扩散因子( H G F/ S F)、转化生长因子β( T G Fβ)在结核性胸腔积液( T B P E)中的表达,寻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标记。方法:用 H G F/ S F E L I S A 药盒和生物法测定32 例胸腔积液中 H G F/ S F和 T G Fβ水平,并对 T B P E组中10 例病人同时作血清 H G F/ S F、 T G Fβ检测。结果: H G F/ S F在 T B P E中为7.5±7.3 ng/m l,高于非 T B P E的0.98±0.88 ng/m l( P< 0.05)。10 例 T B P E者的胸水和血清 H G F/ S F含量分别是10.9±6.6 ng/m l和1.9±1.7ng/m l( P< 0.002)。 T G Fβ在 T B P E中含量为27.3±11.1 ng/m l,高于其在血清中的含量3.9±3.3 ng/m l( P< 0.001),也高于对照血清的1.87±1.05 ng/m l( P> 0.05)。结论:在 T B P E中存在高水平 H G F/ S F、 T G Fβ。这可能与结核性肉芽肿形成有关,可能在促进胸膜纤维化及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检测了24例小儿漏斗胸的心功能,并分析心功能与漏斗指数(FI)、胸廓前后径和横径比率(AP/LR)的关系。结果表明心指数(CI)与FI负相关,r=-0.7967(P<0.005);CI与AP/LR正相关,r=0.7836(P<0.005)。作者推荐FI和AP/LR作为评估小儿漏斗胸心功能的指标。根据心功能改变的水平将漏斗胸分为轻型(CI3~4L/min/m2,FI0.1~0.2,AP/LR>0.25),中型(CI2.5~3L/min/m2,0.2≤FI≤0.3,0.2≤AP/LR≤0.25),和重型(CI<2.5L/min/m2,FI>0.3,AP/LR<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集仪测定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BN52021对PAF引起银屑病患者嗜中性白细胞(PMN)聚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F对PMN有较强的聚集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银屑病患者PMN对低浓度PAFf<10(-8)mol/L)聚集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对高浓度PAF(>10(-7)mol/L)聚集反应则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N52021能明显抑制PAF对PMN的聚集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对患者及正常人IC50分别为13×10(-6)mol/L及12×10(-6)mol/L。提示PAF与PMN在银屑病皮损炎症过程起重要病理生理作用,PAF拮抗剂有可能成为银屑病治疗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集仪测定了血小板化因子(PAF)拮抗剂BN52021对PAF引起银屑病患者嗜中性白细胞(PMN)聚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F对PMN有较强的聚集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银屑病患者PMN对低浓度PAF(<10^-8mol/L)聚集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对高浓度PAF(>10^-7mol/L)聚集反应则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N52021能明显抑制PAF对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分析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0、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CD62P表达极低(阳性百分离的中位数分别为1.4%和0.7%)。0.1μmol/L ADP可使血小板明显活化,10μmol/L ADP使活化血小板膜表面  相似文献   

19.
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保证之一。黑龙江省自 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 ,已连续 7年达到 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发病率 1/ 10万的指标 ,连续 8年未分离到脊灰病毒。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 ,及时发现脊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现将黑龙江省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系统情况 ,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流行病学状况黑龙江省 2 0 0 0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12…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40例小儿肺炎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果急性期患儿血PAF为5.08±1.02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5±0.79mg/L),恢复期时为1.11±0.38mg/L,已降至正常。本研究还发现伴有喘鸣的肺炎患儿血浆PAF值较普通型肺炎患儿高,血白细胞总数与皿浆PAF呈正相关。说明PAP不仅是一种过敏介质,更是一种炎症介质。作者推测肺内产生较低量PAF可导致肺内非特异性炎症,产生较高量时则引发气道高反应性,结果提示抗炎或抗PAP是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