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其在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尚未见报道。我们测定了7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血清及腹水中CRP,以了解CRP在肝硬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以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与腹水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腹水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6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腹水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敏感性也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细菌培养。结论腹水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OR=4.453,95%CI:0.341~12.458),合并腹泻(OR=4.674,95%CI:0.467~11.462),腹水白蛋白(OR=4.345,95%CI:1.673~7.665),是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与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低蛋白密切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8例治疗体会闫玉伦,金世禄(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关键词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简称SBP),使病情恶化,预后更差。我们近6年共收治肝硬化腹水并发SB...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及硬化型肝癌病人易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及癌肿腹腔转移。当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及癌肿腹腔转移时,腹水中的葡萄糖下降。但腹水中的葡萄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血糖。为了探讨腹水中葡萄糖与血糖的关系。我们同时测定50例肝硬化及硬化型肝癌腹水中葡萄糖及血糖,其中6例合并细菌性腹膜炎,6例肝癌腹腔转移。1 一般资料1.1 性别及年龄,50例中男32例,女性18例;年龄17~65岁,平均45.6岁。1.2 诊断标准: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9例,依据临床、影像学检查,37例作了纤维胃镜检查,35例有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诊断中的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肝硬化腹水患者69例,其中确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28例,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41例,进行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非SBP组相比,SBP组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腹水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腹水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和血浆PCT、全血WBC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患者同一病程时期腹水中PCT浓度与血浆PCT浓度基本一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7,P<0.01);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血浆PCT和腹水P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和0.82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15 ng/mL和0.746 ng/mL。结论 腹水及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腹水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血浆PCT的诊断价值优于腹水PCT。  相似文献   

7.
曾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4+138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根据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诊断标准,本组中4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本研究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是否10 g/L、有无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28g/L、近期腹部穿刺次数共6个方面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没有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的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与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肝硬化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A组)与300例肝硬化但并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B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2组患者腹水及静脉血,观察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 血清、腹水中白蛋白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炎症因子水平在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膜炎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74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腹膜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腹膜炎)与对照组(未合并腹膜炎),采用ELISA方法检测2组患者LBP和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BP、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膜炎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未合并腹膜炎患者,检测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对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腹膜炎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对疾病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灸(SBP)对疾病领后的影响以及诊断别SBP的方法,便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5月间102例诊断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病人的资料,评价腹水感染、蛋白浓度、白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肝硬化病人中,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42例,占41.2%,腹水感染组死亡32例,病死率为76.2%;非感染性腹水60例,死亡22例,病死率者37%,两组病死率比较X^2=1.58,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病人并发细菌性腹膜炎使死亡率增加,腹水白细胞数、蛋白浓度对确诊不起决定作用,应综合分析。提高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B两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LBP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血清LBP水平为(93.66±11.45)μg/L,B组血清LBP水平为(79.32±9.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水中LB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腹水LBP水平、白细胞计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灵敏性分别为75.00%、68.20%。结论: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均升高,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检测对自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徐晓辉 《黑龙江医学》2008,32(7):513-51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01-2003-12间,我院收治的21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好转出院,4例死于肝性脑病,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2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不能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或简单凭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应尽早予以诊断。该研究应用两种试纸(M ultistix8SG和Com bur2LN)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症状性细菌性腹水(一种变异型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进行床旁诊断,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比较两种试纸的色度反应水平与腹水的细胞-细菌学分析结果,并对色度水平为1级和2级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6例患者进行了443次腹腔穿刺,其中25例患者的46份腹水标本检测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7例患者的20份腹水标本检测为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42%的腹水为培养阴…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在失代偿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超过15%。1996年1月~199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合并SBP72例患者中,有24例应用氧氟沙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华夏医学》2007,20(1):137-13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至关重要。为此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69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具有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我科对收治3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总结.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要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注意血糖监测,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作者曾报道一组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并发SBP病例.其腹水比重和总蛋白含量远未达到渗出液的诊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扩大收集病种范围,重点分析腹水总蛋白含量及其与合并SB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并以60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浓度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检测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雅芹  范婷晖 《河北医学》2008,14(4):499-50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门体侧枝循环的存在使大量细菌躲避了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以及肝脏吞噬细胞功能的受损,再加上腹水是一个很好的细菌培养基,所以肝硬化腹水病人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本文总结了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